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蘋果一直被消費者吐槽“信號差”,從iPhone X開始至今,果粉都備受煎熬,所以這幾年時間蘋果在5G基帶芯片上不斷投入研發(fā)。
2020年,蘋果成功收購英特爾基帶業(yè)務和研發(fā)部門,蘋果才開始踏上基帶芯片自主研發(fā)之路,甚至在后來的每一代產品更新,都有不少“果粉”期待蘋果能夠突破“信號差”的難關。
結果在昨日,蘋果分析師郭明錤透露,蘋果在5G基帶芯片研發(fā)上可能已經失敗,意味著在2023年之前,蘋果推出的iPhone都是用的高通5G基帶芯片。
這背后也透露出,盡管是全球科技“一哥”蘋果,在基帶芯片的研發(fā)上都是接二連三失敗,可見芯片的研發(fā)難度確實不容小視。
蘋果的基帶芯片辛酸歷程
其實在2018年開始,蘋果推出iPhone XS后,除了外觀的設計有變化以外,消費者再也沒有感受到其他的更新升級,以至于有網友公開吐槽:喬布斯之后再無蘋果。每一代的更新都是“換湯不換藥”,信號更是差得離譜。
甚至有網友表示這不銹鋼邊框出現在蘋果手機身上也是意想不到,不僅容易刮花,還會影響信號。
結果在后來的一代iPhone 11上,蘋果開始把這不銹鋼邊框換成了鋁合金邊框,結果信號還是那么差。那一刻消費者才意識到,并不是邊框的影響,而是內部的英特爾基帶芯片導致的。
但那個時候的蘋果與高通還處于“糾紛”狀態(tài),因為蘋果不滿意高通那5%的專利授權費用,所以蘋果多次向法院提起了訴訟,甚至有一段時間直接拒絕支付這筆費用。
但在4G時代,全球只有華為、高通、三星以及英特爾等廠商可以實現自主研發(fā)的幾點芯片,而華為和三星基本上都是自產自用,而跟高通的關系,蘋果還沒搞好,所以只能從英特爾入手。
盡管英特爾的性能非常的“雞肋”,但蘋果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畢竟自己的5GiPhone即將出場,如果還沒解決基帶芯片,將會丟失風口。
2019年,根據彭博社爆料,英特爾的5G基帶依舊無法在實驗室條件下解決散熱問題。
面對此般“絕境”,蘋果只能硬著頭皮與高通達成和解。但表面上是和解,暗地里的蘋果依舊沒有放棄自主研發(fā)的決心。
在同年的三月份,蘋果直接拿出了10億美元收購了英特爾手機基帶業(yè)務,把那2000多名核心人才納入到蘋果公司,同時還帶走了相關的知識產權和設備。
英特爾的基帶并不能解決蘋果的“痛點”
自從收購英特爾基帶業(yè)務后,蘋果手上掌握了17000項無線技術專利,涵蓋了從蜂窩標準協(xié)議到調制解調器架構等方面技術。以至于在往后的兩年時間里,關于蘋果自研5G基帶芯片的消息不斷在網上流傳,甚至還傳出了蘋果功課了毫米波技術……但深入了解后發(fā)現,蘋果根本沒有那么快解決這痛點。
因為5G基帶芯片非常復雜,僅僅是頻譜范圍的劃分就好幾種。6GHz以下的頻段有26個,毫米波頻段有3個。同時中國大陸市場跟西方也不一樣,每一個國家和地方基站建設的能力不同,所需提供的寬帶也不相同。僅僅是測試寬帶芯片的適用性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而且這還是其中的一步。由于各國之間的網絡制式多樣化,在時分雙工、頻分雙工使用都不一樣,甚至高低頻譜等等都會形成網差。這也是為何今天的基帶芯片要求支持載波聚合技術,讓頻譜實現最大化的利用。
這背后也透露出,蘋果在基帶芯片的自主研發(fā)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