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妙目明凈澄澈,在黑夜中炯炯生光,雪白晶瑩的鵝蛋臉上有一個小小的酒窩,臉紅時,顏若玫瑰,端莊中透著幾分女兒家的嬌羞柔嫩……
這是金庸筆下的程英,張可頤飾演的程英是公認的最符合金庸原著形象的,沒有之一。
1995年,張可頤憑借《神雕俠侶》中的程英一角成為無數(shù)男人心目中的夢中情人,而她也被稱為“最美程英”。
張可頤給人的熒幕形象一直都是溫潤嫣然,淡雅怡人,但現(xiàn)實中的她,卻任性妄為,我行我素,囂張跋扈,與熒幕上的形象判若兩人。
自張可頤出道以來,關于她的爭議始終都沒有停過。
因為性格原因,張可頤與宣萱交惡,得罪佘詩曼,同郭可盈夫婦隔空對罵,惹得老東家TVB發(fā)飆,與同性傳緋聞,撬人墻角被罵是“狐貍精”,……
從TVB當家花旦,到被封殺轉戰(zhàn)內地,只能給內地小花當配角,張可頤的沒落,和自身性格有很大的關系。
一、早年行好運,少年得志財運亨通
張可頤 ,祖籍廣東臺山,1970年3月20日出生在中國香港一戶中產階級家庭,家境殷實。
作為家中的獨生女,張可頤自小就被父母捧在手心,寵上了天,要什么有什么。
性子比較任性嬌縱是真的,但學習成績優(yōu)異也是真的,13歲那年,張可頤考入了香港著名女?!沃Z撒圣瑪利書院。
值得一提的是,嘉諾撒圣瑪利書院有著明星搖籃之稱,像郭羨妮、黃紀瑩、吳文忻、曹敏麗、樊亦敏等知名女星,都曾在嘉諾撒圣瑪利書院讀書。
在書院里,張可頤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因此,19歲的時候,她又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錄取。
漂洋過海去到英國念大學,張可頤不僅沒有覺得不習慣,反而是放飛了自我,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禮,性子越來越自由灑脫。
1989年,大一放假的張可頤回到香港過暑假,讓她沒想到的是,過個暑假都能被導演看中,莫名其妙演了部戲,誤打誤撞誤入了演藝圈。
這一年,徐克正在籌拍《英雄本色3之夕陽之歌》,主要角色已經定下了,還有一些配角,沒有定下來。
好巧不巧,徐克走在香港街頭想人選的時候,看到在街頭漫步的張可頤,瞬間被她身上的氣質所吸引,鬼使神差地走上前去邀請她出演自己的新電影。
張可頤雖說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想過當演員,但她對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感到很好奇,抱著玩一玩的心態(tài),便答應了徐克的邀約。
此時的她根本不知道徐克是圈內有名的大導演,還以為他只是個N線導演,因為張可頤覺得,大導演應該不會在街上隨便拉個人演戲。
直到張可頤來到片場,看到合作的演員是周潤發(fā)、梁家輝、梅艷芳這樣的巨星,她才反應過來,這部戲來頭不小。
就這樣,得到徐克賞識的張可頤出演了《英雄本色3之夕陽之歌》,誤打誤撞進入了演藝圈。
多少人擠破頭,想盡辦法求徐克給自己安排角色,可張可頤不費吹灰之力就接到名導拋來的橄欖枝,第一部戲就能和各種大牌演員合作,只能說運氣不是一般的好。
按理來說,有如此好的機會,肯定會牢牢抓緊,借此機會進圈大展拳腳才對。
但張可頤偏偏不走尋常路,演完這部戲后,她覺得做演員有些不太適應,而且自己學業(yè)還未完成,于是決定先回到英國念書,暫時不在娛樂圈發(fā)展。
1991年,21歲的張可頤學成歸來,此時的她還沒有想好以后要做什么,打算走一步看一部,反正海歸無論在哪個年代很吃香,不愁找不到工作。
都說漂亮的女孩運氣都不會太差,很快,張可頤就迎來了第二次好運。
這次好運依舊和娛樂圈有關,不過不是演戲,而是唱歌。
香港著名音樂人鄭敬基因機緣巧合發(fā)掘了張可頤,認為她很適合在娛樂圈發(fā)展,因此打算提攜張可頤出道。
當時的香港樂壇很流行以團體形式出道,在鄭敬基的栽培下,張可頤和Joey、Lily、Jonie組成“花生女郎”樂隊,四位女生以組合的形式正式在樂壇出道。
有句話叫物極必反,運氣好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走霉運。
“花生女郎”樂隊出道當年,立馬推出了一張唱片,該唱片的主打歌《DJ BOY》甚至成為當年香港電視和電臺的熱播歌曲。
按照這樣發(fā)展下去,花生女郎樂隊勢必能扶搖直上,開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可惜的是,退出第一張唱片之后,樂隊就慘遭解散。
至于解散的原因,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有傳言稱是因為其中一位成員懷孕,影響了團隊發(fā)展,也有消息稱是團隊隸屬的唱片公司破產倒閉,無奈之下只能遣散旗下歌手。
這次霉運,擊退了張可頤的隊友,但卻沒有擊退張可頤,因為她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無論遭遇什么,很快就能轉運。
果不其然,在不久后,張可頤迎來了第三次幸運女神的眷顧。
1994年,張可頤在朋友的推薦下,半推半就參加了港姐選美比賽,她根本沒想過自己會得獎,也沒有怎么認真對待這個比賽。
別人在拼命減肥練習臺步的時候,張可頤該吃吃該睡睡,沒有刻意減肥,也沒有勤學苦練。
誰也沒想到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張可頤一路過關斬將,進入了五強。
雖然進入了五強,但張可頤落選三甲,不過倒是拿下了“最具演藝潛質獎”。
說實話,當年和張可頤一同進入五強的其他港姐,后來沒有一個比她發(fā)展得好。
運氣這種東西,真的很神奇,小紅靠捧,大紅靠命,如此看來不是沒有道理的。
TVB也注意到了極具潛質的張可頤,隨即拋出橄欖枝與其簽約。
簽約TVB后,張可頤得到了力捧,資源不斷,幾乎每年都有新劇播出,如:
1995年,參演《神雕俠侶》,憑程英一角打開名氣,成為無數(shù)宅男的夢中情人;
1997年參演《難兄難弟》,憑借程寶珠一角獲得萬千星輝賀臺慶1997“最佳女主角”提名;
1998年主演《難兄難弟之神探李奇》,獲得了“20世紀無線五大最難忘的女主角”大獎……
至此之后,張可頤的演藝事業(yè)如日中天,一躍成為當紅女星,還和蔡少芬、宣萱、陳慧珊、郭可盈、佘詩曼并稱為“TVB當家六大花旦”。
好運接二連三,每次出道都是巔峰狀態(tài),張可頤可以說是早年行好運,少年得志財運亨通。
或許正是因為少年得志,年輕氣盛,不知收斂,張可頤在功成名就后,恃寵而驕,開始囂張跋扈起來,還因為性格問題惹怒了不少人。
二、恃寵而驕,囂張跋扈,被多人唾棄,因病被迫淡圈
1997年,張可頤的事業(yè)發(fā)展得如火如荼,《難兄難弟》的導演邀請她出演女主角,張可頤欣然應允。
該劇是一部雙女主的年代大劇,除了張可頤之外,萱萱也是女主角之一。
兩人都是TVB旗下的藝人,又都是當家花旦,實力不分上下,一度齊名。
本以為有兩位花旦坐鎮(zhèn),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產生惺惺相惜之情,聯(lián)袂打造視覺盛宴,不曾想,火花是碰撞出來了,但卻是“不和之火”。
據說拍戲的時候,張可頤經常遲到,而且她遲到不是三五分鐘的那種,而是按小時計算,遲到一兩個小時是家常便飯,有時候甚至遲到四、五個小時。
由于張可頤當時風頭正茂,人氣很高,所以導演也沒有說什么。
導演能忍,可萱萱忍不了,萱萱同樣作為當紅女星,并且還比張可頤要早出道幾年,按輩分來說,萱萱是張可頤的前輩。
萱萱不能忍受張可頤如此不敬業(yè),同時也不能忍受一個后輩這般不尊重人,便當場發(fā)飆起來。
雙方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時常一言不合就發(fā)生爭執(zhí),因此也傳出了不和的消息。
讓萱萱更生氣的是,張可頤遲到就算了,遲到了還不道歉,以一副高傲的姿態(tài)和囂張的態(tài)度懟人。
在采訪時,萱萱說自己是一個極度有時間觀念的人,她最不能忍受別人遲到。
明眼人都知道,萱萱的言外之意,由于張可頤在圈內是出了名的喜歡遲到,再加上和萱萱的世紀罵戰(zhàn)被媒體大肆渲染,張可頤因此收獲了“遲到女王”的稱號。
張可頤也不甘示弱,回懟道“遲到也比有的人總是NG的好”,暗指萱萱是“NG女王”。
無論如何,這場罵戰(zhàn),沒有一個人是贏家,萱萱和張可頤兩敗俱傷,由此交惡,坐實了不和傳聞。
然而,和張可頤交惡的,可不止萱萱一個人,TVB的另外兩位花旦,也和張可頤有所不和,這兩位花旦不是別人,正是佘詩曼和郭可盈。
2003年,張可頤搭檔江華、吳美珩一起演了時裝劇《九五至尊》,該劇播出后反響熱烈。
而張可頤也憑借劇中的“呂四娘”一角,擊敗佘詩曼、郭可盈、宣萱,拿下了那一年的TVB視后。
一旁的萱萱雖然和張可頤一直不合,但知道她拿到視后的時候,還是放下偏見高興地為她鼓掌。
誰知張可頤不領情,看都不看身邊的其他女星一眼,自顧自高傲地走上了領獎臺,害得一旁的女星們都很尷尬。
更讓人尷尬的是,在發(fā)表獲獎感言的時候,張可頤先是感謝了一番,然后便諷刺起了落選的佘詩曼和郭可盈。
張可頤居高臨下地發(fā)言:“佘詩曼還需要努力才行”;點評完佘詩曼,她又將目標對準了郭可盈,語出驚人地表示郭可盈沒有什么代表作,畫外音就是自己拿視后實至名歸。
一波操作下來,張可頤把萱萱、佘詩曼和郭可盈都得罪了個遍。
這種驕縱狂妄的態(tài)度,導致張可頤在圈內人緣很差,基本上沒什么朋友。
雖然張可頤喜歡遲到,經常耍大牌,目中無人不尊重前輩還愛懟人,算是比較囂張的一個人。
但她紅啊,所以老東家TVB也由著她的性子來,默默為她收拾各種爛攤子,做和事佬。
張可頤也沒辜負TVB的期望,主演的一些電視劇收視率都很好,為老東家賺了不少錢。
例如:2003年,出演的古裝愛情劇《金牌冰人》播出,她在劇中飾演頭腦靈活伶牙俐齒的連百合,深受觀眾喜愛。
2004年,主演清裝宮斗劇《金枝欲孽》,飾演“安茜”,該劇在香港播放時取得了平均32點的收視成績……
俗話說,天若要其亡,必先讓其狂,張可頤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以為然,任性妄為,做事情全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可她千不該萬不該得罪自己的老東家TVB,斷送了自己的星途。
平日里囂張一點,喜歡遲到和得罪人就算了,張可頤竟然狂到了TVB的年慶上。
有消息稱,TVB舉辦年慶的時候,讓張可頤來助陣做開場嘉賓,結果她遲到了很久,讓所有藝人都等著她。
此舉徹底惹怒了TVB,后來便雪藏了她,此后張可頤不得不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內地。
其實就算TVB不雪藏張可頤,張可頤也因為病情加重,被迫壇淡圈修養(yǎng)。
2005年,張可頤突然患上了甲狀腺炎,這個病也會刺激神經中樞,容易抑郁癥。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分泌身體每天需要的激素,分泌過少必然會引起很多問題,分泌過多也不行,必須是剛剛好維持身體機能。
患病后,會造成記憶力減退,有時候多言,有時候又不想說話,有時候莫名其妙說錯話,就像癡呆一樣,最主要的是影響新陳代謝,造成胖,臉浮腫,手也腫,內分泌紊亂。
這個噩耗對張可頤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讓她一時難以接受,為了治病,加上當時和東家有矛盾,張可頤只能暫時告別演藝圈,安心修養(yǎng)。
不過,張可頤也因為患病因禍得福,患病后的她,看淡了一切,不再在乎名利,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執(zhí)著和討厭了。
她收起了自己囂張的性格,在前幾年還和萱萱達成了“世紀和解”。
病好之后的張可頤在香港徹底失去了市場,不得不轉戰(zhàn)內地,時不時客串一些小角色。
之前她還在《陸貞傳奇》中給趙麗穎做配,和內地演員相處得還算和諧,與以前判若兩人。
對于以前的不懂事,張可頤也深感后悔,現(xiàn)在的她,學會了當下身段,跟朋友分享。
如此看來,這場疾病給她帶來的感悟和改變還是很大的,可能人只有在經歷過一些事情后,才能學會成長。
三、兩次拒嫁豪門,52歲仍未結婚
除了后悔“年少輕狂”之外,張可頤還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如今52歲的她仍未結婚。
其實早前張可頤有過兩次嫁入豪門的機會,但她不愿意放棄事業(yè),當豪門太太,所以都選擇了放棄。
21歲那年,張可頤剛從國外學成歸來,因機緣巧合結識了香港富商董波。
董波年輕有為,事業(yè)有成,身家不菲,兩人相談甚歡,惺惺相惜,墜入了愛河。
當初張可頤會參加港姐選舉,也是她的富豪男友董波推薦的。
董波是張可頤的初戀,兩人拍拖了差不多10年時間,張可頤31歲時,董波說自己打算去國外發(fā)展生意,希望張可頤嫁給他,和他一起移居美國。
可當時的張可頤正值事業(yè)巔峰期,她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演藝事業(yè),于是拒絕了和董波一起去美國生活,兩人的這段感情,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這是張可頤第一次拒嫁豪門,但并不是她唯一一次。
與初戀董波分手后不久,張可頤就認識了音樂人陳容森。
陳容森是圈內有名的音樂制作人,同時也是知名經紀人,緣分使然,陳榮森成為了張可頤的經紀人。
經過日益相處,兩人日久生情,走到了一起,情到深處,還過起了同居生活。
只可惜,這段戀情僅維持了兩年,就以分手告終了。
而分手的原因,還是張可頤忙著搞事業(yè),冷落了陳容森,兩人聚少離多,漸行漸遠。
兩次都是為了事業(yè)放棄愛情,張可頤后不后悔我們無從得知,可以肯定的是,她接下來的兩段戀情都比較“荒唐”,沒少被人詬病。
告別了陳容森,張可頤就傳出了“同性緋聞”,被拍到和一位中性裝扮的女富豪關系匪淺,兩人經常一起約會,還共同出入酒店和各種聚會。
據了解,這位女富豪姓鄧,是某高檔餐廳的行政經理,身價上億。
一時之間,鋪天蓋地都是張可頤“傍上同性億萬富婆”的新聞。
不知是因為忍受不了輿論的壓力,還是兩人的感情出現(xiàn)了問題,交好沒幾個月,張可頤和鄧姓富婆就不了了之了。
跟同性女富豪的故事告一段落后,張可頤在感情方面,消停了4年的時間。
4年后,張可頤以“狐貍精”的稱號,再度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2008年,張可頤結識了身價過10億的富豪曾安邦,兩人擦出了愛火,勾搭到了一起。
當時曾安邦有一個相戀多年的未婚妻,兩人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據港媒報道,曾安邦為了和張可頤在一起,拋棄了相戀多年的未婚妻。
未婚妻氣不過,向某周刊爆料此事,還大罵張可頤是狐貍精。
緊接著,香港某周刊刊登了一則娛樂新聞,標題是“狐貍精張可頤橇人墻角。”
因為這則報道,張可頤成為了眾矢之的,輿論四起。
曾安邦不理流言蜚語,在和未婚妻撇清關系后,兩人正大光明走到了一起,交往三年后,曾安邦向張可頤求婚。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張可頤這一次會嫁入豪門,當一個豪門太太的時候,她的選擇再次令人大跌眼鏡。
這時候的張可頤已經41歲了,但她的事業(yè)心還是很重,此時的她打算轉戰(zhàn)內地,在事業(yè)和愛情面前,她依舊堅定不移地選擇了事業(yè),不愿意當全職太太,所以拒絕了曾安邦的求婚。
曾安邦看自己付出這么多都無法讓張可頤放棄事業(yè),加上被張可頤駁了面子,一氣之下提出了分手,張可頤就這樣第二次錯過了嫁入豪門的機會。
第二次拒絕豪門后,張可頤出現(xiàn)了很長時間的空窗期,感情一直沒有著落。
直到前兩年,張可頤先是被拍到和藍顏知己你儂我儂,然后又被拍到和外國小男友甜蜜約會,被媒體調侃“左擁右抱”。
不過,不管是藍顏知己還是外國小男友,似乎都沒有能和她走到最后。
如今,52歲的張可頤仍未結婚,不知道午夜夢回時,她是否會后悔自己曾經兩次拒嫁豪門?
雖然很佩服她追求事業(yè)的決心和勇氣,但其實女人太強勢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怎么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