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父親,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我憑的是父輩和社會留給我的經(jīng)驗,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還在不斷地摸索。其實,父親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在不斷學習怎樣做人。
第一,父親應(yīng)該教育孩子自愛。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备赣H要教育孩子,一定要愛自己。不僅要愛惜自己的身體,還要珍愛自己的聲譽。自愛的人會有遠大的理想,他會追求發(fā)展,實現(xiàn)人生價值。自愛的人不會空虛,他有自己的精神家園。
第二,父親應(yīng)該教育孩子愛國。
國家是個人的寄托,是物質(zhì)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園的寄托。失去祖國母親的呵護,個人就是個無家可歸的流浪兒。愛國既是責任,又是義務(wù),只有愛國才是對祖國母親最好的報答。
第三,父親應(yīng)該教育孩子獨立。
一個兩歲的孩子如果不會用勺子吃飯那就說明這個孩子還不能生活獨立,如果一個初中生還不能自己整理房間,還不能自己決定穿什么衣服,還不能做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這都屬于生活不能獨立,這樣父母便不會放心讓你獨自處理自己的事兒。想獨立就要從小事兒上做到獨立,自己不能獨立,強迫別人給自己獨立是沒有獨立能力的表現(xiàn)。
第四,父親應(yīng)該教育孩子誠信。
誠信是人必備的優(yōu)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他是一個講文明的人。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人,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所以我們?nèi)巳硕家v誠信。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
第五,父親應(yīng)該教育孩子好好讀書。
好好讀書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好好讀書,我們根本無法適應(yīng)時代的步伐,一個與時代與社會脫節(jié)的人是無法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上“混”下去的。學習可以讓我們具備基本的或者是專業(yè)的技能,只有掌握了這些,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才能活得更加快樂!
第六,父親應(yīng)該教育孩子靠勞動吃飯。
讓孩子學會勞動,就是讓他明白這世上所有的勞動者都值得被尊重,靠自己勞動吃飯的人都不丟人。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的人才會被世人唾罵,就是社會的蛀蟲。
第七,父親應(yīng)該教育孩子孝順長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毙⒕锤改附?jīng)??梢源孀罡哔F的感情。孝順是什么?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張名片?!鞍偕菩橄取边@句不知流傳了多久的諺語,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頌道。
第八,父親應(yīng)該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其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讓孩子知道感謝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是父親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個內(nèi)容。
說到底,父親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做好自己,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古語說:“子不教,父之過?!睆墓诺浇?,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責任重大。父親如果沒有盡到自己應(yīng)盡的教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wù),那將是非常嚴重的過失,父親是孩子人生的導師,孩子的點滴進步離不開父親對他的科學培養(yǎng)。
19世紀以前,父親這一角色更多地是以至高無上的一家之長,以及家中的道德教育者而存在的;工業(yè)革命后,父親的角色有所轉(zhuǎn)變,更傾向于家庭的經(jīng)濟支柱以及性別角色模范;直到20世紀70年代,父親作為一個“照顧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才受到關(guān)注。
可見,父親在家中的角色是多元的,不僅是孩子的供養(yǎng)者、引領(lǐng)者和性別榜樣,也是孩子生活的參與者,承擔著對孩子進行養(yǎng)育、溝通、支持、鼓勵、回應(yīng)的責任。
而在這個時代,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父親對孩子陪伴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1.對孩子認知和行為功能上的影響
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童年時得到父親較大程度的參與的孩子,能夠預(yù)測更高的智商、更好的學業(yè)成績和更少的行為問題。父親參與程度不夠的孩子,在社會適應(yīng)、友情、行為上都更有可能出現(xiàn)問題,比如青春期意外懷孕、品行不端等等。
2.對孩子精神健康的影響
在抑郁癥的發(fā)病率上,在完整的家庭中成長但父親陪伴較少的孩子的抑郁癥發(fā)病率也高于單身母親撫養(yǎng)的孩子,是和父親關(guān)系較好的孩子的三倍,和父親關(guān)系在平均水平的孩子的兩倍。
3.影響孩子成年后的親密關(guān)系
父親通常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男性形象,給孩子留下“男人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印象,他對待女性的態(tài)度也會是孩子學習的模板。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父親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照料中,無論孩子的性別是什么,都更有可能發(fā)展出良好的女性觀(尊重女性)。
并且,孩子通過觀察父親對母親的態(tài)度和方式,形成最初對親密關(guān)系的印象。孩子從父母的互動中,學會如何去愛一個人、信任一個人,如何解決親密關(guān)系中的沖突等等。
那么,要怎樣做才能算一個好父親呢?
以下是我們給大家的小建議:
1. 更多地參與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到安全。這種參與并不僅僅是物理層面的,更多地是情感層面的,在孩子情感上需要你的時候,給孩子回應(yīng)和依靠。
2. 采用“權(quán)威式”教養(yǎng)方式
心理學家提出了衡量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兩個指標——對孩子需求的回應(yīng)和對孩子的要求?!皺?quán)威型”的教養(yǎng)方式是指“高要求”和“高回應(yīng)”,也就是做到:
及時回應(yīng)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溫暖和愛,建立安全感。
設(shè)定規(guī)則,依照規(guī)則教養(yǎng),不能任憑自己的情緒打罵孩子。
讓孩子保有一定的自主權(quán),權(quán)威不等于控制孩子的人生。
父親可能是世界上最復(fù)雜的詞語中的一個,他是權(quán)威、是保護,有時也可能是敵人。
歡迎點贊并關(guān)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干貨科普答主獲得者,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qū),在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Croft, A., Schmader, T., Block, K., &Baron, A. S. (2014). The Second Shift Reflected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DoParents’ Gender Roles at Home Predict Children’s Aspirations?. PsychologicalScience, 0956797614533968.
Lamb, M. E. (Ed.). (2004). The role of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 John Wiley & Sons.
Pougnet, E., Serbin, L. A., Stack, D. M.,& Schwartzman, A. E. (2011). Fathers’ influence on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function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anadian families.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Revue canadienne dessciences du comportement, 43(3), 173.
W. Bradford Wilcox. (2013). The Distinct,Positive Impact of a Good Dad. The Atlantic.
父母不僅給了孩子生命,而且在孩子的成長中都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締造者,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孩子的父親,更應(yīng)該盡到自己的責任。那么,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呢?
1. 教會孩子取舍,不要在意得失
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不是任何事情都能盡如人意的。但是很多人太過于在乎得失,難免會做一些失去理智的事情。作為父親必須要教會孩子正確看待取舍和得失。俗話說有得就有失。做人不能貪婪,要懂得知足。
2. 教會孩子獨立
每個父母關(guān)心自己的孩子是應(yīng)該的,但是不能過分溺愛,父母要學會放手。就像在孩子小時候父親教孩子騎自行車一樣,在孩子不能掌握平衡不能控制方向的時候,父親會牢牢地抓住自行車后座,以免孩子跌倒受傷。
但是當孩子慢慢可以自己前進的時候,父親就要學會放手。生活中,孩子也總會長大,他們也總有一天會獨立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險阻,而父親能做的,就是盡早讓孩子學會獨立。
以后的風雨他要自己抗,父母不能做孩子一輩子的保護傘,不要讓孩子成為父母庇護下的“巨嬰”。愛他就讓他自己飛翔。
3. 教會孩子承擔責任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但是父親應(yīng)該教會自己的孩子勇于面對,不要逃避。既然犯了錯,就要直視自己的錯誤,然后盡力改正。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大。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連面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這樣的人是沒有責任感的。因此,勇于承擔責任是孩子必須要學會的。
4.教會孩子認清底線
我們每個人都不知道將來會遇到什么樣的事情,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自己的底線。什么事情應(yīng)該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東西可以碰,什么東西萬萬接觸不得。父親從小就應(yīng)該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人要有底線。不能為了一些所謂的名利而出賣自己的良心。
人的欲望是無盡的,人的情緒是復(fù)雜的。但是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有些東西得不到,就要學會放手,否則只會讓自己遍體鱗傷。于感情是這樣,于利益也是這樣。
我相信每個父親都深切地愛著自己孩子,這種愛深沉而不張揚,靜謐而又溫暖。如果愛自己的孩子就好好教育他做人做事。
——END——
責任編輯|一二三你說撒
大家覺得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guān)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zhuǎn)發(fā)、收藏一下。
作為一個辭職在家全職帶娃的二胎爸爸,我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認為一個父親,一個好的父親,應(yīng)該從以下這些方面努力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一、高質(zhì)量的陪伴,讓孩子知道,你關(guān)心的是他,讓他感受到真正的愛
兒童的成長是一個需要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不斷的學習、探索、建立安全感、建立自信、建立對他人的信任的過程,這樣的過程需要孩子的父母尤其是父親發(fā)揮很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先天的安全感局限和依戀情結(jié),對于熟悉的環(huán)境會很放松,對于陌生的環(huán)境則多少會表現(xiàn)出抵觸、害怕、不愿意融入的情緒,這種情況下,給予孩子真正愛的支持、理解和包容,會讓孩子知道他(她)是處于一個安全的狀態(tài)下的,這種狀態(tài)下的孩子更容易放松情緒、打開安全邊界、探索未知的事務(wù),對于孩子性情的培養(yǎng)至關(guān)重要。
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表現(xiàn)出急躁、不耐煩、覺得孩子的要求很幼稚的情緒、語言和行為,這種態(tài)度其實孩子都能感知的到的,長期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缺乏對家長的信任,自信心不足,霸道等各種問題。
還有一些家長雖然是在陪伴,但是不是在玩手機、看視頻,就是在和其他人聊天,家長關(guān)注的焦點并沒有在孩子的行為、學習過程上,這種陪伴也是無效的,僅僅是起到了安全監(jiān)護的作用。
所以,像我在陪著孩子的時候,手機一定是放好的,跟著孩子在游樂場一起奔跑、攀爬、嬉戲,和孩子一起玩積木和手工游戲,一起參加親子活動,讓孩子感知到爸爸對他的關(guān)注和完全的投入,這種狀態(tài),才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起父子之前的信賴情感。
二、建立閱讀的習慣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于讀書、識書之人來說,這句話是至理名言。但是讀書的習慣和知識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從小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育兒工作。從幼童期的卡片書、兒童期的大書、繪本,到青少兒讀物,每個階段的書籍都能夠幫助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建立對世界的認知,培養(yǎng)好奇感,養(yǎng)成自我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的能力,度孩子未來人生的發(fā)展將非常重要。
讀書能夠培養(yǎng)人的氣質(zhì),提高自信心,拓展視野,這些不僅僅是對孩子有效的,對大人也一樣,所以,我在帶孩子的時候,每天都會抽出15-30分鐘的時間,跟著孩子一起看卡片書,讀繪本,誦讀《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唐詩宋詞》等典籍詩句,通過磨耳朵、實物認知等方式培養(yǎng)兩歲的元寶建立語言、知識的認知體系,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的。
三、建立規(guī)則意識
現(xiàn)代的社會,是一個基于規(guī)則運行的體系,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孩子在初始階段是對規(guī)則沒有任何概念的,而在主要的監(jiān)護人里面,母親、爺爺奶奶往往更關(guān)注孩子的生理發(fā)展,對于心理發(fā)展和規(guī)則訓練也缺乏有效的認知和投入,所以,父親在這個方面需要發(fā)揮很大的作用。
我在帶元寶的過程中,每天早上送去幼托班,在過馬路的時候都會告訴他什么是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的規(guī)則,回到家要先脫鞋并放到鞋柜,吃東西之前要洗手,垃圾要扔進垃圾桶,抽屜打開要隨手關(guān)上、見到老師要問好、和老師告別的時候要擁抱、喝完水要把杯子蓋上蓋子放到桌子上等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細微的地方,都會有規(guī)則和原則,我會通過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和反復(fù)的語言溝通的方式給孩子灌輸這些意識,所以我現(xiàn)在很慶幸的是跟很多同齡的孩子比起來,我們家元寶的規(guī)則意識要強出很多。
四、建立自信、自愛的意識
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習慣用打罵、語言冷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過錯和一時的失誤,這種方式極其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逐漸的自暴自棄,這樣的后果使我們每個家長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必要的自信心、自愛的意識,是作為父親特別需要重視的,在孩子面對挫折和新鮮事物時,如何鼓勵孩子去挑戰(zhàn),安撫消極情緒和挫敗感,如何幫助孩子正確的認知自我的重要性、獨特性和唯一性,潔身自好,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培養(yǎng)自律的意識和能力
自律是什么?自律是一個人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克制自己的欲望、貪念、惰性,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的能力,為了達到更堅定的目標,能夠抵制各種誘惑、壓力,克服困難,嚴格按照既定的紀律堅決執(zhí)行的能力。自律有哪些特點和優(yōu)點呢?1、自律的人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和不需要)什么,能夠在取舍之間做出理智的選擇;2、自律的人知道自己該做(和不該做)什么,不會在無謂的事情上耗費時間和精力,不會輕易受到干擾的影響;3、自律的人有清晰、嚴格的計劃表和時間表,會主動客觀的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和優(yōu)先次序,并基于自己的判斷果斷的推進;4、自律的人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和堅定的驅(qū)動力,關(guān)注結(jié)果,在達成目標之前,不會受到其他利益的誘惑而中途退出和放棄;5、自律的人不會找借口,只會想辦法;6、其他更多……如果做不到自律,會有什么后果?1、沒有良好自律習慣的人,普遍缺乏理性和責任心;2、沒有良好自律習慣的人,容易任性和放縱自己;3、沒有良好自律習慣的人,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4、沒有良好自律習慣的人,要么容易盲目自信,要么缺乏自信,同時,又都缺乏必要的行動力、執(zhí)行力;5、沒有良好自律習慣的人,容易缺乏韌性和達成目標的能力,在學業(yè)上容易自暴自棄,在工作中難以獲得足夠的認可;
做不到自律,還有很多不良后果,而這,是我們所不希望看到的。
六、培養(yǎng)樂觀的精神和對抗挫折的能力(逆商)
人生中會碰到很多失敗和挫折,對于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來說,長期被父母、老人的溺愛和夸獎所包圍,一旦遇到較大的挫折,很容易出現(xiàn)大的問題,轉(zhuǎn)而變得消極悲觀,這種大起大落是我們必須避免的。
培養(yǎng)孩子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面對挫折時不去不饒的精神,是作為一個父親要特別注意的。
其實,還有很多品質(zhì)是需要父親這個最重要的角色傳承給孩子的,但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父親,你是否努力的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呢?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臺原創(chuàng)作者,分享專業(yè)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jīng)驗!歡迎關(guān)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一起關(guān)注孩子成長和家庭環(huán)境建設(shè)的話題!
看到這個話題,精英菌便想起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四、五歲的時候,父親還是廠里的一名技術(shù)員,記憶里快樂的時光就是父親常常帶著我和姐姐到郊外放飛機,那個時候沒有太多玩具更沒有手機, 飛機也只是紙折的,我們知道快樂和金錢無關(guān)。
到小學,父親已經(jīng)停薪留職下海經(jīng)商,那時候媽媽三班倒,上中班時間是下午15:00-0:00,夜班時間是凌晨0:00-早上8:00,而父親總是堅持帶著我們姐妹倆,騎著當年的老28自行車,狂奔5公里,給母親在飯點的時候送飯,半夜上下班接送,沒有例外。我們知道,家庭是溫暖的。
8歲那年,家里開始做貨運生意,那時候要汽車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賣的,于是父親母親帶著我們姐妹倆一起北上買一臺叫“星牌”的進口大貨車,那一年我們坐著“哐哧哐哧”的綠皮火車,花了38個小時,來到了“帝都”北京,每經(jīng)過一個站,父親都給我們講與這個城市或省份相關(guān)的特色,當然在北京還帶著我們?nèi)⒂^了故宮、天壇、頤和園、長城等,他高數(shù)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于是我們知道心就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后來母親也停薪留職了,在市區(qū)交熱鬧的地方買了地建了房子做門面,和父親一起經(jīng)營著一間小店,父親跑外聯(lián),母親管內(nèi)務(wù),日子慢慢的好了很多。上了初中,父親常常和我們在門口的水泥地板上圖圖寫寫著各種習題,每到題目都要求我們想盡可能多的方法解答,他說“學習的目的是讓你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會想更多的方法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而不是死讀書”。因此,我知道只要不放棄,方法總比問題多。
再后來,父親說小店由母親守著,他要做更多的事情,于是就有后來的淘金船(父親親自自學設(shè)計并制造了接近30米長的淘金船)、鋅鐵礦(在完全沒有技術(shù)人員的情況下,父親成功勘探鋅鐵礦的位置,并開采完成)等。但是后來因為與合伙人的問題投資不算成功,但在技術(shù)方面確實很有成就的,因此我們知道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你肯用心。
父親今年72歲,在我心里他的形象依舊偉岸,即使在人生過程中,他也有世人認為不成功的地方。但是成功的定義并不是大富大貴,也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成就,只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無愧于心就好。
因此,對于父親對孩子的教育,精英菌認為只要身體力行,教會孩子有愛,有擔當、有自信,有原則就可以了。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點擊右上角關(guān)注無憂精英頭條號,了解更多職場支招!
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我覺得是胸襟。
一個男人,大度而從容,無往而不利。
無論是讀書工作還是生活,有胸襟,有格局,順境不驕傲,逆境不氣餒,這個男人,一定是一個出色的男人。
我自己就做不到。
面對這個殘酷的社會,我也只是營營役役的普通人,很多時候要斤斤計較。
沒辦法,窮苦人出身,沒背景,一切靠自己,不是這樣過活不下去。
我自己培養(yǎng)兒子,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閱讀拓寬視野。
看過我兒子的文章的朋友,知道他的視野,比他的同齡人要廣闊。
第二,了解社會,學會人際交往的尺度。
待人接物,該做什么,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程度,靠嘴巴教,靠書本學,不夠的。
從小我就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多參加社會活動,讓他自己去體驗,怎么掌握待人接物的“度”。遇到困惑,他來問我,我再跟他討論。
第三,有雄心壯志,也要能屈能伸。
人生無常。
很多時候,你做到了最好,有時也會辦不好事。造化弄人,意外總在你以為一帆風順的時候來臨。
努力很重要,如果遇到挫折,要學會排解自己,在遇到挫折后,會分析原因,總結(jié)經(jīng)驗。
目前看,效果還行。
我兒子是今日頭條的作者穿甲哥,有興趣深入了解,看穿甲哥文章即可。
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 。父親就是孩子的影子。古人還云:子不教父之過。可見父親對孩子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么,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做好這三點就是合格的父親了。
一、給孩子做出表率,讓孩子跟著自己來。
一是要做孩子讀書學習上的表率。一個好的父親當是熱愛讀書學習的家長,只有這樣才能使家庭有濃厚的書香味道,如果做父親的不喜歡讀書學習,成天在外忙著打麻將,回來就抽煙喝酒,打罵家人,這樣的父親怎么對孩子搞好學習有說服力呢?有句話說得好:行動就是無聲的命令。當家長不在說得多,管得多,而在于做得好,一個家長熱愛了讀書學習,家里有的是書香味,有書屋、有書架,家中書籍多,當父親有時間就看下書,這樣孩子也會很自然的喜歡上讀書學習了,不愁孩子學習搞不好,這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家長的表率作用。
二是要做孩子生活舉止上的表率?,F(xiàn)實生活中,有些做父親的在家里不注重生活小節(jié),在家里隨著抽煙,穿戴隨便,講話粗話,有的還是臟話連篇;話別人壞話,議論別人這,說別人哪,沒有一點兒文化和文明味道;有的家長心情不好時還無端指責自己的孩子等,這些看起來是生活小節(jié),也是生活小事,但家長如此形象,隨著時間推移都會無形中影響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在外舉止不端等,家長是社會的細胞,父親就是家長,家庭要美,做父親的要先做好人。
三是要做孩子自律精神的表率。有道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沒有規(guī)矩不能方成圓。父親是一家之長,就更應(yīng)當嚴格要求自己,對孩子說的事情要說到做到,不當做的事情絕對不要做,做到知行合一,在言行一致方面做孩子的表率,父親做好了,孩子也會跟著來,良好的習慣是從平時慢慢養(yǎng)成的,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和影響孩子是當父親的重要責任。
二、要做孩子的朋友,莫當嚴肅的家長。許多家長有這樣一個誤區(qū),就是我是孩子的家長,我的話要說一不二,當然這要看說的是什么話了?作為父親最合格的是與孩子交朋友,不是板著臉的大吼,平時要與孩子一起讀書學習;一起交心談心;一起吃喝玩樂;一起下棋打牌,只有這樣,孩子有什么知心話才喜歡對你講,對你說,這樣你才能對孩子了如指掌,更能做好家長。怕就怕當家長喜歡做嚴肅的家長,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對孩子說一不二,如此家長就難了解孩子真心的世界了,這樣在教育中就難以對癥下藥了。
三、對孩子說理教育比棍棒教育要好?,F(xiàn)實中不少當父親總是說:“好孩子是打出來的?!敝灰⒆硬宦犜挘鸵獎佑霉靼艚逃?,這樣孩子是害怕家長了,但往往是口服心不服,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作為一個有教養(yǎng),有修養(yǎng),能自律的父親,其實不需要使用棍棒教育,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身教和說服教育對孩子起到教育作用,我見到許多家長從來沒有動過孩子一個指頭,孩子成長也很優(yōu)秀。相反,一些家長動不動就使用棍棒教育,可最終孩子也沒有成才,有的是越打越不成器。
當然對孩子教育時,有時動用下棍棒教育也是可以的,但要適而可止,不能將棍棒教育成為一種常態(tài),這樣對孩子教育是不利的。
綜所上述: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家長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最重要,只要家長愛學習、愛勞動、講自律孩子也就會跟著來,如果當父親的成天只知道打麻將,還要孩子認真搞好學習,這是失敗的家庭教育。孩子是帶出來的,不是管出來的,更不是棍棒教育出來的。優(yōu)秀的父親定會打 造出優(yōu)秀的孩子,父親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管好自己,這是最成功的父親,不信,就去試一試!
培養(yǎng)穩(wěn)定的情緒!我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歷告訴我:凡是爸爸情緒穩(wěn)定,性格良好,人格健全,沒有易怒無常,簡單粗暴狀況情況的,孩子不但學習成績優(yōu)秀,而且性格陽光開朗!各方面全面發(fā)展,潛力很大!
我上課時發(fā)現(xiàn),凡是成績好的同學,總是跟著老師的思路,非常專注,與老師配合的很好!凡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上課總是走神,心不在焉,眼神飄忽不定!無法與老師的節(jié)奏合拍!而且在這些學生的眼神中看不到自信與陽光!
孩子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是他在家庭成長環(huán)境中長期形成的細節(jié)再現(xiàn)!凡是爸爸缺席孩子教育的學生,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孩子性格不開朗,膽小,怕人,無法正常與他人交往!相反,凡是父親與孩子關(guān)系良好,給予了孩子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從不對孩子亂發(fā)脾氣的家庭,孩子的成長就不會有大的問題!
好問題。
我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概念確認 —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怎么提供“最好的教育”
先來說說,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本人13年來,在一線教學,通過大量的分析和實踐,得出,最好的教育就是“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學習”的教育,也就是能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能力”的教育。
在生活當中,大部分家長,把重點用在了成績上,認為,只要成績高,就算是給了孩子好的教育了。這是嚴重的誤區(qū)。
這里有個的觀點: 成績是結(jié)果,不是過程;現(xiàn)在成績高,不表示未來成績高;成績高,也只能說明,學校的老師教的知識掌握的好,未來社會是變化的,未來的知識,誰去教,“成績”怎么提高……這些方面,成績都無法全面表達。
所以,可以得出結(jié)論,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學習習慣”和“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教育就是好教育。
有了良好的習慣,和好的自學能力。成績能差嗎?成績不但不會差,而且會持續(xù)的好。
第二個方面,如何提供“最好的教育”。
根據(jù)第一個方面,最好的教育,包括“良好習慣”和“自學能力”兩個方面的教育,因此,這里要提供的“最好的教育”也就是“習慣培養(yǎng)”和“自學能力培養(yǎng)”。
先說說“習慣培養(yǎng)”。習慣,其實是一種行為,好的習慣本質(zhì)上就是“正確行為的重復(fù)”,因此,只要讓好的習慣,不斷的實踐與重復(fù)就可以了。
那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培養(yǎng)好的習慣。基于“好的習慣就是正確行為的重復(fù)”,那么,家長只需要讓孩子不斷的重復(fù)一個好習慣,然后堅持,最終形成不自覺的學習行為,然后再培養(yǎng)下一個好習慣,一個個不斷的要求重復(fù)就可以了。
舉例說明,要培養(yǎng)孩子早起的習慣,那就需要家長監(jiān)督,不斷要求,是讓早起這個行為,不斷重復(fù)。最終就會形成習慣。
下來說“自學能力培養(yǎng)”,自學能力,也是一種行為,只要重復(fù)就可以,也很簡單。我提供一個具體方法—“三課六頁學習法”。簡而言之,就是提前三課時,進行自學。特別強調(diào),要提前三課。
比如說,今天5月13日,學習第15課, 如果要自學,那么就必須在學習第12課的時候,自學13,14,15課,然后每天提前三個課時的自學。這樣進入學習課堂,已經(jīng)相當學習到第四遍了,學習效果就非常好。
這里需要說明,自學,不是預(yù)習;自學,開始的時候,家長必須基于推動力和監(jiān)督;自學,剛開始,肯定要花大量時間; 自學,就是培養(yǎng)能力,可能要家長付出……
本人13年的一線教學中,有5年時間實踐了“三科六頁自學法”,效果非常好,能提成績,能提升學習興趣,能培養(yǎng)學習能力,簡直不要太好哦!
所以……
最好的教育,就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提供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孩子建立好習慣,培養(yǎng)孩子自學能力。
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其他的什么物質(zhì)、環(huán)境、成績、等等,都是外在的,都不重要。
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父親在家的所有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