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真正的改變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你覺得一個人的改變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我認為是從覺知自己的時候開始的?
當一個人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并且能夠主動判斷做出選擇的時候,他的改變就開始了。
想看手機刷視頻的時候,你會提醒自己刷視頻無益,不如看點兒書。
想玩幾把王者的時候,你會提醒自己玩游戲沒勁,不如干點別的事。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提醒過自己,這個很重要。
這個時候,你會覺知自己,知道哪些對你更有益,做出判斷后選擇做那些更有益的事情,改變就此開始。
但老實說,覺知自己只是第一步,做出判斷和選擇才是更難的事情。
就好像道理大家都懂,但有些人就是做不到啊。
覺知自己需要啟動元認知能力,而做出判斷和選擇需要戰(zhàn)勝人性。
元認知能力從哪里獲得呢?
清晰且正確的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基石。
想要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需要覺知哪些正確的概念呢?
重點來了,跟你分享一下我從書中得到的一些重要的概念:
01
情緒力
我把情緒力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它比較重要。
人都是情緒化的動物,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
本來今天狀態(tài)很好,想干點實事。
結果一個個不開心,郁悶一整天的情況隨處可見。
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受到了情緒的影響。
而情緒力的高低,是影響情緒的關鍵。
什么是情緒力?
情緒力是多角度看問題的智慧。
每個人看待問題都是站在自己固有的角度來看的。
而不好的情緒,往往來源于此。
就像拍照一樣,不好看的照片是因為拍攝的角度有問題。
大多數(shù)人拍照都是固定角度拍攝,照片自然好不到哪去。
遵守這幾個原則你就能擺脫單一視角的限制,成為生活的攝影大師。
1、勤移動,多嘗試站在不同的角度想問題。
2、善學習,多掌握看待問題的視角。
3、要開放,保持事實客觀,不臆斷對方。
4、找?guī)椭?,當事人難免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5、多運動,運動是趕走壞情緒的手段之一。
6、常反思,事后回想反思一下,往往情緒會煙消云散。
02
專注力
說完情緒力,接著我們說專注力。
不夸張地說,專注力是現(xiàn)在這個社會最稀缺的一種能力之一。
因為現(xiàn)在擁有這項能力的人太稀缺了,也太重要啦。
太多太多的人是身心分離的狀態(tài)。
跑步的時候,手腳在跑,腦袋卻想著明天的安排。
吃飯的時候,嘴巴在動,心里擔憂與別人的關系。
看書的時候,眼睛在看,腦袋天馬行空胡思亂想。
這就是不專注,分心走神的狀態(tài)。
如何修煉專注力,讓自己做事情更加專注高效呢?
一招:讓感受回歸行動。
身體感受永遠是進入專注的最好媒介,感受事物的過程是訓練專注力的秘訣。
初級階段具體做法:冥想
每天花15分鐘,用自己舒服的姿勢冥想,讓大腦專注在呼吸上來訓練自己的專注力。
我親自測試過一段時間,的確有明顯的效果。
專注力高級階段的做法:刻意練習
1、有明確的目標(符合smart原則)
2、練習時,極度專注(盡可能長時間)
3、獲得有效的反饋
4、始終在拉伸區(qū)學習(學習分為舒服區(qū)、拉伸區(qū)、困難區(qū))。
03
學習力
聊完專注力,我們繼續(xù)聊學習力。
你覺得我為什么不把學習力放在專注力前面呢?
估計你也知道沒有專注力的集中,學習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所以很多時候,專注力比學習力的權重高一些。
為什么有的人那么勤奮,學習卻一般般?
仔細去看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在舒適區(qū)內(nèi)學習,也就是把大量時間花在自己懂的地方上,然后不斷重復。
而學霸會把時間花在舒適區(qū)邊緣,做那些自己不會但稍微努力一把就會的地方,然后不斷擴大自己的邊緣。
學習力的關鍵在于學會匹配,把大目標拆解為小目標,然后深度學習。
人的學習也分為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兩個層次。
被動學習:聽講、閱讀、視聽、演示。
主動學習:討論、實踐、教授他人。
以教為學,教授他人則是最快最直接的學習方式。
04
行動力
你說有些人為什么行動力不夠強?
我認為是目標不夠清晰,而清晰才是行動力的關鍵。
比如今天的目標是看書,只知道要看書。
而清晰的目標是今天預計花2小時看100頁的書,并且寫下所有觸動的點。
那個行動力更強,很明顯的嘛。
一切都只知道個大概,這對提升行動力來說是致命的。
那為什么有的人一直在行動,也沒有很明顯的結果呢?
如果是這樣,那要審視一下自己的行動量,是否突破產(chǎn)生改變的閥值。
就拿廣告行業(yè)來說,廣告投放量不足不會產(chǎn)生多少效果,要讓受眾對廣告做出回應,廣告投放量就要突破閥值。
量變才能引起質(zhì)變。
足夠多的行動,才會帶來結果的改變。
05
反思力
最后,已經(jīng)和你討論了不少正確的概念,當然書中還有更多的概念。
但我認為已經(jīng)足夠了,畢竟
書本不在多而在精,概念不在多而在于用。
能夠讓我放在最后和你聊的,一定也是最重要的。
而反思力是個人成長最重要的一個能力之一。
古人也曾說:吾日三省吾身,智慧常相伴。
看一個人有沒有長進,就看他會不會反思自己。
懂得反思自己的人,他一定是有智慧的人。
很多人在同樣的事情上犯同樣的錯誤,很大程度上就是沒有反思。
沒有反思,所以一錯再錯。
黑格爾說: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有沒有反思的能力,就能看出一個人會不會有結果。
多反思自己,少操心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