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本周的《冷門球鞋大賞》,這里是 Jekyll~軍事風的鞋子向來大受歡迎,其中的翹楚莫過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誕生的德訓鞋,后被比利時解構主義大師 Martin Margiela 挖掘,成了 Margiela 的代表款式。
前些天 Jekyll 在逛一些日本鞋履品牌的網站時,發(fā)現很多品牌早已不拘于德訓的傳統(tǒng)造型,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把德訓玩出了花,接下來,我會給大家介紹八雙冷門小眾的德訓鞋,看看能不能給你的鞋柜再添幾雙新鞋。
image:RECOUTURE
如果你先前在 IG 或者其它社交平臺上留意過一些球鞋改造的圖片,那你肯定對運動文化鞋融合工靴大底的改造有印象,這其中有不少是 RECOUTURE 的杰作。
RECOUTURE 最初是一家修鞋店,其主腦 Shun Hirose 有一天要修復一雙破舊的 Nike Cortez 并嘗試給它換上工裝鞋底,結果意外地好看,這便是 RECOUTURE 轉型的開始,現在它除了接定制業(yè)務,也開始制作原創(chuàng)鞋履。這雙德訓便是它們原創(chuàng)系列中的一雙,鋸齒狀的 Vibram 大底搭配高級麂皮和方便穿脫的拉鏈設計,非常獨特。
image:Tomo&Co / IG@chachayoshida
Tomo&Co 是設計師小野崎朋孝創(chuàng)辦的獨立鞋履品牌,他向來喜歡在經典設計上加一些有趣的元素。這雙帶氣墊的德訓鞋可以說是 Tomo&Co 的經典定番,除了慣用的皮革內襯之外,還一改經典德訓的生膠大底,氣墊的加入讓腳感有了質的提升,與其說是訓練鞋更像是一雙跑鞋。我個人很喜歡這種氣墊改造,此前馬吉拉的氣墊德比在我看來就是一大創(chuàng)新,這個也不例外,如果我需要一雙腳感舒適的高級德訓,肯定會第一時間想到它。
image:ORPHIC
這可能是這一期冷門球鞋里最適合夏天的德訓,來自日本東京鞋履品牌 ORPHIC。它將戶外鞋的中底設計和廓爾喀涼鞋的鞋面設計在德訓的底板上進行融合,打造出這雙鏤空的德訓戶外鞋,為了還原經典德比的一些細節(jié),甚至選用了生膠色的中底和 Vibram 的生膠戶外大底。鏤空鞋面在炎熱的夏天,透氣性不用多說,但在襪子的選擇上可能需要花些心思,我在幾年前買過一雙 adidas 跟 Raf Simons 合作推出的鏤空 Ozweego,跟這個有異曲同工之處,那年夏天幾乎離不開它。
image:IG@ foot_the_coacher_official
對于關注 Steppy 的朋友而言,foot the coacher 可以說是老面孔了,制鞋大師竹原敏之介的故事不再多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我們之前的內容),看完 22SS 的這些款式,其中最讓我喜愛的便是這雙質感拉滿的皮底德訓鞋,竹原將其命名為“NON-SPORTY”,趣味十足,鞋后跟的星星細節(jié)更是是擊中我心,說是鞋中藝術品也不為過。
image:acrmtsm.jp
這個 16 年成立的品牌現在成了聊軍鞋絕對繞不開的狠角,讓我感嘆日本人在挖掘和培養(yǎng)這種垂直小眾的品牌的功力確實深厚。它家最為出名的依舊是德訓鞋,在我看來填補了馬吉拉和阿迪達斯這兩家德訓鞋的中間市場,原產自斯洛伐克似乎保證了軍鞋的“純正血統(tǒng)”,同時推出大量配色,火是一種必然。但比起它家大熱的經典德訓,這種采用類匡威硫化鞋底的德訓我會更加喜歡,一個小小的改動讓鞋型變得更為立體,有了更多的層次感。
image:Hender Scheme
Hender Scheme 大家肯定也非常熟悉了,它最善用植鞣皮革去打造各種經典款運動鞋,德訓當然也在這個經典行列里。這個品牌的精工細作我也不想多講,在它的官方 IG 里直接找到“養(yǎng)”了六年的德訓鞋,如果你想自己“養(yǎng)”一雙屬于自己的鞋,不妨關注一下。
image:AULIGA
AULIGA 和上面所提到的這些品牌可謂是格格不入,它沒那么的潮流,也不那么的精致,它的初衷是制作一雙方便日本上班族開車通勤的駕駛鞋,同時保證駕駛鞋步行時的舒適性。因此賦予了這雙德訓與眾不同的外觀,側面看更像是一雙有著厚厚中底的滑板鞋,有著濃濃的運動復古韻味。
image:BEAMS
最后介紹這雙,是出自 B:MING by BEAMS 的基礎款德訓,這雙價格比起前面所有提到的德訓都要親民,鞋型看著也更加扁平修長,非常百搭,性價比也非常高,值得推薦。
好啦,本期的《冷門球鞋大賞》就到此結束啦!我自己最常穿的德訓鞋就是一雙 adidas BW Army(adidas 不少復古鞋都有德訓的影子),實惠耐穿,但穿久了總要有一些新鮮感,希望這期能讓喜歡德訓鞋的你滿意,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