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huán)之外的董卿:是一個極度自卑的人
“原生家庭帶來的痛,終其一生都要去治愈”。
這句話,董卿最能理解。
她連續(xù)十三年,主持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更是“央視十佳主持人”。
可就是這樣優(yōu)秀的一個女生,會含淚哭訴:我是一個極度自卑的人。
后來我們才知道,她的自卑來源于原生家庭,來源于父親。
這也是讓她一生都在治愈的存在。
那么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讓一向優(yōu)秀的董卿產生自卑,又為何一直在治愈?
董卿的父母都是高知,母親是一位大學教授,專門教授物理。
父親則是一名報社總編,夫妻二人畢業(yè)于復旦大學。
當年爺爺早早地離開人世,父親生活十分艱難。
他是一邊干活一邊學習,萬分艱苦地考入了復旦。
畢業(yè)后進入報社工作,一步步成為了主編。
這是典型的靠知識改變命運。
或許正是這樣的經歷,才讓父親對董卿十分嚴厲。
在她還未上學的時候,父親就開始教她認字背詩。
其他小朋友都在玩耍的時候,董卿卻在閱讀,抄字。
即便如此父親也很不滿意,他對董卿的要求就是百分之百。
無論董卿寫得多好,認得的字再多,父親都是一句話:你可以做得更好。
而且父親的要求不光是學習,還有生活中的技能。
從上了小學之后,董卿吃過飯就要去洗碗,再大一點就要去洗碗做家務。
在青春期的時候,父親還會要求她不照鏡子,不亂買衣服。
甚至在寒假暑假都會為她找一份兼職。
比如賓館的清潔工,商場的售貨員。
這些工作無一例外都很辛苦。
尤其是在賓館做清潔工的時候,她需要負責10個房間的衛(wèi)生。
小小身軀,每日推著碩大的清潔車,更換床單被罩,擦洗桌面。
蹲在衛(wèi)生間刷馬桶,她一中午只能打掃三個房間。
這讓來檢查工作質量的父親很不滿。
很多次,董卿看到過來的父親,第一反應就是哭泣。
父親的打壓式教育,確實讓董卿很優(yōu)秀,卻也剝奪了她的自信。
那種感覺會讓她認為自己能力不行,無論什么事第一時間都是否定自己。
只有將事情做得最完美,她才會覺得踏實。
初中畢業(yè)后,董卿想要進入傳媒行業(yè)。
每次她在家看電視的時候,只要看到主持節(jié)目就會著迷。
自己還會不自覺得模仿,慢慢地她萌生了考藝校的想法。
然而這種想法卻被父親否認了。
甚至不斷地灌輸傳媒行業(yè)的缺點,這讓董卿有了巨大的壓力。
她有了叛逆情緒,終于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摔了碗。
但這也是唯一一次的情緒宣泄。
后來她熬到高中畢業(yè),選擇離開家鄉(xiāng)去杭州求學。
那一次,父親跟著她去了杭州,帶著她辦好了入學手續(xù),準備好生活用品。
然后惆悵地回了家,到家的那一刻,他突然認為自己對女兒太嚴厲了。
可他的認知太晚了,對女兒的影響已經無法挽回。
很多人看到董卿現(xiàn)在的成就,都以為她就讀的是高學府。
其實并非如此,她讀的只是普通的大專,只不過是學藝術的。
畢業(yè)以后,她在浙江臺做主持人,剛開始沒有任何存在感。
熬了整整兩年,才慢慢的成熟。
后來憑借自己的努力,進了上海東方電視臺。
那時候,得知自己被東方電視臺錄取,董卿很是興奮。
她以為自己這一次能夠大展拳腳,卻被現(xiàn)實狠狠扇了一巴掌。
到了東方電視臺,她仍舊是無人問津的小透明。
為了抓住機會,她在上海衛(wèi)視成立后,決定跳槽。
跳槽過去,才知道自己是串聯(lián)主持人,仍舊是邊緣人物。
那幾年,事業(yè)低谷生活艱難。
不過董卿并沒有放棄,而是沉淀自己。
她將空閑時間全部用來讀書,讀一些古典文學。
比如:《紅樓夢》《唐宋詩詞》。
正是如此,她才成為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董卿。
因為主持功底深厚,加上扎實的文化。
那一年董卿被央視看中,進了央視。
從此她綻放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對于古典文學她侃侃而談,對于詩詞出處張口就來。
這讓她圈粉無數。
可即便是站在央視這樣的大舞臺,即便她已經不是邊緣人物。
即便她風光無限粉絲無數,她仍舊是自卑的。
“我沒有安全感,也沒有自信”。
這是董卿的自我認知。
那年,她在春晚上將馬東的名字念錯了,念成了馬季。
整場節(jié)目結束后,董卿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當晚她就向導演道歉,并且向全國觀眾道歉,為此還沒有去慶功宴。
“這么重要的場合,自己出現(xiàn)了這樣的失誤,所以沒有去慶功宴”。
那個時候的董卿惶恐到什么地步?大年初一早上一睜眼就流下了眼淚。
這一個失誤讓她內疚多年。
即便是她后來接連13年主持春晚,都沒能抹去這一次的愧疚。
董卿談到自己的自卑情結,實在《人海茫?!返男聲l(fā)布會上。
這本書的作者是麥家。
而麥家與她有著相同的經歷。
當年,董卿制作了《朗讀者》這檔節(jié)目。
在節(jié)目中,她讀到了麥家的來信。
信中說:“我曾非常討厭自己的叛逆期,如今我的孩子這么叛逆,大約是我要還的債”。
麥家所說的債,就是當年他對父親不好的債務。
那個時候家里很窮,因此穿得很破遭到了其他孩子的欺負。
他與人家打了一架,被父親教育了,后來他再也不反抗,又一次被那些孩子欺負的時候,正好被父親看到。
父親以為是他先招惹得對方,二話不說就給了他兩巴掌。
從此之后,他內心恨著父親,離開家之后28年未曾回家。
直到自己成為父親后,才理解了父親,當他主動與父親交好的時候,父親卻患上了老年癡呆。
后來父親去世,他寫下了《致父信》。
或許正是這樣一封信和信中闡述的經歷,讓董卿產生了共鳴。
所以她出席了麥家的發(fā)布會,并含淚哭訴:我一直很自卑。
她又說:我們在愛父親的同時,也要承認,沒有一個父親是完美的。
正是麥家的書,麥家的信,點醒了董卿的心。
她決定與父親和解。
她知道,正是父親年幼時讓她拼命地讀詩,她才會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功底。
一直以來她在睡前都習慣的讀書,這也是父親的影響。
也是父親讓她早早地外出打工,做那些比較累的工作,才明白賺錢不易生活不易。
才讓她有了鋼鐵般的意志力。
她并不喜歡父親的教育方式,可她受益于父親的教育方式。
原生家庭的影響是一生的,有的人終其一生都無法走出來,有的人耗費半生才換來解脫。
董卿也是如此,但她知道要與自己和解,要與原生家庭和解。
這幾年董卿消失在大眾眼前,前不久卻上了熱搜。
但這一次不是因為她的優(yōu)秀,而是因為她的丈夫。
6月21日的時候,上海覽海投資有限公司被執(zhí)行7億。
如果單單是一家公司被執(zhí)行,引不起如此大的風浪。
引起風浪的是因為這家公司老板密春雷,是董卿的丈夫。
網友開始關注這件事,發(fā)現(xiàn)在被執(zhí)行前一個半月,董卿丈夫的大量資產就被凍結了。
而董卿從《朗讀者第三季》的最后一期節(jié)目播出后,就消失匿跡了。
這一瞬間,外面掀起了流言蜚語。
有人說董卿可憐,有人說董卿豪門夢碎。
還有人說:董卿是第二個劉濤,正在到處想辦法補貼丈夫。
她的丈夫今年44歲,是上海人,從同濟大學畢業(yè)后就進入長江商學院。
2003年將事業(yè)做大,后來被稱為“百億富豪”。
董卿嫁給他并不受公眾關注,讓公眾不能接受的是。
婚后一年,她就去了美國南加州,名義上是進修,實際上是生娃。
原本媒體報道她在美國生孩子的時候,國內就有一波輿論。
但她一直沒承認,直到后來她才說自己確實有一個孩子。
隱瞞自己生娃是小事,大事是讓孩子加入了美國國籍。
要知道董卿一向在節(jié)目中都是喜歡國內文化,卻突然讓孩子加入別的國籍。
這是公眾不能接受的,所以從那之后她很少露面,主持的節(jié)目也很少。
如今她的丈夫被執(zhí)行7億,再次將她推上了風口浪尖。
不過她應該是不懼怕的。
畢竟她在父親的高壓教育下,早就鍛煉了自己的意志。
不至于因為此事倒下。
她曾說過一句話: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應該失去前行的勇氣。
能說出這樣的話,自然也能面對生活中的波折。
她是清醒的,所以無論迎來怎樣的波折都無所謂。
她也是堅強的,以前原生家庭是她不可原諒和觸摸的存在,如今與父親已經和解,她自然是無懈可擊的。
你喜歡董卿嗎?覺得她能挺過這一次的難關嗎?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