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小咖、綜藝咖。
這些名詞大家都能理解。
“嬌貴咖”也很好懂。
嬌生慣養(yǎng)、架子十足是這些明星的特征。
這些“嬌貴咖”,年紀往往不大,演技很差,通過選秀、男團女團等途徑,靠著一時的流量,躋身影視圈。
但拍戲不是立人設(shè),動動嘴就行。
嬌生慣養(yǎng)的結(jié)果就是小題大做。
被樹枝刮了下就哇哇大哭,手蹭破點皮就緊急送醫(yī),摔了一小跤就輪椅伺候。
有時候真的讓人啼笑皆非,一起看看這些“嬌貴咖”的精彩表演吧。
1、再不送醫(yī),傷就好了
演員拍戲時,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危險,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功夫片。
典型代表是成龍、吳京、楊紫瓊等功夫明星。
如今的動作片,連騎馬戲基本上都省了,眼花繚亂的精彩動作也被慢放重放等技術(shù)手段所替代,真的安全很多。
拍戲時的磕磕碰碰,無法避免,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但有些年輕演員,卻嬌貴到讓人瞠目的程度。
- 鞠婧祎
2021年鞠婧祎的影視作品《滿月之下請相愛》,口碑一如既往地差。
評分定格在4.3分,在她的影視作品中,這分數(shù)算高的。
在拍攝該片時,鞠婧祎在小跑時不慎摔了一跤。
能看出,加速度還沒產(chǎn)生,剛邁開腿,鞠婧祎就摔了。
可能是鞋底太厚,影響了大腦判斷,導(dǎo)致發(fā)生了這個小意外。
工作人員見狀,一擁而上。
這也情有可原,畢竟是女生,幫助一下是人之常情。
助理手中及時撐開的傘,也做得很到位。
但事后畫風(fēng)一轉(zhuǎn),鞠婧祎竟然坐著輪椅出來了。
如果只看這張坐輪椅的圖片,還以為鞠婧祎受了多大的傷呢。
搞笑的是,鞠婧祎的團隊,將她摔了一小跤的事情,包裝成“帶傷拍戲”的敬業(yè)精神,臉都不紅一下地在網(wǎng)上大肆宣傳。
“虛假宣傳”,自然會引起反噬。
網(wǎng)友們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這操作,不是自己給自己招黑嗎?
- 虞書欣
虞書欣是參加了《青春有你》第二季后,被廣泛關(guān)注的。
稍有名氣后,虞書欣參加了一檔真人秀。
節(jié)目中,要排練一場“武打戲”。
既然是武打戲,肯定要有肢體接觸,你打我擋是正?,F(xiàn)象。
結(jié)果在排練中,虞書欣沒擋幾下,火氣就上來了。
她指責(zé)對方出手太重,把自己弄疼了,幾次強行中斷排練。
和虞書欣搭戲的男演員趙志偉一臉茫然與無奈,實在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
最后還是婁藝瀟說出了大實話:行了,別嬌氣了,拍武打戲就是這樣。
掙著大錢,撒著小嬌,工作是什么,已經(jīng)完全不重要了。
- 袁林青
女孩子稍微嬌氣點,也說得過去。
但有些男生,在鏡頭面前的孱弱,就讓人火大了。
在《少年之名》中,有個叫袁林青的選手,拿著小棍在練習(xí)舞蹈時,因為自己學(xué)藝不精,小棍打在了自己的手上,然后擦破了皮,流血了。
結(jié)果這件小事就成了爆點。
只聽袁林青慘叫一聲,捂著手就準備倒地不起。
其他選手也聞訊趕來圍在袁林青身邊,表現(xiàn)各不相同。
有人不停安慰,有人提議緊急送醫(yī),還有男生捂著眼睛怕看到傷口。
得知自己并無大礙后,袁林青和隊友們緊緊擁抱在一起,有人甚至還紅了眼眶。
這是一出多么荒誕的喜劇表演啊,但內(nèi)核很悲劇。
要么真是太嬌貴,要么就是在鏡頭面前“賣慘”博眼球。
兩種都不是什么值得宣揚的事情。
更奇怪的是,袁林青在參加完《少年之名》之后,竟然出道拍戲了。
在這部名為《捕》的網(wǎng)劇開機儀式中,袁林青拿著紅包,燒著高香。
有時候,真佩服網(wǎng)劇的用人眼光,是真的夠狠。
與上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真正當紅的演員。
吳磊在拍一場“騎馬戲”時,道具突然炸膛導(dǎo)致眼睛受傷,一時之間痛到無法睜眼。
做了緊急處理后,吳磊覺得沒有什么大礙,為了不耽誤拍攝進度,他選擇堅持拍完自己的戲份后,才去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
楊冪平時看著嬌貴,但拍戲時卻有股“拼命三娘”的架勢。
在不用替身的情況下,吊著威亞重重撞在墻上,盡管穿了防護服,但看著也很痛。
趙麗穎在《楚喬傳》中,被拖在沙地上與“怪獸”搏斗的那場戲,更是體現(xiàn)了演員的敬業(yè)精神,
2、年紀不大架子不小
走紅后就飄,是如今很多年輕偶像們的“通病”。
拿著高報酬,享受著種種便利,還整天擺出一副“生人勿進”的高貴姿態(tài),看著都讓人反感。
- 鞠婧祎
鞠婧祎為了防止路人拍照,經(jīng)常會想出“奇招”。
比如藏身在幾把能和自己身高比肩的雨傘之中。
但如此巨大的雨傘,太過顯眼,不可能時時刻刻撐著。
所以就有了“怒摔粉絲手機”的事情發(fā)生。
當時鞠婧祎拍完戲出劇組,粉絲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這個行為惹怒了鞠婧祎和她的“保鏢”,隨后粉絲的手機被鞠婧祎的人一把打在地上。
要是等電梯時不小心遇到了鞠婧祎,那只能算你倒霉。
一次鞠婧祎出行坐電梯,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電梯中有個“外人”。
于是鞠婧祎的工作人員將這個“外人”,給趕出了電梯,理由是鞠婧祎要用電梯。
后來引發(fā)爭議,鞠婧祎團隊的解釋是——那人是個“代拍”(專門靠拍明星照片、視頻牟利的人)。
當然太把自己當回事,也鬧出過笑話。
比如下圖中發(fā)生的事。
- 吳謹言
在拍完《延禧攻略》后,吳謹言爆紅,但也飄得厲害。
甚至對采訪自己的央視“放鴿子”,結(jié)果被央視點名批評。
此事被鬧得沸沸揚揚,吳謹言也趕緊下場認錯。
但網(wǎng)友很快扒出了吳謹言疑似“耍大牌”的另一個證據(jù)。
當時是吳謹言參加一個商場活動,結(jié)果一個普通的站臺表演,被吳謹言和商家搞得面目全非。
只見吳謹言被幾十名安保人員,手拉手地圍在中間,閑雜人等一律不得靠近。
有人細數(shù)了一下安保人員的數(shù)量多達30名,吳謹言的助理,也足足有6人。
和吳謹言一樣的還有高圓圓,在廣州做活動,也是安保成群。
再看看老演員葛優(yōu)出行,是什么樣子的。
不僅一個助理沒有,還對試圖攔下路人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批評。
高下立判。
- 李夢
李夢因為出演了電影《白鹿原》中的“白靈”,一時名聲大噪。
令人意外的是,巔峰之后就是谷底,李夢的演藝事業(yè)戛然而止。
直到她參加《我就是演員3》,觀眾才了解到其中原因。
在節(jié)目中,導(dǎo)演張紀中對李夢說:“聽說你這個人比較難搞,所以劇版《白鹿原》把你換掉了?”
李誠儒也跟著附和:“換的就是你啊,我們這行如果不是把制片方給弄翻了,一般不會輕易換演員?!?/p>
似乎明白了,李夢這是得罪了整個導(dǎo)演圈啊
得罪的原因,是因為“耍大牌、擺架子”。
2016年,《老腔》的片方發(fā)文怒斥李夢藝德有問題,稱其在拍攝過程中多次失聯(lián),導(dǎo)致整個進度都被耽誤。
不僅如此,在拍戲時,李夢還經(jīng)常隨意加減戲份,一旦得不到滿足,她就罷演。
2020年,李夢參演《隱秘的角落》時,有場削蘋果的戲,拍了幾條一直沒過。
這讓李夢頗為火大,等導(dǎo)演喊再來一條時,李夢提出要換一個和上次一模一樣的蘋果,要不就不演。
她給出的理由是,只有上次的那個蘋果才有意境。
無奈之下,道具組的大哥只好在半夜十二點,去尋找那顆“有意境”的蘋果。
整個劇組因為李夢的無理要求,被迫停工。
這樣子的人,真不適合做演員。
3、我都這么火了,要什么敬業(yè)
如今演藝圈中,將顏值當演技,拿人氣當籌碼的明星,不在少數(shù)。
這些藝人,往往對工作隨心所欲,極不負責(zé)。
貪圖安逸沒有敬業(yè)心,為了自己出彩不顧整個大局。
- 孟子義
說得好聽點,孟子義是太在乎自己的容貌。
說得難聽點,她心中根本沒有對別人的尊重和敬業(yè)心。
參加《演員請就位》時,因為不滿自己演出的妝容,便私自改妝,以便在攝像機面前展現(xiàn)自己的美。
結(jié)果郭敬明直言不諱地指出:“這場戲就要這個妝,不要你的美,你就是一個網(wǎng)紅臉。”
這番話,是“小四”難得的高光時刻,印象分頓時提高了不少。
這不是孟子義第一次擅自改妝。
在參加綜藝《一年級》時,需要孟子義扮演一個渾身上下臟兮兮、蓬頭垢面的乞丐形象。
但受不了這個形象的孟子義,擅自將自己打扮成了“小公主”。
被袁詠儀質(zhì)疑后,孟子義還振振有詞地反駁,不被接受后又變得委屈巴巴。
真這么難受,就別來參加綜藝了。
拍電視劇,也壓根不考慮年代感,從不去關(guān)心觀眾是否會出戲。
在古裝片《陳情令》中,孟子義全程展現(xiàn)自己紅撲撲的笑臉,尤其那雙隨時做了美甲的手,讓觀眾像吃了蒼蠅一般難受。
- Angelababy
大寶貝,真是人如其名。
干啥啥不行,嬌貴第一名。
拍個哭戲,搞出大陣仗,嚇壞了劉德華。
上個“騎行”的綜藝,5天中有4天是在搭車。
最后導(dǎo)演都看不下去,直接過來質(zhì)問大寶貝。
被問到原因時,Baby就說自己是生理期。
是不是聽著很耳熟?
當初拍《孤芳不自賞》時不到現(xiàn)場,全靠后期摳圖。
baby給出的理由是“正在孕期”。
這些原因確實影響拍攝體驗和進度。
但問題是,明知自己有種種不便,為什么還堅持要接呢?
觀眾說她演技不行,她不回應(yīng)。
一說到片酬,她立刻說自己值這個價。
在她眼中,似乎自己能帶來流量就夠了,還要什么敬業(yè)。
我美美噠上節(jié)目,你們還要什么自行車。
真正敬業(yè)的演員,是什么樣子呢?
劉德華在拍《失孤》時,為了能最大程度還原人物形象,在海邊暴曬7天。
拍攝時為達到最佳效果,劉德華被群演揪著頭發(fā)連扇十幾個巴掌。
一旁的工作人員,都心疼地直捂臉。
不可能要求每個演員,都能如此敬業(yè),但起碼演員的基本素養(yǎng),是應(yīng)該具備的。
不能因為你有流量,粉絲多,就為所欲為,將拍戲當成兒戲。
結(jié)語
最近這些年,普通人對“明星”這個詞,越來越反感。
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追捧的“明星”,截然不同。
究其原因,是行業(yè)對市場的妥協(xié),是粉絲對明星的縱容,是當明星太容易賺錢導(dǎo)致的。
有這種土壤,自然會滋生出一批“嬌貴咖”。
他們既不想吃苦,也不愿下功夫深鉆演技,只想著光鮮亮麗、舒舒服服地掙大錢。
也許能再“蹦跶”一兩年,但該付出的代價,最終不會消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