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一轉眼,楊冪與劉愷威已經(jīng)離婚4年了。
這4年中,兩個人雖無交集,但仍然盡力維護著彼此的體面。
唯一“鬧騰”得歡的,也就只有老戲骨劉丹。
作為劉愷威的親爹,楊冪的前公公,記者經(jīng)常想從他的嘴里獲取點小道消息。
老人家也很大方,有問必答,每一次都不會讓記者失望。
因為楊冪和劉愷威已經(jīng)成為過去,劉丹不便再提及。
但是,對于孫女的情況,他可是了如指掌,畢竟“小糯米”一直隨他們生活。
于是乎,每次他對著媒體都會大談特談小孫女,喜歡之情溢于言表。
可由于他總是避開楊冪,媒體們不免展開想象,腦補了一出“楊冪不愛女兒”的狗血劇情。
引發(fā)這樣的猜忌,對楊冪肯定會有所影響。
偏偏劉丹就是忍不住,下一次接受采訪時依舊如故。
久而久之,只要劉丹一接受采訪,楊冪必上熱搜,背了很多的黑鍋。
身為公眾人物,被關注、議論在所難免,雖然無奈,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原以為,這種狀況會一直持續(xù),卻沒料到竟然會有反轉。
TVB“香港精神 生生不息”的記者會上,劉丹接受記者采訪,再次被問及“小糯米”的情況。
劉丹表示,“小糯米”目前就讀國際學校,年紀雖小,普通話卻說得特別標準。
記者追問,“小糯米”會不會隨父母到內地讀書。
劉丹說不知道,這件事要由劉愷威考慮,“小糯米”如果真的離開,自己肯定會舍不得,但尊重小朋友的未來發(fā)展。
他還透露,楊冪和劉愷威對于“小糯米”上學的問題,有周全的計劃,自己會提一點小意見,但絕對不會干涉。
就劉丹所言可以得知,楊冪和劉愷威對于女兒上學的問題,是有過協(xié)商的。
如果沒記錯,這應該是離婚后楊冪和劉愷威首次有所交集。
雖然說是因為女兒吧,但卻說明他們兩個人沒有交惡。
即使離婚,仍然能夠理智處理、協(xié)商關于女兒的問題。
這說明楊冪并非對女兒漠不關心,相反,她關注著“小糯米”的每一步成長。
就此,楊冪背了很久的鍋,算是徹底甩掉了。
不僅如此,還有人夸她和劉愷威體面,不像有些明星,離個婚搞得雞飛狗跳。
分道揚鑣4年,被夸贊體面也算是好事,可偏偏有人提及了王鷗。
這件事說來也很感慨。
時間倒退回2016年,那時楊冪、劉愷威剛剛步入婚姻殿堂兩年。
兩個人一直以恩愛夫妻的形象示人。
可就在那一年的11月9日,號稱“娛樂圈第一狗仔”的卓偉工作室,突然發(fā)出兩條劉愷威、王鷗同框的視頻。
卓偉聲稱,劉愷威深夜進入王鷗房間,兩個人單獨相處將近2個多小時。
而當時,劉愷威正與王鷗搭檔合拍電視劇《莽荒紀》。
共同拍攝同一部作品,還是搭檔,有所交集,在所難免,但因為卓偉的爆料,他們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很多人涌入王鷗的社交賬號下,對她侮辱謾罵。
王鷗回應得很干脆,直言自己情史簡單,對感情很忠貞。
言外之意,就是不會“誤闖”別人的婚姻。
相比王鷗,劉愷威的反應慢了一點。而當時,楊冪正要去參加一個活動,一大幫記者將她圍堵在機場,長達3個小時之久。
到達活動現(xiàn)場后,記者也問及了關于劉愷威和王鷗的問題。
楊冪表示,相信劉愷威,然后匆匆離開。
值得一提的是,楊冪并沒有參加活動晚宴,當天獲獎的獎杯是由好友唐嫣幫忙代領的。
楊冪回應完,劉愷威才在社交平臺上發(fā)文。
他認為這件事很離譜,并解釋說自己與王鷗只是在聊劇本,沒想到會引發(fā)這樣的誤會,自己以后會長記性。
而王鷗則通過經(jīng)紀人再次回應了一次,之后接受采訪時也多次澄清。
再之后,《莽荒紀》的編劇以及助理,也紛紛出面回應,表示自己當晚也在房間內。
事情發(fā)展至此,基本該澄清的都澄清了,該解釋的都解釋了。
可讓人無奈的是,有些人還是不斷以訛傳訛,劉愷威、王鷗被掛在熱搜整整三天。
那件事對他們的演藝事業(yè)發(fā)展,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
終究日子還是要往下過的。
劉愷威很快走出了風波,與楊冪恩愛如常。
王鷗也慢慢走出了陰影,演藝事業(yè)發(fā)展得越來越好。
一切,仿佛都過去了。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日后只要稍微有個風吹草動,劉愷威與王鷗討論劇本的事都會被提及。
尤其是楊冪和劉愷威的婚姻走到盡頭時,王鷗再次被送上熱搜,成為熱議焦點。
因為已經(jīng)時過境遷,無論是劉愷威也好,楊冪也罷,又或者是王鷗,都沒有出面回應。
但是,捕風捉影的事,一再被拿出來討論,相信他們都很無奈。
再說楊冪和劉愷威,他們分開得很體面。
之后的日子里,楊冪一心撲在演藝事業(yè)上,有了“拼命三娘”的稱號。
如今,她是娛樂圈炙手可熱的一線女星。
劉愷威雖然事業(yè)發(fā)展不如楊冪,但也一直活躍在娛樂圈。
并且,加盟了王牌綜藝《披荊斬棘》,眼看著“翻紅在望”。
王鷗也早已今非昔比,憑借精湛的演技,跨入實力派演員的行列。
感情方面也頻繁傳來好消息,只不過是一直沒有官宣而已。
原本以為,在這種情況下,當年的事再也不會有人提及。
結果沒想到,楊冪和劉愷威,兜兜轉轉還是繞不開王鷗。
無非還是當年那件事,被反復討論了多次后,有些人依舊熱情不減,將“舊瓜”吃得津津有味。
一如既往,三個人都保持沉默。
也是,當初該說清楚的都說清楚了,該解釋的都解釋了。
信的自然信,不信的也沒辦法,實在沒有再回應的必要。
可以斷定,在未來無數(shù)的日子里,三個人還會不止一次地共同被提及、被討論。
那又如何,日子終究是要往前走的。
往事如云煙,早已隨風飄散。過好當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