這個中秋節(jié),當紅明星李某峰可能悔青了花花腸子。
在這么一個明月星稀的晚上,推送這么一條“停車坐愛楓林晚”的花邊新聞,多少帶點腥味,實在有點倒胃口。
但與說俄烏之戰(zhàn)相比,談點明星的花邊更安全點,起碼相較于刀光劍影,天下千萬光棍會更加喜歡看到神壇的倒塌。
李某峰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明星。因為有了前邊的前車之鑒,后邊會更加前赴后繼,安全措施會做得更加細密。
社會對于應對類似明星“嫖娼”的處置思路也很熟練了,刪除戲份,停止合作,收回榮譽……等等,基本上一路擼個精光,打回原樣。
只是這一套如此熟練的操作,是否合法?
這里邊牽扯到明星的肖像權保護、版權保護、人格榮譽保護等法律問題。在依法治國的大環(huán)境下,一個人即使是罪犯都依法享有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這些明星所有白紙黑字寫明的條款合約都依法受到法律的保護,但很顯然,目前有些做法簡直跳過了法律層面先斬后奏。
自李某鋒東窗事發(fā)之后,其有所關聯的作品、品牌合作方、榮譽評選等等各方動作迅速,站出來刪除戲份、終止合作、撤銷資格等,可謂一氣呵成,干凈利落!
山民深深感覺到,這個過程涼氣逼人,在強勢輿論面前,尤其是在一些平日里像閹割的公雞一樣的所謂正規(guī)媒體此時站出來義正言辭的批評下,各方的動作如此決絕,實在讓人汗顏。
犯錯了能不能批評?當然可以,尤其是一個公眾人物。但是,恐怕也用不著這種陣勢吧?感覺像極了一次社會情緒去庫存,顯然這李某鋒被塑造成了一種痰盂現象。
但是這種痰盂現象并無助于社會情緒真正釋放。如此做作并非首次。這種對明星八卦的批判,其實是對一種破鼓的態(tài)度,破鼓無論如何下大力氣擂都不會響,即破鼓不響。事實上,無論社會如何對這種痰盂現象進行批評,不僅無法扭轉演藝行業(yè)江河日下的局面,無法釋放社會公眾對目前民生困頓情緒的釋放,更無法提升公眾對更具有社會公共價值的議題的參與和推動解決,不僅如此,還會淹沒那些社會角落處的微弱哭聲,而這些聲音往往更需要急迫被聽見,所涉及的問題需要被妥善解決。
往往,熱衷于這種痰盂現象的,往往是那些平時需要其發(fā)聲而選擇沉默的所謂正規(guī)媒體,造成了社會的哭聲不被聽見,不需要被聽見的噪音反而被聒噪得滿天飛,進一步遮蓋了社會真實的聲音,遮蔽了現實中的問題;造成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需要及時化解的矛盾無法及時處理,以至于小事化大大事撐爆。
破鼓不響,無論如何擂打都于事無補:痰盂現象,無論如何攪動都無法凈化盂內的骯臟之氣。正規(guī)媒體熱衷八卦明星嫖娼等風月之事,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