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懷希望,祝福別人,能夠遇見更好的自己!
實際上,很多人,反而是遇見更糟的自己。也有很多人,只是遇見不變的自己。
我們常說,未來可期!實際上,對于很多人而言,未來未必可期!日子一天天地過,人生卻是在不斷地走下坡路。
我們都希望能夠未卜先知,預知自己的未來,就知道該怎么活?
事實上,哪有那么多先知?有也輪不到你“窺探天機”。
況且,“天機不可泄露”,不要為此付出代價。
小時候就聽一個民間故事:“狀元命與乞丐命”。兩個小孩,一個被算準會中狀元,一個被算準會當乞丐。結果,世事難料!“乞丐命”成了狀元,“狀元命”成了乞丐,二者顛倒!
雖說,命不可算。但認知多了,對未來,多少還是有一點預見性的。
今天我就分享聽到的一本書《理解未來的七個原則》。我聽完解讀分享,感慨我們古人的智慧。
解讀中提到這本書的宗旨是,教我們?nèi)绾闻袛嘹厔?、預知未來、采取行動、改變未來。
我們古代最有名的一個叫做“諸葛亮”的智者,在家里刻苦鉆研,找到了一個很有“潛力”的“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以自身的腦力體力勞動力入股。
先是拿出自己的策劃書,告訴對方,如果按著他的計劃,未來可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待對方接受了自己觀點之后,自己也躬身入局,用自己一生踐行了自己的計劃,改變了當時社會的商業(yè)版圖。
“諸葛亮”也是一介布衣而已,不過就是山野里面的村夫罷了。只是他善于學習,善于謀劃,善于整合資源。先是找了一個好老婆,接著,在鄉(xiāng)間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然后找到一個能夠發(fā)揮自己才能的平臺,跟了一個可能成就自己一番事業(yè)的老板,放手一搏。
那本書中所講:我們普通人,只要能夠找到未來的趨勢,規(guī)律,然后采取行動,搶先一步。跳出眼前問題,用逆向思考尋找真正的問題,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核心優(yōu)勢,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并使用有效的方法去規(guī)劃未來,就能夠影響未來。
正如,我昨天分享的,未來必定是人工智能時代,啥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我們?nèi)绻偃氖?span id="kcdubro" class="wpcom_tag_link">機器都能干的事,那就沒有未來了。
昨天發(fā)完那篇文,我就刷到一個視頻,之前都很佩服,街上的白墻,現(xiàn)在都被人工涂鴉,美輪美奐,賞心悅目。然而,我不知道的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直接機器打印上畫了。
視頻里那位畫工師傅感慨說:他花了十幾年時間學習作畫,機器一個程序就搞定了。
十幾年時間,從事著未來能夠被機器取代的工作,又怎么能有更好的未來呢?
同樣的時間,如果是從事與人打交道,不斷建立影響力的工作就未必了。
正如我經(jīng)常提到的,最簡單的理發(fā)。即使機器人會理發(fā),但我們應該更喜歡理發(fā)時互動交流的體驗感吧?
書中結合的案例多是一些商業(yè)上傳奇,一般人未必聽得進去。
不過,書中介紹一項,我認為是我們每個普通人都能夠做到的,提升自己決勝未來的能力。
這項能力在其他很多書籍中也有提到過,就是一定要學會對標成功人士。
學不到業(yè)界大佬,至少向公司的老板,或者企業(yè)的高管學習。他們能夠在行業(yè)站穩(wěn)腳跟,必定有他們的能力。學到了他們身上的能力,對未來至少不會焦慮。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我前面提到的“諸葛亮”,能夠通過自身的學習與思考,不斷預見未來,再加上行動,改變未來,成就自己的人生;另一種,也是人們常提到的“諸葛亮”,不過是“事后諸葛亮”。
“事后諸葛亮”常常后悔自己做過的決定,常常對自己錯過的事情感到遺憾。
在我看來,前者就是立足未來看現(xiàn)在,做著現(xiàn)在的事,想到的是未來的場景;后者就是立足現(xiàn)在看過去,只關注眼前的利益,當看到結果并不是自己預想的那樣,就開始后悔,然而,并沒什么用。
聽那本書的解讀內(nèi)容,最打動我的是一句話:如果你不主導自己的未來,那么別人就會影響你的未來。
換言之,就是:自己的人生應該由自己做主,要有自己對未來的判斷,從而不斷調整改變自己,迎合未來。
不要總是受別人影響,人云亦云,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然后再去后悔自己做過的每一個決定。
只有不斷學習,對自己的未來有更好的構想,先預見自己的未來,再在行動中不斷優(yōu)化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