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特殊的時代。燈紅酒綠、歌舞升平、錦衣玉食、風流韻事是民國,流離失所、饑寒交迫、戰(zhàn)火連天、殘垣斷壁也是民國。無休止的戰(zhàn)爭,顛覆了幾千年的文化和民生,都助推了民國的混亂。
這樣的民國亂世里,每個人都躲不開的被卷在混亂的時代漩渦里。有錢人想辦法從軍從政,沒錢的人連怎么活下去都是要考慮的問題。各個階級的人趁亂四伏,心懷鬼胎,想在亂世里撈到一筆讓自己翻身的好處。
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自然會有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畢竟一個混亂的大時代下,每個人的生命和故事都是一條長線,社會越動蕩,這條線就越波折,人與人之間的交匯點也就越多。
上海,正是那時風云際會的城市。
有句話叫“一將功成萬骨枯”,用這句話來形容民國的上海再合適不過。十里洋場煙花地,風云際會上海灘。作為亂世中的亂世,上海包容了民國的太多傳奇。
那時候的上海街道上,無論是一個車夫、一個窮學生、一個戲子,還是一個老板、一個軍官、一個富商,都有可能是影響中國歷史的大人物。
正是在民國的上海,一個青樓女子出身的女人,站在上海最繁華的飯店里,資助了眼前一個灰頭土臉的落魄青年。
他沒有想到,一個青樓出身的女人能在上海闖出那么高的社會地位。
她也沒有想到,這個落魄的青年會成為影響國家未來的大人物。
青年盯著她的眼睛,小聲說了句“謝謝”,轉身離開了。
兩人的這段緣分,不僅成就了民國時代的一段傳奇故事,也用各自的境遇作為縮影,掀開了那個大時代的幕布。
一,青樓女子到女權領袖
1900年,上海一個黃包車夫的老婆在臟兮兮的家里給他生下了一個女兒。
車夫是江蘇通州人,世代貧農(nóng),靠農(nóng)耕趕海為生。車夫二十出頭時,社會的變革已經(jīng)逐漸蔓延,人人都感到一個新的世界要來了。車夫也不再滿足祖祖輩輩過的日子,想到外面闖一闖。于是在二十六歲那年,車夫到了上海。
在上海,車夫靠著拉黃包車為生,妻子則給有錢人家做傭人。夫妻兩人很勤勞,但日子依然過得很慘,經(jīng)常饑寒交迫。如此十多年。
他們給生下的女兒取名叫董竹君。生下董竹君后,兩人又生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但都因為沒錢治病夭折了。董竹君倒是一天一天的長大,出落的美麗大方,人也懂事。
拉黃包車畢竟是體力活,車夫坐了十幾年,身體漸漸扛不住了,患了大病。本來就一貧如洗的家庭因為父親的病變得舉步維艱,董竹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后來,他們聽說把女兒押給青樓,做賣藝不賣身的“清倌人”,可以拿300大洋。走投無路之下,車夫和妻子只得跟女兒商量。董竹君是讀過書的人,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但想到是“賣藝不賣身”,又想了想父親和家庭的情況,也就同意了。
就這樣,董竹君變成了一個青樓女子。
青樓和董竹君父母約定好的是,董竹君需要在青樓賣唱三年,才能重獲自由。但進了青樓這個地方,哪兒還有什么自由可言。董竹君本來就長得美麗,又多才多藝,嗓音曼妙,這樣的女子自然深得客人追捧。
年紀小,當然是賣藝不賣身,但身材一天天地發(fā)育起來,就算董竹君不肯,老鴇也會設計讓董竹君跌落風塵的。年少的董竹君哪里是這些深諳江湖之道的人的對手。
起初,董竹君只盼著期限快到,自己好離開。但后來在青樓的見識多了,董竹君明白了自己未來也許會面對的遭遇,惶惶不可終日。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叫夏之時的男人出現(xiàn)了。
那時候的夏之時24歲,風華正茂,是一方督軍。他早年在日本留學,后來跟隨孫中山發(fā)動了辛亥革命。革命成功后,夏之時已經(jīng)是北伐軍的四川總司令了。
這些少年得意的軍人和豪門少爺,都喜歡流連在這些風月場所。有的人是為了消遣,有的人是為了掩人耳目。夏之時那時候正在上海,跟朋友一起走進了董竹君賣唱的青樓,看到董竹君的那一刻,夏之時就傾心于她。
貴為軍官的夏之時沒有嫌棄董竹君,反而對她很尊重。夏之時對董竹君說:“我救你,把你贖出去,然后娶你,我們一起去日本?!倍窬龑ο闹畷r也很仰慕,加上夏之時對自己的尊重,董竹君也愛上了他。
夏之時的一番話雖然讓董竹君很感動,但董竹君自幼好強懂事,并不想日后被夏之時看輕。她回復夏之時,說:“我自己想辦法逃出去,不會用你一個銅板的。”
(夏之時)
不僅如此,董竹君還跟夏之時約法三章:不做小老婆、婚后夏之時要帶他去日本讀書、夏之時今后應當去革命改變國家。
夏之時聽完董竹君的話,全都答應了。
不久后,董竹君設法逃出了青樓,走時一件金銀珠寶首飾都沒帶。當時,袁世凱下令懸賞夏之時的人頭,夏之時急于去日本避難。董竹君逃出來后,兩人即刻匆忙的東渡日本。
董竹君再三的詢問后,確認了夏之時的原配妻子已經(jīng)病故,才答應跟他結婚。
董竹君跟隨夏之時在日本度過了一段很好的日子。
在日本,董竹君像一塊海綿一樣,拼命地學習,吸取各種知識。董竹君在東京女子師范學校學習,夏之時則一邊躲避國內(nèi)的追捕,一邊陪伴董竹君。兩人感情很好,董竹君還為夏之時生下了女兒夏國瓊。
但夏之時對董竹君的愛,在生活中慢慢變了形。
董竹君喜歡音樂。他們居住的公寓外,有一天傍晚響起了尺八聲,吹奏的曲子是《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董竹君趴在窗口上,聽得入迷。美人、音樂、美景,本來是一副極好的畫面。
夏之時起初跟著一起聽,時不時還贊賞幾句。但后來就開始破口大罵,因為他懷疑董竹君愛上了吹尺八的那個男子。
夏之時的控制欲越來越強,在他的做法里,董竹君應當像舊社會的女人一樣,對他言聽計從,百般依順。但他一開始愛的,就是董竹君不同于舊社會女人的獨立精神。
后來,夏之時奉命回國參加護國戰(zhàn)爭,還特意把弟弟叫到東京來陪同董竹君讀書。名義上是怕董竹君無人陪伴,實際上就是安排一個人來監(jiān)視董竹君,怕她出軌。董竹君自然也感覺到了,作為青樓出身的女子,夏之時的做法讓她很失望。
完成了學業(yè),董竹君從日本回國,又面臨了更大的難題。
夏之時的家庭是舊社會的大家族,關系復雜,家族里人口眾多,勾心斗角。夏之時的前妻就是因為心性淳樸,被妯娌們氣出肺癆,生生病死的。當然,董竹君讀過書,自然不怕她們。
在家族里,董竹君面面俱到,手腳勤快,會說話,會照顧人。無論是婆婆還是妯娌,或是伙計和丫頭,董竹君都對待的恰如其分。人們想找她麻煩,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慢慢地,家族里的人對她也是真正的心悅誠服了。
但董竹君和夏之時的關系,越來越差。
夏之時后來被免去了職務,從風光的軍官變成了無權無勢的閑人。夏之時不但沒有想著東山再起,反而就此沉淪。在日本學習的新思想被他拋在腦后,他開始抽煙賭博,儼然一副舊社會家族少爺?shù)哪印?/p>
董竹君試過很多辦法喚醒丈夫的革命思想,但始終沒能達到效果。
再之后,夏之時干脆就成為了一個重男輕女、思想封建、賭博成癮的典型舊社會人。董竹君為他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們得病,夏之時不管不顧,還會對董竹君加以打罵。只有兒子出了什么事情,夏之時才會像一個父親的樣子。
兩人后來從成都搬到上海,矛盾更甚。忍無可忍之下,董竹君對夏之時最后的感情也破滅了。她向夏之時提出了離婚。夏之時起初很生氣,因為他一直把董竹君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后來見董竹君真的要走,寫了很多悔過信,但都沒得到董竹君的原諒。
最后,董竹君帶著四個女兒離開了夏之時,在上海灘開始了新的人生。
董竹君是個典型的獨立女性,即使放在如今這個時代,她的精神也是足夠獨立的。
離開夏之時后,董竹君再也沒想過依附男人生活,而是想靠自己的雙手在上海立足。她起初投資了小規(guī)模的紗管廠,但后來因為戰(zhàn)爭,紗管廠被炮彈打中,她的投資全部變成了硝煙。
夏之時后來和她重逢,冷嘲熱諷,問她的生意做得有多大了。董竹君感覺到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侮辱,堅持要正式離婚。
董竹君離婚的事情在當時是上過報紙的,畢竟在那個年代,主動離婚的女人并不多。董竹君的事跡被人知曉后,很多人也對她施以援手,其中就有四川人李嵩高。這個人借給了她一筆錢,讓董竹君作為起步資金做生意。
董竹君用這筆錢,在上海開了一家川菜館,叫“錦江川菜館”。
飯店的手藝好,老板娘也懂事,晉江川菜館的生意很快就在上海打出了名頭,紅火了起來。董竹君天資聰穎,在青樓待過,又自己帶著孩子們?yōu)榱松嫳疾ǎ缫丫毦鸵簧斫L塵。因此,上海各行各界的人士,都喜歡到她的飯店里照顧生意。
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楊虎等在上海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是這里的???。國民黨的軍政要員、共產(chǎn)黨的革命人士,也都經(jīng)常出入這家飯店。
董竹君就這樣在上海站穩(wěn)了腳跟,并且暗中為我黨的革命人士提供幫助。
二,落魄軍人到開國上將
文章開頭的故事里,上海的女老板,正是董竹君。
那個落魄的青年,則是一個剛從牢里放出來的軍人。他叫宋時輪。
宋時輪出獄后,輾轉各地,流亡到上海。上海當時是革命的據(jù)點之一,宋時輪希望能在這里找到組織,能夠給他分配工作。但宋時輪在上海人生地不熟,孤身一人,轉了好久都找不到黨組織的消息。
沒過多久,宋時輪就在街頭忍凍挨餓了,但還是沒有黨組織的聯(lián)系。就在這時,他碰到了幾位獄友。其中一個叫李堂萼的,找自己的哥哥寫了一封介紹信,讓宋時輪拿著這封信到上海錦江川菜館找一個叫董竹君的女人。
董竹君看到宋時輪時,已經(jīng)是上海有名的老板娘了。
她看過了宋時輪的介紹信,立馬安排他住下休息。宋時輪臨走前,董竹君給了宋時輪一筆錢。兩人的交流不多,但宋時輪對董竹君的記憶十分深刻,董竹君這個人從這時候起就牢牢印在了他的腦海里。
拿到錢后,宋時輪認真地道了謝,轉身就離開了。
董竹君目送宋時輪離開,見到?jīng)]人跟蹤他,也沒人注意他,他也安全離開后,董竹君才松了口氣。
宋時輪入獄,是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手筆。
宋時輪出生在湖南的農(nóng)村,上過學,是個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的有志青年。長大以后,他立志當軍人救國家,在長沙進入了軍閥吳佩孚的軍官教導團學習。三年后,宋時輪考進了黃埔軍校第五期。
在黃埔軍校,宋時輪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開始暗中參與一些積極的革命活動。
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政府在中國大肆實行白色恐怖,四處抓捕共產(chǎn)黨員。一年后,宋時輪也冒著這樣的風險,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沒想到剛剛入黨不久,國民黨就在廣州制造了“四一五”慘案。
宋時輪也在這場事件中,作為“共黨嫌疑”被抓捕,坐了一年牢。
接受了董竹君的資助后,宋時輪回到了湖南老家,利用董竹君給的錢在當?shù)亟M建起了游擊隊,積極響應革命。后來,宋時輪的隊伍越來越大,紅軍來時,宋時輪興高采烈地去投奔,他的部隊也被編入了紅軍第六軍。
在此之后,宋時輪跟隨紅軍四處征戰(zhàn),先后參與了長征、東征、西征。抗日戰(zhàn)爭時期,宋時輪也帶著部隊英勇殺敵,屢立戰(zhàn)功。后來的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都有宋時輪的身影。
新中國成立后,宋時輪被授予了上將銜。
當年那個落魄的年輕軍人,成了我國的開國上將。
三,宋時輪與董竹君
1991年,宋時輪在上海逝世,享年84歲。
宋時輪的追悼會上,來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老人看起來雖然已經(jīng)垂垂老矣,但一雙眼睛很有光芒,氣質也很優(yōu)雅。美人在骨不在皮,說得就像是這樣的人,即使老邁,也依然美麗。
老人來到現(xiàn)場后,很多人都向她致以敬意。有人提議讓她給宋時輪寫一首悼念詩,她欣然提筆,寫下四句:
“六十年前滬識君,微博奉贈奔前程;戎馬一生功卓越,將勇風范啟后生?!?/strong>
這個老人,就是董竹君。
當初送別宋時輪后,董竹君依然在暗中為革命人士做著幫助。對宋時輪的幫助對她而言是應該做的,所以并沒有太記得這個落魄的年輕人。
董竹君一直都是一個有革命精神的進步人士。后來,董竹君在上海還策反了楊虎,為營救出張瀾、羅隆基立下了頭功。上海解放后,董竹君在當初的“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的基礎上,整合兩店的班底,創(chuàng)辦了上海錦江飯店。
除此之外,得知國家需要錢,董竹君還將自己十五萬美元的全部積蓄捐給了國家,把自己的花園住宅也捐了出來,自己只留下了一副字和一套文房四寶。
1950年,上海市政府組織了新春工農(nóng)商企業(yè)家年會,董竹君作為錦江飯店的老板,自然也到了場。沒想到,場上一個軍人模樣的男人一看到董竹君,就激動地走了過來。這個人當然就是宋時輪。
宋時輪看到董竹君,十分的激動,畢竟董竹君曾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他熱情地走上前去,卻把董竹君嚇了一跳,因為董竹君已經(jīng)不記得他了。宋時輪見狀,連忙介紹了自己的身份,董竹君思索了一下,也想起了當年那個落魄的青年。
董竹君也沒有想到,眼前這個將軍和曾經(jīng)那個青年是同一個人。她更沒有想到的是,宋時輪會記住她的恩情幾十年。
兩人重逢后就成了好友。宋時輪經(jīng)常去探望董竹君,董竹君也會探望宋時輪。兩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后來,董竹君將錦江飯店捐給了國家,自己退休。兩人和朋友們還經(jīng)常一起小聚,回憶往昔,感嘆今朝。
宋時輪和董竹君的革命友誼故事,也成了民間的佳話。
董竹君在動蕩的民國亂世中選擇的人生,無疑是困難的,但也無疑可以稱為那個時代的女權領袖之一。她是一個典型,代表著中國女性在那個時代的意識覺醒,也代表著新時代與舊時代的沖突。
這樣一個充滿革命精神的獨立女性,和革命軍人宋時輪的故事,實際上也正是那個時代的民國故事。熙熙攘攘的變化,滾滾流逝的歷史潮流,其實都離不開進步的革命精神。
1997年12月6日,董竹君也因病在北京去世,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曾經(jīng)那個風起云涌的民國舞臺,也終究成為了歷史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