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播,就登頂衛(wèi)視收視率冠軍
法制劇說起來有些籠統(tǒng)。
在很多時候“刑偵劇”“懸疑劇”等等似乎都可以劃入這個大類。
之前叫好又叫座的《人民的名義》《巡回檢察組》等等都屬于這個類型。
最近正在熱播的《罰罪》其實也在這個范疇。
如果再放得寬一些,那么《掃黑風暴》《破冰行動》等這樣的劇也應該在其中。
不過這些劇似乎都一個特點,都是圍繞著一個大案,層層推進,抽絲剝繭。
針對的都是一個龐大的組織,是整個大案件,重點大都在刑偵和對抗上。
而《底線》卻將更多的焦點集中在了法庭上。
其實今年這樣的片子并不少,而且也都算得上是不錯。
羅晉和夏雨的《庭外》還有陳星旭主演的《真相》也算是法制劇了。
但認真看下來,還是刑偵部分占多。
所以,如果不算反腐、掃黑、刑偵、懸疑之外,上一部真正的法制劇應該還是2020年于和偉主演的《決勝法庭》。
而這次的《底線》則是一部真正的法制劇。
總體來說,它有三個優(yōu)點。
首先是不避諱敏感題材,來真的
法制劇離不開案件,但什么樣的案件怎么演,尺度應該怎么樣,并不那么好把握。
但對《底線》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它的主線就是三起重大的刑事案件,其中還穿插著近40多起案件。
《辱母殺人案》《top高校生弒母案》《幫你拉跳車身亡案》。
光是這些名字,就似乎都能對號入座。
由此可見,該劇的尺度有多大。
那么他們憑什么能拍好這些案件。
先看看幕后的配置。
創(chuàng)作指導是最高檢、湖南廣播電視局、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
監(jiān)制是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
除此之外還有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長沙縣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出版社有限公司等等硬核單位的身影。
總策劃是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新聞局副局長李廣宇和立案庭庭長錢曉晨。
開播當天,最高人民法院官博直接宣傳。
在法制劇里,這個排面足夠大。
這樣的配置,確保了整個劇作的風格絕對的嚴謹,但肯定有看頭。
有了這些單位就夠了嗎?
顯然不能。
這部戲從2019年開始構(gòu)思,到2022年殺青,歷時3年。
在北上廣深等60多家法院調(diào)研。
采訪了一線工作者200余名。
單就這個工作量和拍攝周期,就足以吊打很多劇了。
02、敏感案件直接剖析
法制戲要好看,案件要精彩,過程要合理、邏輯要嚴密。
但很多時候,法制劇容易變成刑偵劇和懸疑劇。
所以,拍攝的時候,案件的精彩和偵破過程既不能搶戲,蓋過法庭部分。
也不能一筆帶過,顯得毫無根基。
不過,說起來容易,要解決并不容易。
怎么辦?
《底線》給出了標準答案。
一開篇,簡單明了交代了三代檢察官的關系。
師徒三人的傳承躍然紙上。
老檢察長對后輩的期望是:“穩(wěn)一點,平穩(wěn)一些?!?/p>
靳東扮演的檢察官,似乎是個典型的只求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心追求仕途發(fā)展的中年人。
但畫風一轉(zhuǎn),只用幾個畫面就交代了一個激烈的故事。
因為幾個小混混在追討債高利貸債務時,將當著雷星宇的面,對負債的蘇淑芬進行了侮辱。
為了保護母親,雷星宇持刀將幾個小混混捅成一死一傷。
案件介紹完了,庭審開始。
庭審上,雷星宇聲淚俱下的一句:“我就想問一句,如果你們的母親被當著面侮辱,你們受得了嗎?”問得很多人無法回答。
但同時,死傷者的家屬也在庭審現(xiàn)場哭訴著:“殺人償命?!?/p>
而庭外,圍繞著案件的各路人馬也在不經(jīng)意間陳述了自己的想法。
該案是以故意傷害罪起訴的,但有人指出,該案也可能會被判正當防衛(wèi)。
面對這樣的極端案件,到底該怎么判?
如果按照一般的方式,現(xiàn)在應該是幾個法官有如神助,做出了合情合理的判斷。
但電視劇沒有這樣演,而是擱置了這個案件,插入了第二個案件,“網(wǎng)絡主播猝死案”。
既設置的懸念,又真實地表現(xiàn)了案件的審判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幾個人一拍腦袋就決定的。
而后,最精彩的部分來了。
在以往,人們很少能看到法院內(nèi)部對案件的討論,而這次,《底線》卻將這個流程展示了出來。
而且在過程中,毫不避諱敏感的問題,看得出,電視劇是想將每個案子每個問題講透。
關于辱母案,在討論的時候,法官們的態(tài)度旗幟鮮明地分成兩派。
一派堅定地認為是雷星宇是故意傷害。
因為雖然小混混們一直在,聚眾鬧事、貼身跟隨,最后當著兒子面對母親進行了侮辱。
但雷星宇進行捅刺的時間點,對方的辱母行為已經(jīng)停止了。
所以,在傷害停止的時候,沒辦法說成是正當防衛(wèi)。
一派則堅定地認為是正當防衛(wèi)。
因為辱母行為停止了,但帶來的精神傷害還在繼續(xù)。
雷星宇認為母親和自己還是會被傷害。
基于此,應該可以算是正當防衛(wèi)。
其實,稍微關注一下新聞的人就應該會聯(lián)想到一個與此案高度相似的案件。
這個案件在當時也引起了廣泛的傳播和討論。
該案的判決,幾乎可以當成此類案件的代表。
但這次判決后面的前因后果,理論依據(jù)并不為人所知。
但《底線》中對類似案件的解讀,讓人看到了案件背后真正法治精神的體現(xiàn)。
有了典型案例,有了精彩情節(jié)就夠了嗎?
沒有,該劇并沒有止步于案件。
而是通過案件,展示了社會萬象。
網(wǎng)絡主播駱優(yōu)優(yōu)猝死,看上去是因為工作,但實際上卻是父母為了給他弟弟買房子,逼她拿出20萬交首付。
她去世了,母親想到的是繼續(xù)要錢給兒子買房。
她弟弟想的則是要拿回姐姐在的社交媒體,為的不是紀念姐姐,而是看中了這個媒體巨大粉絲數(shù)和經(jīng)濟效益。
一個生命消失了,然而她周圍的人想到的卻是利用她的死賺錢。
直播間用她的死當噱頭。
直播公司用她的社交平臺吸粉。
母親還有直播公司不停地壓榨,雖然說的是案子,但卻不經(jīng)意之間揭示了更深刻的社會問題。
03、足夠的演員,優(yōu)秀的群像戲
和以往突出孤膽英雄不同,該劇是一部群像戲。
著力表現(xiàn)了老中青三代法律人的奮斗和努力。
是一部質(zhì)量非常高的群像戲。
男主角靳東,叔圈天菜。
如果只看收視率,有他的電視劇就沒有差過。
雖然有人說他的演技和形象有些單一,但不得不承認,靳東濃眉大眼往那一站,就是一身凜然正氣的感覺。
可以說,由他扮演檢察長,是最合適的。
這次,靳東放下了身段,不夠嚴肅,看上去有些左右逢源的味道。
對年紀比自己輕,資歷比自己淺上級小葉,一口一個小葉老師,畢恭畢敬。
當小葉表示對他的法助不滿時,雖然他知道自己的法助沒錯,但依舊先認錯。
“他是不對,怎么能 用封建迷信嚇唬人呢?怎么能這樣呢?”
然后一話鋒轉(zhuǎn),替自己的法助解釋一下“但是小葉老師,這個事情,本來是這樣的,原告自己說走嘴了,借條丟了,所以被告就反悔了,一口咬定沒有借錢,后來是在背靠背調(diào)解中,被告害怕了,才承認的?!?/p>
也就是間接承認了自己法助背調(diào)手段的成功。
當對方問他:“你怎么知道被告是因為原告的借條丟了,才反悔的呢?”
他立刻接話:“這都是經(jīng)驗嘛?!?/p>
隨即又語重心長的貌似批評法助:“當然了,證據(jù)再難調(diào)取,你也不能采取這種手段嘛,絕對不能在法院,你和別人講迷信,明白了不?下不為例。”
隨后,拉著法助到一邊偷偷叮囑。
“那個小葉你和她杠什么杠,她說什么,你聽著就是了”
“但人家畢竟是最高法來的,背景在那里,回頭告你一狀,夠你喝一壺的?!?/p>
一個來回,將人物的老練但又有些圓滑。
有辦案能力,但又善于變通的形象塑造得生動之極。
以往,總有人說靳東的演技模式化。
只能演精英和高大上的角色。
但這次看來,顯然不是,他這種反差式的演技,應該也是該劇最大的亮點之一。
王勁松,雖然很少演主角,但有他的戲都不會差。
《破冰行動》中,他扮演的東叔,將儒雅與殘忍,虛偽與殘暴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你能給東叔打這個電話,東叔很高興。”
“但你剛才說話的語氣,東叔不喜歡?!?/p>
就短短幾句話的表演,幾可封神。
這次,他扮演的是一位資深法官。
氣質(zhì)清雅,目光堅定。
和靳東是“好閨蜜”。
兩人一對,相愛相殺,段子不斷,也是本劇的亮點之一。
成毅,作為演員,之前很少在正劇里出現(xiàn)。
作為一直在古偶仙俠劇里不停吐血,談戀愛的古偶???,他的演技,著實讓人捏了一把汗。
但沒想到,他的表現(xiàn)非常穩(wěn)定。
演出了一個有能力,頭腦靈活不拘一格的年輕法官。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臺詞和表情,舉重若輕,完全沒有偶像劇的痕跡。
作為年輕演員,未來可期。
04、情節(jié)流暢
在拍攝手法上,該劇節(jié)奏和情節(jié)都很明快。
雖然人物眾多,線索繁雜,涉及的點和面都很龐雜。
但該劇的拍攝幾乎沒有廢筆。
全部圍繞著案件進行,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展示每個案件和判決背后的故事。
沒有通常的“戲不夠,戀愛來湊”的通病。
人物塑造平實,無論是裝束還是語言,都很生活化。
05、這或許是近兩年法制劇的天花板了
有情節(jié),直面社會問題,剖析案件背后的真相。
演員給力,沒有程式化,模式化,沒有高大上完美的人。
展示了法律人在生活中也是丈夫、老師和兒子。
他們也有自己的堅持和委屈。
重點突出,一直圍繞案件展開。
沒有人物無病呻吟的抒情,扎扎實實用情節(jié)說話。
作為正劇,該劇難得的沒有沉重感。
而是在實際生活中,展示了法治的本質(zhì)。
在該劇中,展示了人們面對種種不公和突如其來事情的情緒。
但也告訴人們情緒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要解決問題,靠的還是大量煩瑣的工作。
沒有完美的電視劇。
但《底線》在最大程度上,讓人看到了司法活動中展示的公開公平和公正。
這大概才是這部作品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