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農(nóng)村的喪事,一般比較復(fù)雜。
看期會
人去世后,請風(fēng)水先生算算殯葬最好時間,對逝去的駕鶴西去選擇良辰,對生存者圖個吉利。最少的在家要放4-5天,有時一個多禮拜,更長的還有半個多月。
哭喪
在家放著的這段時間里,每天要哭3次,即每頓燒飯之前要哭一場。奔喪的人也要哭上一會。
不過現(xiàn)在有的人不會哭,只好請人代哭,或者哭的放音響。
攉湯
在殯葬的前三天由逝者的自己晚輩,拄著傷棒(用樹木砍上一節(jié)糊上剪成穗的白紙)朝著一座土地廟慢慢走去,進(jìn)行祈禱。還不允許走原路返回,這樣得連續(xù)每天走一次。
做齋
從人去世到下葬的那天,都要有道士來家里做法事,俗稱“做齋”,一直吹吹彈彈,畫符,讓子孫跪拜等儀式。還要請人來給逝者做紙房子,青獅白象等,因為覺得去世后也要有房子安魂。
請客
在葬禮的那幾天,把幫忙的都請來吃飯。一般一個村的人都會來,不過每家每戶會由村長去收錢,基本上是100元,一直吃到殯葬的晚上才算結(jié)束。前兩天每頓10個菜,出殯當(dāng)天要有30幾個菜,喝酒,一直吃喝到晚上才結(jié)束。
葬禮
當(dāng)天,子孫要謝客,跪在材旁向前來奔傷的人們叩禮,人手不夠花200元錢雇人叩,直到把逝去的人送下地,子孫們還要在晚上重謝幫忙的人。
下葬
一般是早上下葬,子孫們都去送葬,道士一路吹吹打打,逝者一般是土葬,由村里的八個強壯的男人抬棺材,會給一定的報酬。下葬的時候,需要把給逝者做的紙房子等等拿去現(xiàn)場燒掉。而且會有很多好吃的,路過的人和去的人,都可以享用,不過只能現(xiàn)場享用。
出煞
一般是下葬7天后,家里的部分子孫需要外出躲煞,傳統(tǒng)的說法是逝者在那一天會回家看看,有些子孫屬相或者陽氣弱,就會生病或者被嚇著。
張老漢留下遺言,死后葬在自家老宅院中!兒子遵從,遠(yuǎn)走他鄉(xiāng)!
張老漢是村里唯一的外姓,祖母當(dāng)年外嫁,在他祖母生下兩個女兒和他父親不久,祖父因病去世。在婆家,生活沒了依靠,祖母帶著孩子們回了娘家。
在村里,張老漢家沒有族人,紅白喜事的隨禮,還是隨著祖母娘家一族。到張老漢這兒,祖母的族人幾乎已經(jīng)不把他家當(dāng)成族人。
張老漢住在胡同的盡頭,他的鄰居家,按親情算起來,還是祖母的侄孫,按理說,這關(guān)系還算是最親的!
可是,自打張老漢的舅爺爺下世后,鄰居,也就是他的表弟,就開始欺負(fù)他家了。
祖母回娘家后,父母把緊挨著主房的三間偏房給了這孤兒寡母居住。偏房和主房是“共山”,住了兩代人!
張老漢成年了,在翻修房子的時候,他的表弟出了難題,讓他把房子的基礎(chǔ),后退三尺,留出一個胡同。也就是兩家的房子再不能緊挨著了,本來,張老漢家的房子是剛好三間的,這樣退三尺,再蓋房子的尺寸就縮小很多了,沒法蓋了!
房子已經(jīng)推倒,表弟阻攔,不后退,不讓挖地基。
張老漢家已經(jīng)四代單傳了,那時,兒還小,他只好忍氣吞聲,躑躅不敢言。房子尺寸小些就小些吧!
從開始到結(jié)束,表弟一直在刁難,地基不能挖得比他家深,房脊不能比他家高等等!
張老漢也知道,表弟是嫌棄他家占了他家祖宅,是外來戶!哎!人在人情在!
在張老漢兒子十幾歲的時候,表弟家院子里有顆大杏樹,結(jié)的碩果累累,兒子眼饞,偷偷爬到墻頭摘了兩把,剛好被表弟發(fā)現(xiàn),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著棍子就打,兒子跌落墻下,摔斷了腿!
等張老漢得到消息趕回家的時候,表弟還在拿著棍子敲打兒子,兒子看到父親后,昏死過去!把張老漢心疼的怒發(fā)沖冠,奪過棍子就打,表弟用手一擋,把手指敲斷了一個!
這下,兩家的仇恨加深了,也公開了!再也不像從前,遮遮掩掩了!
張老漢出大門要經(jīng)過表弟的門口,另一邊是死胡同。表弟拉土把自家門前墊的很高,不讓張老漢家的雨水污水流經(jīng)門前,每次下雨,張老漢家院子里是汪洋一片,這些水無處可排!
張老漢沒辦法,只好在院子里挖了一個大坑,每到下雨,就挑著擔(dān)子,往外挑水!
有一天,表弟家養(yǎng)的一個小豬崽跑到了張老漢家院子里,掉進(jìn)那個水坑,淹死了!
表弟得理不饒人,非讓張老漢賠他一只大豬。那時,一只大豬的價錢可是半年的收入。張老漢托人給表弟說情,情愿兩倍豬崽的價格,還是說不通。
最后,表弟出了損招,不賠也行,條件是,那只豬崽不能撈出來,就在那個坑里,放半年!
這不是明顯讓死豬臭人嗎?這日子還讓人過嗎?這不是欺負(fù)人嗎?誰讓村里只有他一家姓張啊!他和表弟家這情分,旁人誰也不愿多說,誰也不愿幫一個外姓!
在張老漢兒子上高三那年,表弟修樓蓋屋,竟然打起那三尺胡同的注意,要占用擴建,和張老漢房子“并山”,理由是,這地方本來就是他家的!更可惡的是,表弟還把大門向前移動了一尺,本來九尺的排前路,只剩下八尺!這還讓人走路嗎?!
張老漢和表弟生了這么多年氣,也生夠了,生怕了!他一直告誡兒子,鴻鵠不戀雀巢穴,要走出去,別再回這受氣窩!
張老漢為忍一時之氣,同意表弟占用三尺胡同,前提是,排前路還保持原來的九尺寬!
表弟是鐵了心的欺負(fù)人,就在他挖大門地基的時候,張老漢阻攔他,被表弟使勁推了一下,張老漢跌坐在地上,“髖骨骨折”了!
這種骨折,不好治,得手術(shù)治療,需要一大筆費用。兒子馬上要高考,張老漢決定不手術(shù),保守治療!為兒子的將來節(jié)省一點錢!再說,兒子住校,暫時瞞著他。
等兒子高考完回到家,才知道父親已經(jīng)躺在床上快倆月了!兒子氣怒,要去拼命!
張老漢喝住兒子,你不值當(dāng)和那畜生拼命,這一關(guān),我是過不去了!你不能留你娘一個人再受氣!等我不在了,你就挖個坑把我埋在咱家院子里,村里人,是指望不上了!我要看著那個畜生什么時候遭報應(yīng)!聽話!最后聽我一次話!把我埋了后,帶著你娘走吧!這兒,始終不是咱們的家!
一個月后,張老漢含恨離世,兒子辦完父親后事,帶著娘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
把墳?zāi)剐拊谏白∵^的宅院里,這是張老漢積攢了一生的怨氣所決定的遺愿!把妻兒支走遠(yuǎn)鄉(xiāng),了無牽掛,我就是做鬼,也要和你斗!這是弱者無耐的抗?fàn)帲?/p>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你讓我身心受辱,我讓你活著痛苦!
很奇怪嗎!我覺這這種埋葬方式一點兒也不奇怪!
[共山]——兩家房屋共用一堵墻。
[并山]——兩家房屋的墻,緊并著,沒有縫隙。
尸巾
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開始使用布巾包裹尸體下葬。如今,這在歐洲又流行起來。不過,這樣下葬并不便宜,使用尸巾可能要花近1000美元。
樹葬
一些棺材設(shè)計師還要更大膽。這種棺材中包含了腐植土和種子。當(dāng)樹開始生長時,它會破(棺材)頂而出。在這個意大利設(shè)計理念下,死者得到下葬,同時為樹棺中的樹提供養(yǎng)料。不過截至目前,這因為受到意大利法律限制而仍然只是個理念。 塔葬:
是藏族最高的安葬方式,只有活佛高僧級別的人才能享受的,死后尸體用鹽吸取水份,用白布裹著置入翁中,生成舍利子。天葬:就是人死后由親屬搬運到山頂,涂抹上酥油讓禿鷲吃。水葬:人死后把遺體放在竹筏上,讓竹筏隨水飄。火葬和土葬就不用說了吧。
我上小學(xué)時,家附近有個老太太去世,老人有一口保存了很多年的大棺材,每年自己掏錢請人上一道大漆,經(jīng)常囑咐兒子,死后要用那口棺材土葬。
后來因病去世了,不知道她兒子怎么想的,居然把老娘送火葬場燒了。
那口棺材木料很值錢,有個古玩商想買,兒子一直跟對方砍價,想多賣點兒,古董商雇車來拉的時候出了車禍,忙著協(xié)商賠錢的事,把買賣暫時放下了。
那兒子當(dāng)時五十歲不到,身體一向清瘦,不知怎么就中風(fēng)了,半邊身體不能動,兒媳婦害怕了,竭力勸丈夫不要賣老娘的棺材,后來把骨灰盒放進(jìn)棺材,運回老家悄悄葬了,那兒子后來走路腿一直畫圈,一只眼睛看不見東西。
你見過哪些獨特的下葬方式?
前面有朋友的回答談到了西藏的天葬葬俗,但以為天葬太有名了,很多人都以為西藏的葬俗只有天葬。其實天葬葬俗,有可能是西藏所有葬俗中出現(xiàn)最晚的一種。在此之前,西藏還有土葬、水葬、崖葬、樹葬、火葬和塔藏的葬俗。
土葬曾是西藏歷史上最高等級的葬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在變成了最低等級的了。
您去山南瓊結(jié)旅游一般都會去到歷代藏王墓,這些墓葬之中埋葬的都是吐蕃王朝時期的贊普和陪葬的大臣。另外,西藏歷史上著名高僧米拉日巴,在他尚未皈依之間,家中曾是當(dāng)?shù)馗簧?,從他父親的遺囑上看,當(dāng)時他父親也是選擇了土葬的形式。這就說明,至少在佛教前弘期,只有王族貴戚和富商巨賈才有能力采用土葬這種葬俗。
而現(xiàn)在,土葬則變成了一種被人摒棄的墓葬形式,一般只有患天花、麻風(fēng)病,或者死于兇殺、偷竊以及暴死者,才會采用。而且,葬俗簡單不過是挖坑深埋,不封不樹,也沒有什么祭祀儀式。
水葬因為需要生活區(qū)域附近有江河徑流,一般在河流豐沛的地方比較多,例如藏南、藏東、林芝地區(qū)采用。
這些地區(qū)山高溝深,土地資源緊張,采用土葬方式更為奢侈,因此先民們因勢利導(dǎo),借用河道資源來處理前輩遺骸。從目前保存的資料看,水葬儀式較為簡單,一般就是將尸體清理干凈,用白布包裹背至河邊,有的整體拋入河中,便算完成。有的需要將尸體分解,投入河中。
因為存在水葬的習(xí)俗,很多人都將藏族不吃魚歸結(jié)于此。但準(zhǔn)確的說,這個答案沒有錯,但不完整。因為按照史料記述,藏族對水生動物的敬畏由來已久,甚至有可能要遠(yuǎn)于水葬藏俗的產(chǎn)生時間。在佛教尚未來到西藏之前,原生的苯教是一種自然多神崇拜,對天、地、山、河、石、樹,都有崇拜祭祀。他們認(rèn)為水中有一種稱為“魯”或“龍”的神,水生動物都是他的子民,如果誰冒犯了“魯”神便會生麻風(fēng)病。
據(jù)說,**干布的曾祖父仲念德如贊普,娶了塔波美女琛薩魯杰為妃,但奇怪的是本來美艷無雙的王妃,到吐蕃生活一段時間后,美貌急速衰減。百般治療均不見效,仲念德如很著急,便親自詢問王妃。
王妃說道:“在我家鄉(xiāng)有一種食物,我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吃,可是到了吐蕃后吃不到了,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仲念德如馬上命人取來,王妃服用后不久再次明艷照人,贊普心中奇怪,便偷偷窺視,不成想看到王妃在用油烹制一種蛙(一說是魚)。仲念德如心情郁悶,得了麻風(fēng)病,最后被封在一座活死人墓中。藏地民歌曾這樣唱到:“仲念王陵在象達(dá),名為圓形活葬墓”。
崖葬也是西藏的一種傳統(tǒng)藏俗,因為同樣需要地形的配合,在西藏地區(qū)分布也不算廣泛,其中,吉隆縣的崖葬比較有名。
一般來說,采用崖葬需要實現(xiàn)請僧人卜算地點和時間,出殯前一天,請人在山崖上清理路徑,再將尸身背入石洞中,有用棺木成殮的,也有直接用白布包裹成型的。一般會將尸身擺放成盤腿打坐的姿勢,并放置食物等祭品。最后,封閉洞口,并將背尸小路毀去。
崖葬同樣是一種地域性的傳統(tǒng)藏俗,現(xiàn)在已經(jīng)極難見到。
這種藏俗,只有藏地東南,海拔較低林木資源豐富的地區(qū)才有。這也很好理解,羌塘、阿里地區(qū)一棵樹都沒有,自然也不會發(fā)展出樹葬的風(fēng)俗。
當(dāng)有親人故去后,將尸體清理干凈,用木箱裝殮或白布包裹好,放置于選定的大樹枝杈上,或事先裝好的木架上。有的民族采用樹葬后,會在三年后將親人遺骨撿回祭祀,我目前尚不清楚藏族是否有這種傳統(tǒng)。
火葬在西藏的歷史也很悠久,但通常情況下是二次葬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蛘哒f是某種藏俗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般來說火葬之后,親人會將骨灰收殮起來,埋入土中或投入江河,所以,亦可以將其看成是土葬、水葬的一個部分。
還有一種情況是高僧去世后,會進(jìn)行火花,然后再將其骨灰裝塔保存,這就是塔葬了。還有一些高僧火葬后的骨灰,被混合其他材料用來制作“擦擦”保存。
塔葬是西藏目前最高等級的葬俗,它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佛陀釋迦摩尼時期。
相傳釋迦摩尼圓寂后,弟子將其火化,獲得了很多晶瑩剔透的五色舍利。這些佛門至寶被分別建塔供奉,塔葬傳承由此開始。
西藏地區(qū)的塔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肉身塔葬,另一種便是骨灰塔葬。
最后一種,就是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天葬了。
天葬,藏語稱為“恰多爾”,意為“喂鳥(禿鷲)”,來源于佛家靈魂不滅和輪回往復(fù)的思想,將自己的肉身做為最后一次布施的物品加以奉獻(xiàn)。
很多人都去看過天葬,但那不過是整個葬俗的最后一個組成部分,在此之前,還有一整套儀式需要履行。首先,亡故者的家屬要去寺里請僧人來做超度法事,另外一些人則將尸體清洗后,按照初生嬰兒的形狀彎折捆扎,表示亡者像胎兒一樣轉(zhuǎn)生。在放置遺體時,忌用床或墊子,而是用土磚承托。
當(dāng)出殯時間算出后,背尸人由僧人引路,圍繞煨桑堆順、逆時針各轉(zhuǎn)三圈后離開。出殯后,家人立刻清掃屋子,將墊放尸體的土磚、垃圾和掃把扔到十字路口,人們相信這樣亡靈就不會再找到家門。
喪葬儀式結(jié)束后,藏族還有“七期薦亡”的習(xí)俗,即逢七天要做佛事紀(jì)年,這種逢七祭祀的傳統(tǒng)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漢地風(fēng)俗的影響。同時,一般家人去世后,親屬一年內(nèi)不參加娛樂活動,也忌諱在眾人面前直呼亡者的名字。
亡者的周年祭祀是整個葬俗的最后一個儀式,藏語稱為“龍卻”。屆時,除了請僧人來念經(jīng)祈禱外,家人還會擺下盛宴邀請親友前來,歡慶亡者已經(jīng)投胎轉(zhuǎn)世開始了新的人生。
因為涉及亡者,我就不上圖了。我個人認(rèn)為圍觀葬禮是對亡者不尊重,尤其某些著名的天葬臺旁,圍觀者大呼小叫,喧鬧非常,沒有一絲哀悼敬重之意,只有開了眼界的獵奇之心。
中國是一個講究“禮數(shù)”的國度,孔子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換個身份想想,如果是你,你是否愿意自己親人的葬禮上,如此喧囂?我沒有道德審判的意思,只不過如果再有人前去,最好肅穆靜默,至少這種“以身奉獻(xiàn)”的葬俗值得我們尊敬。
歷史塵煙漫漫,細(xì)節(jié)楚楚動人,且讓我為您一一展示!我是頭條號藏地讀行,歡迎您的關(guān)注。
最獨特的應(yīng)該是高山族喪葬習(xí)俗
1.裸葬。高山族的一種隨葬習(xí)俗。人死后,脫去衣服,用鹿皮包裹,親屬四人將尸體抬至山頂,打開鹿皮,使尸體置于其上,再把死者生前所穿衣服蓋在身上以殉葬。俗認(rèn)為,這樣還“潔”而去,尸體雖裸露,但靈魂卻穿了衣服;人死后尸體無關(guān)要緊,無形的靈魂卻可以離開肉體而存在。
2.惡尸葬。高山族喪葬風(fēng)俗。高山族人認(rèn)為,非自然死亡者是“惡死”,對“惡死”者尸體葬法與“善死”者不同。泰稚人把戰(zhàn)殺、自殺等非自然死亡的視為惡死者,將其尸在發(fā)現(xiàn)的地方就地掩埋。婦人在室內(nèi)難產(chǎn)死亡或無親屬送終而死者也視為不吉,將其埋于屋內(nèi),視為禁忌之地,插上稻草作記,家人棄屋而另建新室。賽多人發(fā)現(xiàn)橫死、戰(zhàn)死等非自然死亡者,即告訴死者親屬,就地掩埋,并舉行火葬,堆石于掩埋處,以示禁忌。富人則將自殺、他殺、路斃、火亡的就地埋葬。
3.祭靈。人死后在家停靈三天,出殯前舉行盛大的祭靈儀式。祭靈時一般要殺馬或牛。殺馬時把馬拴在靈前。長子跪于馬前,在馬蹄上撤酒后殺掉。祭靈時,由一長者誦祭文,其內(nèi)容包括死者姓名、年齡、籍貫、得病和亡故的日期、送葬祭靈的物件等等,其他人在棺前或靈位前脆著,當(dāng)晚以牛馬肉招待親友,稱之為“告靈飯”。對輩高年長的死者家祭靈尤為隆重,娘親一般要帶一口活豬當(dāng)場殺了獻(xiàn)祭,其他人一般也帶祭品前來參加
六十年代初期,我還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有一天,我們隊發(fā)生了一件大事。當(dāng)隊長的大哥,他的老娘去世了。
這大娘生前吃耑念佛,她不吃腥葷,連雞蛋也不吃,要說她不吃就算了,她也不讓兒子和媳婦吃,就連她三個孫子也不讓吃。隊長大哥和嫂子也孝順聽話,娘不讓吃就不吃,三個孩子也不讓他們吃,以免惹老娘生氣。
當(dāng)時我們的村子是三個生產(chǎn)隊,都是同宗祖的一個姓,全村人都是一個老祖爺子的子孫后代。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全村人都是你來我往的。
但是有一點,凡是誰家有老人去世,都是生產(chǎn)隊以隊為單位,買一個大花圈,再買點鞭炮和火紙(燒紙),然后每家派一個代表,跟著隊長和會計一起前去吊孝。
一般情況下,人一去世,超不過三天一定要出殯。因為人已經(jīng)走了,就入土為安嘛,再說老放在家里也不是個事,全家活著人也不舒服。
人們都估計到了隊長大哥家是細(xì)密人家,三天頭上老太太肯定會出殯。提前一天三個隊的管事人都商量好了,到第三天,三個隊的人們都去隊長大哥家吊孝。
到了第三天,當(dāng)三個隊的管事人拿著花圈,會計兩手托著鞭炮和燒紙,帶領(lǐng)著自己隊的人們前去隊長大哥家吊孝時,剛一走到大門口,就被隊長大哥攔住了,說著“今天不出殯,要在家里放一個禮拜才出殯”。
這一下可把人們難住了,鞭炮和燒紙可以拿回去,花圈咋拿回去,誰也不愿意拿回去,再說花圈拿回去放在哪里?最后三個隊的花圈一起插在了,一個光棍漢的菜地里。
那個光棍漢只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光棍漢的母親看到自己大門前的菜地里插著三個花圈,氣得說不出話來,半天才說“對呀!對呀!這都是送給我的!”
再說隊長大哥的老娘,尸體已經(jīng)在家里放四五天了。這天這大哥和嫂子兩人,看到壽衣上落一蒼蠅,大哥用手去拍蒼蠅,蒼蠅正好落在腹部的位置,大哥用手一拍,就見老娘的嘴動了一下,聽著有氣體自嘴和鼻孔中出來,還聽著肚子中有響聲,二人以為人又活過來了,就出門告訴別人,說人又活過來了
這事弄得全村人都知道,隊長的老娘又活過來了。結(jié)果,后來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是老人的腹腔中器官都壞了,里面有水了,腹部也鼓帳了,用手一拍腹部,壓迫著氣體從嘴和鼻子中出來,同時腹部里的水一晃蕩,就發(fā)出響動。
他們仔細(xì)一聞,房子里還有惡臭味,父子幾人不敢怠慢,就趕忙把去世的老人運到村子前面自己的菜地里,他們家的祖墳前,趕快挖坑,挖好了坑,隊長大哥就讓他老娘草草地埋葬了,說是和他老爹合葬了。
本來應(yīng)該隆重地出殯下葬的,后來因為尸體放壞了,招了蒼蠅,他們害怕了,一會也不敢耽誤了,只好自己草草地出殯,草草地埋葬了。這事還在村子里讓人傳為笑話。
這是我這一生中見過唯一的一次,獨特的下葬方式。
人去世以后,涼尸,然后落草(在堂屋靠墻正中鋪上麥草,給亡人梳頭凈面,穿上專門的老衣,將亡人擺放好。當(dāng)然能趕上的這些工作活著時候已經(jīng)完成),然后請一個村子的人,每家一個,選出主喪人。一起事務(wù)歸主喪人安排。主人服孝在身,不能出門了。
請陰陽先生和風(fēng)水先生選埋葬吉日,風(fēng)水先生選擇墳場,開始挖掘墳?zāi)埂?/p>
(女性去世)要派人去娘家告喪,娘家族人一般在告喪后第二天到場。檢查亡人喪服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一般8 12件)。提出對道場的要求(男性去世這些有莊戶提出),信仰佛教人請佛教人念經(jīng),俗人請佛教或者道家念經(jīng)。有過夜經(jīng),三分經(jīng),六分經(jīng)和十二分經(jīng)。十二分經(jīng)一般念六天是最濃重的。
我老家在甘肅張家川縣(是1957年)從清水縣分出來的,皇帝軒轅氏的出生地,所以使用紅色棺材(清水縣全境,秦城區(qū),麥積區(qū),秦安縣部分地方)。其余全國各地我沒有看見紅色棺材。
(不曉得怎么回事河南信陽也居然是軒轅故里)……
一般根據(jù)亡人家庭情況根據(jù)念經(jīng)時間,在2至7天埋葬。
然后每7天燒紙一次(要接待至親朋友前來祭祀的),總計燒7次。死亡35天叫五七紙,傳說亡人要見五閻王所以要念經(jīng)(部分經(jīng)濟(jì)條件好的)一般6分或者12分經(jīng)。
然后每年燒紙一次(接待至親朋友前來祭祀)。第三年燒紙脫孝,過紅事。規(guī)模和辦結(jié)婚一樣辦酒席。
其實,我只希望活著的時間不要虧待了老人就是最大的孝道。提醒天下兒女在生前盡孝,祝天下父母健康長壽。
中國古代曾有過殘酷的殉葬制,皇帝老子死了,凡沒有生育的妃子很有可能隨先帝下葬,新皇帝看上的留下來。
民間一般土葬??梢灿幸恍┑胤焦撞膽以谏窖逻?,崖葬。
現(xiàn)在大多火葬,然后骨灰放置墓地?,F(xiàn)在墓葬也在改革,有了樹葬,安置在樹下,為了鼓勵,有關(guān)機構(gòu)十年前還補貼2000元以示獎勵。
偉大的恩格斯臨終要求遺體放入大海,與地球共運轉(zhuǎn),要看到人類走向共產(chǎn)主義那一天!
偉大的周恩來臨終要將骨灰撒向大地江河,與祖國共飛躍,要看到新中國早日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那一天!
閨蜜的母親幾年前肺癌去世了,葬禮并不是在殯儀館舉行的,而是在一艘輪船上,葬禮的全過程讓人難以忘懷。
生活中我見過最多的下葬方式就是土葬和火葬,幾年前在閨蜜母親的葬禮上,我見到了另一種獨特的下葬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入土為安”觀念,真正實現(xiàn)了“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
閨蜜母親去世后遺體在當(dāng)?shù)鼗鹪釄龌鸹?,并沒有直接埋在墓地里,而是按照她母親臨終前的遺愿,選擇了海葬的方式。
當(dāng)時殯儀館司儀在火化結(jié)束后,給閨蜜推薦了很多墓地套餐,價位不菲。當(dāng)閨蜜表示想要海葬時,司儀告訴閨蜜如果想要海葬得排隊預(yù)約,因為這種新型的下葬方式剛引進(jìn)市場時間不久,參加海葬的人也特別多,在預(yù)交完訂金之后,需要排隊等待。
于是在6個月后,閨蜜給我打電話,告訴我她母親的海葬儀式終于輪到了,希望我也能參加她母親的葬禮,送她母親最后一程。
在殯儀館和市殯葬事務(wù)服務(wù)中心的組織下,我們乘船從哈爾濱前往大連,在大連灣黃海海域,舉辦了這場海葬。
在我們老家一直是土葬模式,“入土為安”的想法在心中根深蒂固,所以當(dāng)閨蜜告訴我會把她母親的骨灰撒向大海時,最開始我心里是無法接受的。畢竟人死為大,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只有把遺體深埋土中,才能最終歸回“根”,骨灰全部撒入大海,化為烏有了,那以后清明祭祀時該如何吊念故人呢?
在莊嚴(yán)肅穆的音樂伴奏聲中,禮儀人員現(xiàn)場宣讀了海葬祭文,在場所有的家屬默哀。儀式結(jié)束后,在工作人員的指導(dǎo)下,閨蜜從骨灰盒中將她母親的骨灰小心取出,將鮮花和骨灰慢慢裝入降解罐,緩緩撒入大海。
事后我還是忍不住問閨蜜,為何一定要選擇海葬呢?如果是土葬或者火葬,清明時節(jié)還能拜祭一下逝去的親人們,至少還能留下點什么念想。海葬看似瀟灑,骨灰全部回歸大海了,以后后代子孫想要吊念長輩該怎么辦呢?
當(dāng)時閨蜜懷中抱著她母親的空空如也的骨灰盒,聲淚俱下地對我說出了選擇海葬的原因,聽完后讓我沉思了很久:
1、閨蜜的母親不想給兒孫添麻煩。如果把骨灰埋入墓地里,雖然每年都有人來給自己掃掃墓,拜祭一下。那十年、二十年后,還能一直有人過來拜祭嗎?墓地管理20年一續(xù)費,如果不續(xù)費就會面臨著被挖墳掘墓的危險,兒孫又能幫著操勞多少個20年呢?
2、閨蜜的母親祖籍是山東人。嫁到東北后已經(jīng)很久沒有回過山東老家了,人越到老年越是有種“認(rèn)祖歸宗”的想法,選擇海葬,其實也是希望自己死后能隨著大?!帮h”回故鄉(xiāng)。
3、閨蜜的母親年輕時也特別喜歡旅游,以前生活的故土也背靠大海,所以對大海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jié),用海葬的方式,也是希望能了了母親心愿。
什么是生態(tài)葬?
近兩年生態(tài)葬越來越流行,閨蜜母親的海葬就是屬于生態(tài)葬的一種。不同于土葬和火葬,生態(tài)葬更顯示出了一種文明的殯葬之風(fēng)。
而生態(tài)葬主要是為了解決傳統(tǒng)殯葬的問題而衍生出來的環(huán)保型殯葬形式,主要倡導(dǎo)保護(hù)環(huán)境,綠色殯葬。它主要以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jìn)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我們都知道火葬后購買墓地來安放骨灰,墓地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最便宜的也需要好幾萬。但是生態(tài)葬的費用卻遠(yuǎn)遠(yuǎn)地低于火葬費用。
在湖南長沙福壽苑陵園就推出了新型的生態(tài)葬——景觀墻葬。
根據(jù)長沙的殯葬事業(yè)工作人員介紹,長沙福壽苑推出的景觀墻葬,占地面積約39平方米,墓位一共有132個,單個墓位占地面積只有0.3平方米,極大程度地節(jié)約了土地成本。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接受這種新型的生態(tài)葬禮,在喪葬費用上,墓園給予了很多優(yōu)惠政策。傳統(tǒng)葬式起價起步價最少得1萬多,而像樹葬、墻葬價格都在1萬元以下。
閨蜜母親這個海葬費用才花了8000多,跟30000元一平米的墓園相比,已經(jīng)便宜了不少錢,而且還省去了每年的墓園管理費。
所以,相較于傳統(tǒng)的墓園形式,生態(tài)葬不僅節(jié)約土地,辦理費用上也經(jīng)濟(jì)實惠。
除了海葬,還有哪些獨特的下葬方式?
如今,除了樹葬外,還出現(xiàn)了花壇葬、草坪葬、天葬、鉆石葬、太空葬、海葬、煙花葬等新型的殯葬方式,這些都被稱為綠色殯葬。
1、花壇葬。
顧名思義就是把骨灰埋在花壇中,但一般花壇里種的大多數(shù)都是小松樹。把骨灰壇放在花壇下,讓其自然溶解,這種安葬方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除去基礎(chǔ)建設(shè)用地,可達(dá)到“零占地”,實現(xiàn)真正的環(huán)保節(jié)地。
2、鉆石葬。
又稱骨灰鉆石,指的是將被火化的人骨灰轉(zhuǎn)變成“晶瑩的鉆石”,從而實現(xiàn)了讓最親愛的人“真正永垂不朽”的目的,這個在國外比較流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現(xiàn)在有些不法分子打著骨灰鉆石的旗號騙人。
3、海葬。
海葬是先把尸體火化,再把骨灰撒向大海。骨灰撒海沖破了傳統(tǒng)的“入土為安”觀念。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繼土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海葬有利于節(jié)約土地,發(fā)展經(jīng)濟(jì),有利于移風(fēng)易俗。
民間下葬有哪些禁忌?
在咱們國家,喪葬禮儀繁瑣又富有深意,在以前農(nóng)村,親人們下葬是有很多講究和注意事項的。雖然現(xiàn)在殯葬形式越來越新穎,已經(jīng)沒有以前那么多講究了,但是有些喪葬習(xí)俗還是需要我們?nèi)ヌ貏e注意一下的。
1、無論選擇什么樣的下葬方式,一定要選擇一個好日子。所謂“人死比天大”,所以一個好的日子無論是對死者還是對生者來說都特別的重要。在民間,下葬的時辰會影響整個安葬的進(jìn)程,選擇一個適合安葬的日子也能讓逝者走的更加心安。
目前海葬需要預(yù)約,而且預(yù)約時間特別長,所以如果想要進(jìn)行海葬儀式的,也要根據(jù)家庭具體情況來決定。
2、如同出葬摔喪盆一樣,下葬時手捧逝者骨灰盒的一般來說都是直系親屬里的男性,比如丈夫、長子、長孫,在沒有男性直系親屬的情況下可以讓妻子或女兒等捧骨灰盒下葬。
3、人死為大,病人在即將病世的時候,守在旁邊的親人掌握時機讓其閉上眼、合上嘴,防止七竅出血,斷氣以后趕快用溫水擦拭身體,趁熱穿上壽衣,意在讓其干干凈凈的走。
4、下葬時除了要講究時辰,親屬的衣著也要得體,不能穿過分艷麗的衣服,紅色是最大忌諱,同時如果是懷有身孕或者身上來例假的女性不能參加葬禮,且要避開。
5、下葬后不能立刻立墓碑,一般要等3年后才能立碑,如果父母雙方一人去世也不能立碑,必須等到雙方都去世后,合墓立碑。
6、在下葬前,需要停靈3天,這3天親朋好友需要前來為亡者哭喪,同時準(zhǔn)備好下葬時所需要的一切物品,切記不允許貓狗進(jìn)入靈堂靠近逝者遺體。
結(jié)語。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人終有那么一天,我們不用過分的去擔(dān)憂。
活在當(dāng)下,活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