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是兩年多前首發(fā)于此的文章,但不知多久也不知為啥就被封了。今天重發(fā),希望高抬貴手給予通過,別再封禁)
十七年老電影中的絕大多數(shù),我是百看不厭的,其中最喜歡的,就有一部《東進序曲》。
關于這部經(jīng)典老電影,筆者曾經(jīng)在此發(fā)文討論過反面人物的塑造,今天再討論一下正反兩方面人物的原型都是誰。
先說一下故事的背景。
故事的背景,就是發(fā)生于1940年夏的郭村保衛(wèi)戰(zhàn),但電影的情節(jié)重點不是表現(xiàn)郭村戰(zhàn)斗,而主要是圍繞這次戰(zhàn)斗進行的泰州談判。這是新四軍即將東進還沒有東進的當兒發(fā)生的故事,故而電影取名《東進序曲》,十分的恰當。
電影沒有用真地名,其中的橋頭鎮(zhèn),原型就是郭村,橋頭保衛(wèi)戰(zhàn),即郭村保衛(wèi)戰(zhàn);其中的江州,原型就是泰州,江州談判,即泰州談判。
下面說一說影片中正反各色人物的原型。
(一)
影片的男一號是負責這次談判的政治部主任黃秉光,由著名演員李炎飾演。黃秉光的原型,是挺進縱隊政治部副主任陳同生,赴泰州談判時使用陳毅秘書長的身份。實際上《東進序曲》整個的故事,就是根據(jù)陳同生的回憶錄改編的。
陳同生
泰州談判時,陳同生已經(jīng)34歲,其閱歷十分豐富。他經(jīng)歷過重慶“三·三一”慘案,并在慘案中負傷。在川軍中搞過兵運工作。參加過廣州暴動。到香港開展過地下工作。在成都先后以《日郵新聞》、《成都快報》和《新蜀報》記者、編輯和總編的身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在上海先后在“社聯(lián)”、“文總”和“濟總”等團體工作。曾在上海的中共秘密組織“特科”工作。抗戰(zhàn)初期,擔任國民黨元老林森出資主辦的《金陵日報》的社長兼總編。南京淪陷后撤到桂林,擔任過“中國青年記者學會”南方辦事處主任。曾被國民黨逮捕坐牢。從敵人牢籠中脫逃后又輾轉至上海任《導報》主編。1939年,陳同生投筆從戎,先任江南抗日義勇軍總指揮部秘書長,郭村保衛(wèi)戰(zhàn)時任新四軍挺進縱隊政治部副主任。
電影中的黃秉光與江州劉大麻子等人的談判真實還原了歷史上陳同生與泰州李長江等的談判,而他之能夠在舌戰(zhàn)中游刃有余并屢屢得勝,得益于他淵博的知識、犀利的口才和豐富的斗爭經(jīng)歷。
影片中的黃秉光原型十分明確,就是陳同生,沒有第二人。網(wǎng)絡有一篇流傳的文章,說黃秉光原型之一是王俠北,那純粹就是胡說八道。
(二)
因為電影表現(xiàn)的主要不是郭村戰(zhàn)斗,而是泰州談判,因而負責作戰(zhàn)指揮的司令員并非主角。這個司令員角色的原型,主要是葉飛。郭村保衛(wèi)戰(zhàn)的主力是挺進縱隊,挺進縱隊的司令員是管文蔚,葉飛只是挺縱副司令員,但管文蔚是個文人,他之所以擔任司令員,主要考慮的是其在蘇北民眾中的威望,而不是軍事指揮造詣。挺進縱隊打仗,包括這次郭村戰(zhàn)斗,是由副司令葉飛全面負責的,所以說孟司令員的原型是葉飛而不是管文蔚。
葉飛
影片中由張鐘英飾演的孟司令員老成持重,而當年的葉飛卻只有26歲。不過影片這樣的處理是合理的,不然觀眾接受起來會有困難,因為和平年代的人們很難理解戰(zhàn)爭年代二十出頭的人統(tǒng)領千軍萬馬,也找不出能夠完美再現(xiàn)當年這些青年將領風采的二十多歲的演員。
影片中有團長營長等角色出現(xiàn),這就沒有具體的原型,而是眾多基層指揮員集合而成的藝術形象了。
(三)
電影中有兩個重要角色,即司令部設于江州的蘇魯皖游擊總指揮部的總指揮劉世儀和副總指揮大麻子劉玉坤,人稱江州二劉。
江州二劉的原型很明確,就是司令部設于泰州的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總指揮部的總指揮李明揚和副總指揮李長江,時稱泰州二李。
和影片中表現(xiàn)的一樣,在整個郭村戰(zhàn)斗和泰州談判中,一直在前臺跳來跳去的,是副總指揮李長江,而不是躲在興化的總指揮李明揚。
二李中的李明揚生于1891年,蘇北蕭縣(今屬安徽)人。清末曾就讀江蘇陸軍小學、陸軍第四中學。辛亥革命中,先后任江西都督府參謀、援鄂北伐第二軍機關炮大隊長、江西陸軍步兵第14團團長兼湖口要塞司令等職。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后,為躲避袁世凱政權的追捕,先后赴日本、德國學習軍事。1915年歸國投身護國戰(zhàn)爭,任護國第二軍少將高級參謀,與時任護國第一軍的少將梯團長朱德相識、相交。之后,又先后任廣州大元帥府警衛(wèi)團長、贛軍第一梯團司令、建國贛軍司令。北伐戰(zhàn)爭中,歷任第三軍第九師副師長兼二十六團團長、東路軍先遣司令官、三十一軍副軍長、十七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平漢線第一軍副軍長等職。北伐完成后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保安處處長,1936年在韓德勤排擠下辭職,退出軍界。1937年“七七”事變后,受桂系李白相邀再度出山,先后任第五戰(zhàn)區(qū)游擊司令部總指揮兼江蘇省第九行政區(qū)督察專員、徐州防空司令兼蘇北第二游擊區(qū)指揮官,期間參加臺兒莊會戰(zhàn)。會戰(zhàn)結束后任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總指揮,設總指揮部于泰州。
郭村戰(zhàn)斗之前,為搞好與二李的關系,陳毅曾假朱德、毛澤東之名給李明揚寫信聯(lián)絡。這讓李很感動,很得意。因為和朱德是早在護國戰(zhàn)爭時的戰(zhàn)友,故而經(jīng)常拿著信在人前顯擺,并借此警告省韓和汪偽那幫子人,“我在這里打坍了,到延安去,玉階會招待我的。”
對于郭村戰(zhàn)斗,李明揚是很糾結的,他既不想與新四軍撕破臉皮讓省韓(德勤)坐收漁利,又不滿新四軍在他的地盤郭村建立政權,于是便躲到了興化,把這攤子交給李長江處置,以便事后無論勝敗,進退都有余地。
1941年后,受日、汪、韓三方壓迫,二李分道揚鑣。李明揚率一小部撤離泰州,繼續(xù)抗戰(zhàn),但很快被敵擊敗,成了光桿司令。之后,雖也曾先后擔任魯蘇戰(zhàn)區(qū)副總司令、長江下游挺進軍總司令、第十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等高官,但多是虛職,并沒有實兵實權。
1945年,李明揚被日軍俘虜,但無論日偽如何威逼利誘,李始終堅持立場,誓死不降,保持了節(jié)操。
抗戰(zhàn)后,李再度離開軍界經(jīng)商。全國解放前投身中共陣營,先后任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政協(xié)江蘇省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席、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兼農(nóng)林廳長、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1978 年11 月17日病逝。
(四)
二李中的李長江與李明揚的人生軌跡大不相同。李長江生于1890年,江蘇南京人。出身社會下層,沒讀過書,基本是文盲。1912年赴江西投軍,團長就是比他還小一歲的李明揚。因身高體壯、作戰(zhàn)勇敢,李長江很快被李明揚選作馬弁。北伐戰(zhàn)爭之南昌戰(zhàn)役時,李明揚已經(jīng)是第三軍第九師的少將副師長,李長江才只是個上士,仍然充當李明揚的馬弁。據(jù)說戰(zhàn)斗中李明揚負傷,李長江在槍林彈雨中將其搶救脫險,從此奠定了二李終生的友誼,李長江也因此受到李明揚的不斷提攜,從衛(wèi)士班長漸次升至團長。
李長江多年混跡江湖,三教九流無所不交,抗戰(zhàn)開始后利用青紅幫的關系招兵買馬,故而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總指揮部的兵多是李長江搜羅,而李明揚只能通過李長江才能控制部隊。
雖然李長江比李明揚還長一歲,但自始至終視李明揚為老大,李長江甚至對自己的部下說:“總指揮就好比我的親爹,他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就好比是你們的親爹,我要你們干什么你們也必須干什么。”可見二李的關系是怎樣的一個鐵。
李長江的腦袋比起李明揚要簡單得多,看到新四軍在他的地盤上不走,在省韓和部下陳中柱、陳才福等幾個縱隊司令的慫恿下,便發(fā)起了進攻郭村的戰(zhàn)斗。但他的部隊真的是烏合之眾,十三個團竟然打不過葉飛的一個團,打了幾天也打不進郭村,反而還傷亡慘重,損兵折將。待到陶勇率幾個營晝夜兼程趕到了戰(zhàn)場,葉陶聯(lián)手,竟然對幾倍于己的二李部隊發(fā)起追擊戰(zhàn)斗,一直追到泰州城下,要不是陳毅趕到江北馬上叫停了戰(zhàn)斗(陳在戰(zhàn)前戰(zhàn)后都反對打這一仗),二李怕是連個窩都沒有了。
讀書不讀書就是不一樣,同樣面對日軍的壓迫與韓德勤的排擠,李明揚誓死不降,李長江則有奶便是娘,在糧餉械彈難以為繼的窘境之下,“曲線救國”,投降了日偽,當上了汪偽第1集團軍的總司令。
原本是走投無路才跟了日本人混的,但結果卻是投日以后這日子更不好混。李長江先是被新四軍打了個落花流水,后來又在鴻門宴上中了日本人下的毒,致使大腦神經(jīng)嚴重受損,終日精神恍惚,等同廢人一個。
看他已經(jīng)再沒有任何的利用價值,日偽吞并肢解了他的部隊,給了他個偽軍事參議院上將副院長的虛職,完全當成一口豬那樣養(yǎng)了起來。
抗戰(zhàn)勝利后,念多日追隨的袍澤情誼,李明揚把李長江接到上海,花錢派人照顧他,養(yǎng)著他。解放后也依然如此。直到1956年,李長江病重不治,才結束了他曲折而不光彩的一生。
(五)
影片中,黃秉光赴江州談判時,最先的落腳點是二李的縱隊司令周明哲處,受到了友好的接待。最后,這個周明哲率部起義,參加了新四軍。
這個電影中的周明哲,原型就不是一個,而是截然不同的幾個人集合起來的藝術形象了。
周明哲的原型之一,顏秀五。這個顏秀五,是一個人生軌跡十分復雜的人物。他生于1892年,比李長江小兩歲,比李明揚小一歲。蘇北人,行伍出身,曾官至連長,退伍后當過海匪,入過青幫,與杜月笙、黃金榮都有關系,還曾參加中共特科,據(jù)稱還曾秘密加入中共??箲?zhàn)爆發(fā)后,顏重新拉隊伍,因與李長江同為青幫又是拜把子兄弟的關系,成為二李所部第二縱隊(約相當于旅)司令。
顏的為人是典型的江湖義氣,性格豪爽,善交游,腳踩多只船,與新四軍十分友好。第一次面見陳毅時,曾要求恢復中共黨籍。據(jù)其蘇北同鄉(xiāng)惠浴宇稱,顏也的確由陳毅發(fā)展為中共秘密黨員,與惠保持著單線的聯(lián)系。但除了惠的說法,歷史上似乎并無結論。
電影中,周明哲在橋頭戰(zhàn)斗的最后關頭,起義參加了新四軍,這段戲中周明哲的原型就不是顏秀五了。顏秀五沒有戰(zhàn)場起義,不僅沒起義,后來還和李長江一起降日當上了汪偽第二十四師的師長。這是很不光彩的一頁。雖然顏為人義氣,仍念舊交,降日后對新四軍也多有暗助,但從大義上講,是斷難稱道的。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顏秀五接受蔣介石改編,被委任為第二十五軍中將參議,他借口年老體弱而退隱,攜家眷寓居上海。上海解放前,顏秀五去了香港,又轉赴臺灣,后在臺北病逝。
在郭村戰(zhàn)斗的后期,二李部隊中的確有人率隊起義,但那不是顏秀五,而是陳玉生和王澄,這可以看作電影中周明哲后半段戲的兩個原型。
陳玉生,1899年生,泰興縣人,農(nóng)民出身。三十年代初到上海打工時,加入了上海市工人抗日救國會,開始靠攏中共黨組織。曾被國民黨政權逮捕入獄。獄中的陳玉生堅貞不屈,進一步靠攏中國共產(chǎn)黨。出獄后的1938年2月,陳玉生號召泰興的鵝湖、洋港、八井等近10個鄉(xiāng)的愛國青年,成立“抗日救亡大隊”,并自任大隊長。為取得抗日的合法地位,該大隊受編于張公任的通如區(qū)右翼指揮部,陳玉生任第三支隊第二大隊大隊長。后張公任編入二李部隊為第三縱隊,陳隨張受編,仍為大隊長。1939年秋,升任張部第三縱隊第八支隊(約相當于團)支隊長。就在這一年,陳玉生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中共在陳部建立黨組織,陳支隊成為由中共完全控制的部隊。
郭村保衛(wèi)戰(zhàn)的最緊要關頭,6月30日,陳玉生奉黨的指示率部起義加入新四軍。
起義后的陳玉生部被編入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第八團,陳玉生任縱隊副司令員。1941年,任蘇中軍區(qū)三分區(qū)司令員。1945年8月,任新一旅旅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歷任蘇中軍區(qū)獨立旅旅長、蘇北兵團(后改為十兵團)副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華東軍區(qū)海軍第一副參謀長、江蘇省政協(xié)副主席。1994年3月21日在南京逝世。
王澄,1914年生,鎮(zhèn)江人。1938年春,于日軍占領海門后加入由進步青年瞿犢組織的抗日游擊隊,不久升任副中隊長。1939年初,因瞿犢被中共吸收為黨員,因而被國民黨密謀殺害。傾向進步的王澄為躲避國民黨的迫害,率部投靠與中共保持友好關系的顏秀五。同年8月,王澄所部隨顏一同編為魯蘇皖邊區(qū)游擊指揮部第二縱隊,任該縱隊第五支隊第四大隊(約相當于營)大隊長。
王澄
新四軍到達蘇北后,中共江北特委、蘇北特委利用顏秀五與新四軍的友好關系,先后派朱群、李欣、周文在、鮑志椿等到第二縱隊開展工作,鮑志椿還在第五支隊部擔任政訓主任。王澄就是在鮑的影響下,于1939年底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和陳玉生腳前腳后,也是在郭村保衛(wèi)戰(zhàn)的最緊要關頭,同樣按中共黨的指示,6月30日,王澄率第四大隊陣前起義,加入新四軍。進入郭村后,立即反戈相向投入戰(zhàn)斗,為郭村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7月下旬,王澄所部改編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一縱隊第五團,王任團長。后來,又歷任江蘇省第四區(qū)游擊指揮部第三旅副旅長兼第五團團長、新四軍第一師第三旅第八團團長、東南警衛(wèi)團團長兼東南行署主任等。
1944年12月25日晨,由于部隊電臺被日軍偵悉,東南警衛(wèi)團被日軍包圍。王澄和政委鮑志椿在駐地村外察看地形、研究作戰(zhàn)方案時,被埋伏在附近的日軍發(fā)現(xiàn),精于狙擊的日軍士兵選好角度,四點成一線,只一槍,王澄、鮑志椿二人被同一顆子彈擊中犧牲。
如今江蘇省啟東市的王鮑鎮(zhèn),就是以犧牲的王澄、鮑志椿二人的姓氏命名。
(六)
電影中有一個流氓司令賀老五,是一個頗有點喜劇色彩的反面角色,這個角色的原型就是二李所部第六縱隊司令陳才福。
陳才福,黑道人稱陳阿四,1898年生,江蘇南通人。陳就是上海灘上的一個流氓,當過青幫的打手,當過巡捕房的偵探,當過土匪。因為與李長江同是青幫,二李組織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總指揮部時,陳才福便也帶著他收羅的一幫流氓土匪,投靠李長江,當上了第六縱隊的司令。
陳同生回憶錄中記述,就在他赴泰州談判的第一站,也就是第二縱隊顏秀五的司令部,正在與顏交談時,陳才福登場了:
“話音剛落,陳才福已到客廳,隨他來的有七八個彪形大漢,一律提著亮晃晃的駁殼槍。陳才福氣勢洶洶地說:‘你們新四軍占了我們的郭村,斷絕我們的交通還派人來泰州宣傳赤化!我今天來繳他們的槍,請你……’
“陳才福到顏秀五家里來逞威風,丟了顏秀五的臉。顏打斷了他的話,說:‘陳阿四!你天天在我面前稱兄道弟,今天打進我家里來,罵我的朋友,真是豈有此理!我是奉副總座的命令待客,你是奉了何人的命令來罵客的?!’
“顏秀五叫了一聲:‘來人!’頓時擁出一群弁兵。
“陳才福帶來的人被顏的弁兵兩個對一個地挾起來。陳才福狼狽地說:‘大哥別動氣,做兄弟的不是,做兄弟的不是!’
“顏秀五家的女人都嚇得躲到房間里去哭,這使顏秀五更生氣,他拔出自己的手槍,對著陳才福。情況險惡,真是一觸即發(fā),我只好權且以調解人的身份講幾句話,來結束這一幕戲?!?/p>
這一真實的場景,后來在電影中得到了基本完整的再現(xiàn)。
到了后來,在打與不打郭村的會議上,陳才福與陳中柱一唱一和,堅決要打,并大言不慚地揚言:“新四軍一共才兩千人,我去大叫三聲也把他們叫垮了!”
由于二陳的極力慫恿,最終導致了李長江發(fā)動對郭村的進攻。
陳才福后來順理成章地和李長江一同投敵,成為汪偽第二十五師的師長??箲?zhàn)勝利后的1946年病死。
(七)
影片中有一個政工處的段處長,是個瘸子,一副高度近視眼鏡,一張奸滑的嘴臉,把一個軍人政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個角色的原型有兩個,其中一個是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總指揮部政訓處長段木貞。
段木貞是一個以反共著稱的政客。該段從1927年任職江蘇省監(jiān)察委員起,一直到國共合作的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長期派駐邳縣,主要的工作就是清共,大肆捕殺共產(chǎn)黨員,曾造成邳縣的白色恐怖。二李于泰州組織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總指揮部時,段受省韓的派遣,來部擔任政訓處長。1941年后,還曾在浙江任第十游擊縱隊司令。其他不知。
說他是影片中段處長的原型,一是職務相同,段當時的確就是二李所部的政訓處長;二是外形一致,段當時也的確就是個瘸腿;三是姓氏相同;四是歷史上的段木貞和影片表現(xiàn)的一樣在與陳同生的舌戰(zhàn)中充當了重要角色。
電影中段處長的第二個原型,是二李所部副參謀長兼參謀處長許少頓。
《管文蔚回憶錄》(續(xù))中,記述在郭村戰(zhàn)斗前夕,許少頓受李長江的委派來郭村催促挺進縱隊早日離開他們的地盤。其間,曾帶他圍村轉了一圈,沒有看到工事。挺縱參謀長張藩對他說:“我們是借道經(jīng)過,暫時休整,根本沒有工事。”又帶他看部隊的情況,“有些戰(zhàn)士正在唱歌。他聽到‘母親送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的歌聲,覺得很新鮮,連連叫好,搖著腿,跟著哼。我對他說:‘你喜歡這支歌,我可以叫人抄了送給你,回去讓弟兄們也唱唱?!f:‘好、好、好!’”
這和電影中段處長在孟司令員陪同下巡視新四軍駐地時稱贊“春天的太陽放彩光,勝利的歌聲響四方!”的那一段是不是很相似?
由于郭村戰(zhàn)斗獲勝,陳毅到來后又叫停了對泰州的圍攻,二李解除了對陳同生的軟禁,道歉后又送其回到郭村。代表二李送陳的,也是許少頓。因為剛剛打過一仗,群眾對打仗不行欺負老百姓特別行的二李部隊無不懷了刻骨的仇恨。遠遠看到正在迎出村來歡迎歸來的陳同生的群眾,嚇得許少頓趕忙取下國民黨軍的佩章符號。因為當時新四軍的軍裝與二李部隊無異,沒了佩章符號的許少頓也就被群眾誤認成了新四軍。群眾對二李部隊的強烈控訴和對陳同生一行的熱烈歡迎與慰問,給這位假冒新四軍的許副參座造成了很大的尷尬。
許少頓是黃埔軍校畢業(yè),四川樂至人,CC分子。1934年任中統(tǒng)局淮陰辦事處主任,后任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書記長,1939年冬受韓德勤的指派任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總指揮部參謀處長兼教導總隊教育長,后又任副參謀長,1940年9月任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總指揮部東南分區(qū)指揮官,1946年任中統(tǒng)局青島統(tǒng)計室主任,1948年任江蘇省保安第二總隊少將總隊長,1949年4月26日在江蘇宜興被俘。后于關押中病故。
(八)
影片中由八一廠著名反派演員王孝忠飾演的石中柱,就是那個一直挎著中正劍,后來被新四軍俘虜后又放回來的那個,他的原型很明確,就是二李所部第四縱隊司令陳中柱。
陳中柱生于1906年,江蘇鹽城人,黃埔六期畢業(yè)。郭村保衛(wèi)戰(zhàn)前任二李所部第四縱隊司令。和影片中表現(xiàn)的完全一致,歷史上的陳中柱就是一個反共急先鋒,在戰(zhàn)前討論要不要對郭村發(fā)動進攻時,陳是主張進攻最強烈者。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由于他的主戰(zhàn),才導致李長江錯判了形勢,發(fā)起了對郭村的圍攻。因為二李部隊多是草包司令,唯一能打兩下的,也就是陳中柱了,所以李長江認為,只要有陳中柱的四縱隊肯打,消滅葉飛個把團不成問題。誰成想陳部所謂的能打兩下,也不過是矬子里拔將軍罷了,戰(zhàn)端甫起,陳的四縱隊照樣讓葉飛打了一個稀里嘩啦,陳中柱本人也當了俘虜。
1941年初二李分道揚鑣后,其部下多數(shù)隨李長江投敵,陳中柱則堅持跟隨李明揚繼續(xù)抗戰(zhàn),與強敵周旋于河湖港汊之間。1941年6月初的一天,陳部被數(shù)倍于己的敵軍包圍在武家澤一帶,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陳中柱身中六槍,壯烈犧牲,成為二李所部為數(shù)不多的犧牲于抗戰(zhàn)前線的將領。
陳中柱和妻女
陳中柱犧牲后,敵人在打掃戰(zhàn)場時發(fā)現(xiàn)了他的遺體,便割下他的頭,帶回泰州城,懸于城門示眾。其無頭的尸體則被當?shù)厝罕娪瞄T板釘了一口棺材草草掩埋。陳的妻子王志芳——即上圖中那位與陳相擁的夫人——經(jīng)中間人聯(lián)絡,向日本駐軍指揮官南部襄吉索要丈夫人頭。對方答應將陳中柱的頭顱還給她,并約定日期讓她自己去取。
到了約定的日期,王志芳親自赴約,從敵人的巢穴中將丈夫的頭顱捧回,又親手將其縫合到尸身上,重新安葬。
陳中柱的女兒陳璞,即上圖中那個依偎在父親懷中的小女孩,在1950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時,以十五歲妙齡報名參軍,成為我軍第一代女汽車兵。這是后話了。
歷史是復雜的,身處這復雜旋渦中的很多歷史人物,我們無法用一個好人或壞人簡單地定義。陳中柱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抗戰(zhàn)十分堅決,在敵后戰(zhàn)場國民黨軍降將如云的大氣候下,面對強敵,誓死不降;他反共也特別積極,曾主動挑起與新四軍的摩擦??箲?zhàn)而又反共,就是這樣集合在一個人的身上。
在江北那樣復雜而又惡劣的環(huán)境中,陳中柱能夠堅持抗戰(zhàn)并以身殉國,這是要給予高度肯定的。1945年,國民政府發(fā)布褒獎令,追授陳中柱為陸軍中將。1987年,江蘇省政府發(fā)布通令,追認陳中柱為革命烈士。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個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陳中柱名列其中。
(九)
影片中由演員張璋飾演的李副官,是一個東北流亡學生出身的傾向進步的年輕軍官。這個角色也有原型,但原型不是一個,而是兩個或多個。
原型之一,是一個姓邳的參謀。在陳同生被軟禁期間,接觸過很多年輕的官兵,“從他們的臉上看,多數(shù)人對我們并無敵意,相反還有些敬意。”
在陳同生一行四人被從招待所轉移到參謀處的住處后,“有一個姓邳的參謀送了些點心來給我們。他非常憤慨地說:‘打內戰(zhàn)是自取滅亡。’他親自為我們打掃房屋,打死了幾條蜈蚣,替我們在地下墻上灑滿了石灰……臨走時他還安慰我們:‘要委屈你們幾天了?!l知道在敵人的司令部里,還有如此多的友情?!?/p>
在郭村戰(zhàn)斗中,邳參謀不斷向陳同生透露各種消息,不斷稱贊新四軍的勇猛。對于戰(zhàn)事向著有利于新四軍的方向發(fā)展,作為二李總部參謀的他不是擔心或恐慌,反而充滿了喜悅。在新四軍郭村反攻開始后,通過被俘又釋放回來的官兵傳話,邳參謀還對陳同生說,他們見到了陶司令,并要他們帶話給李長江:“損傷我們陳主任一根毫毛,我不把他的腦袋揪下來,誓不為人。”
原型之二,是二李總部的特務大隊副大隊長趙學洪。這個趙學洪,曾是川軍一二七師陳離師長的衛(wèi)隊長,徐州撤退時,趙帶了一個連的衛(wèi)隊因單獨執(zhí)行任務與部隊失去聯(lián)系,幾經(jīng)輾轉編入二李總部特務大隊。陳離與新四軍關系比較友好,當其與日軍作戰(zhàn)負傷后,陳同生曾前往慰問。當時他并沒有留意這個衛(wèi)士長,但趙學洪卻記住了他。
在陳同生被軟禁中,趙學洪主動來看他,說:“秘書長,戰(zhàn)事打得很緊,他們可能要對你下毒手。不過請你放心,這個連都是我的人,我一定送你回去?!鄙頌橥忄l(xiāng)人的趙學洪還對陳同生這個老鄉(xiāng)(陳是湖南人,但從小在四川長大)發(fā)表個人的憤懣,“在這里受漢奸、流氓、白相人頭子的氣,真不是滋味!”
二李部隊純粹是個大雜燴,內中什么人都有,其中不乏積極抗日心向新四軍的年輕軍官。影片中的李副官,就是一個由眾多有愛國心的年輕軍官集合而成的典型藝術形象。
(十)
影片中,黃主任赴江州談判時,身邊有一個警衛(wèi)員,這個警衛(wèi)員也有原型,誰呢?周山。
周山
和電影中的黃主任赴江州談判時身邊只有一個警衛(wèi)員不同,歷史上的陳同生赴泰州談判,身邊則帶了一名副官和兩名警衛(wèi),這副官就是周山。
周山并非專職的陳同生的副官,而是臨時以副官的名義隨同警衛(wèi)。周山當時的職務是挺進縱隊的調查科長。調查科,大致就相當于今天的保衛(wèi)科。
電影中有一場戲,是黃主任與劉大麻子談判中談到比較僵的時候,賀老五又帶了一幫子人沖進來,用槍逼住黃主任想動武,后來被劉大麻子喝退。在這一過程中,黃主任的警衛(wèi)員只是機警地握住駁殼槍的槍柄,并未將槍抽出。
歷史上也真的有這場戲,但情節(jié)略有不同。當時是雙方談僵后,李長江起身送客,剛剛走出客廳,還未下臺階,陳才福帶了幾十號人,或擎著駁殼槍,或端著沖鋒槍,對著陳同生大聲喊叫,要其繳槍。
這時的周山和兩名警衛(wèi)員也拔槍在手,而周山的位置,恰好就在李長江的身后。
李長江是行伍出身,又當過多年的衛(wèi)士,不用回頭看,也能猜出新四軍這名副官的槍口已經(jīng)對準了自己的后心。他猜的沒錯。他也清楚,這要是打起來,他可能是第一個死的。
這時陳同生開問了,“李副總指揮,看來第一槍你們先要打響了。真要流血五步,伏尸二人嗎?”
背對著周山和兩名警衛(wèi)員近在咫尺的槍口,李長江好漢不吃眼前虧,對著陳才福等開罵:“你們都是混蛋,還不給我滾!”
陳才福等也看到了周山等三人所站的位置和手里槍口的指向,也就只能乖乖收起槍,溜走了。
周山的首要職責是警衛(wèi)陳同生,但不僅限于此,在四人被軟禁期間,也對看守他們的二李部隊官兵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
可惜的是,1946年,時任蘇中區(qū)黨委社會部副部長兼蘇中行署公安局長、年僅29歲的周山,犧牲了。
江蘇省高郵市周山鎮(zhèn),即是以烈士的名字命名。
(十一)
影片中,有一個傾向進步的女配角,即由演員師偉飾演的周明哲的小妹周明珠,在劉大麻子即將發(fā)動對橋頭鎮(zhèn)的圍攻之前,單人獨騎傳遞了這一情報,使新四軍得以準備。這個角色的原型與影片中的塑造有很大的不同,她不是哪個縱隊司令的妹妹,她是我黨派入在二李部隊任政訓員的李欣。
李欣17歲時就參加了由我黨影響和控制的外圍抗日武裝,1939年,她被黨組織派往泰州“二李”部隊二縱隊,并擔任該縱地下黨支部書記,公開身份則是政訓處政訓員,掛中尉軍銜。此時的她,還不滿20歲。
1940年6月下旬,泰州至郭村間的火藥味已經(jīng)越來越濃,中共蘇北特委指示李欣密切注意“二李”部隊的活動情況,及時報送。李欣根據(jù)黨的指示積極活動,借助各種關系,終于在6月27日下午,搞清楚了二李進攻郭村的作戰(zhàn)計劃與兵力部署(敵作戰(zhàn)計劃也就是在此時才剛剛擬定),但此時距戰(zhàn)斗的發(fā)起只剩十來個小時,而泰州城已經(jīng)戒嚴,地下交通站無法將此情報送出,沒有別的辦法,唯一可行的只有自己把情報送達新四軍。
主意已定,她借口上街購物,出了城,一路向郭村狂奔。
夜幕下,并不習慣跋涉的她繞過一個個村莊,涉過一條條河汊,衣服打濕了,鞋子扎破了,她不管不顧,爭分奪秒地往郭村趕,終于在6月27日夜十二點前,也就是敵人發(fā)起進攻的差不多五個小時之前,到達了郭村對岸。
在這里,她幸運地遇到了一個好心的船夫,載她過了河。剛一上岸,便被埋伏在此的新四軍哨兵抓住,很快被押送到了挺縱指揮部值班室。
待她上氣不接下氣地交待完敵軍的作戰(zhàn)方案,因體力透支,便一下子癱倒在地。
后經(jīng)證實,敵軍的進攻計劃與兵力部署和她提供的情報完全一致。
弄清楚了敵人的兵力部署和發(fā)起進攻的準確時間,挺進縱隊只用半小時便擬定并發(fā)布了作戰(zhàn)命令,部隊連夜造飯,吃飽了喝足了,凌晨四點鐘以前全部進入陣地,做好了戰(zhàn)斗準備。
果然,天將破曉時,敵人開始偷襲了。由于我早有準備,給了進攻之敵以有力的一擊,贏得了首戰(zhàn)的勝利,挫傷了敵人的銳氣,振奮了我軍的斗志,鼓舞了民心。
葉飛在回憶錄中,有這樣的記述:
“鄭少儀是有功的。那時她還是個小姑娘,只身深夜?jié)搧砉逅颓閳?,使我們贏得了好幾個鐘頭的寶貴時間,真不容易。
“二十八日拂曉,李長江部隊進攻的槍炮聲果然打響了,這姑娘還酣睡未醒,她太勞累了?!?/p>
葉飛所說的鄭少儀就是李欣。實際上那時她還不叫鄭少儀。郭村保衛(wèi)戰(zhàn)后,她的身份暴露,不能再回到二李部隊繼續(xù)潛伏,便留在了新四軍中,這個時候,她才改名叫鄭少儀。
離休后的鄭少儀
葉飛一直念念不忘鄭少儀送情報對郭村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所做的貢獻,全國解放后,葉在任福州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時還寫信給她,邀其到廈門度假。直到幾十年后在交通部長任上,到杭州時,還在打聽她的消息,并約其相見。
新中國成立后,鄭少儀先后任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省司法廳副廳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