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上聯(lián):觀音山上觀山水,征集下聯(lián)活動紅紅火火,但一直沒有合適的下聯(lián)。筆者也小作考究,做了以下分析。
一、對“觀音山上觀山水”的分析。
首先“觀音山”是景區(qū)。觀音山,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zhèn)境內,歷史悠久,山勢雄偉,林木茂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傳,觀音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初入中土時首處停留之所,其山頂觀音古寺,始建于盛唐,古寺因有觀音菩薩幻化三十六法身之說,故千百年來,青燈不熄,香火不斷?,F(xiàn)已辟為面積為18平方公里的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9%以上,是集生態(tài)觀光、娛樂健身和宗教文化為一體的國家級4A旅游景區(qū),被譽為“南天圣地、百粵秘境”。我們在對對子時必須以景區(qū)相對。
其次“上”是方位名詞,只有站在觀音山上才能做的事。
再次“觀”是動詞,表面上是看,實際上是欣賞。
最后“山水”是并列的名詞,是指景色,也指祖國的大好河山。
二、本人下聯(lián)分析。
本人下聯(lián)為“道觀河下道河岳”,已投稿。
首先“道觀河”也是景區(qū)。道觀河風景旅游區(qū)位于武漢市東部,位于新洲區(qū)東部20公里,大別山南麓,距武漢市區(qū)68公里,距”京九”鐵路新洲火車站5公里,年均氣溫16.4 ,海拔高度在42-675米之間,是武漢市四大風景區(qū)之一。道觀河由72座山峰和庫容1億立方米的道觀河水庫構成。該區(qū)主峰將軍山海拔675米。已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道觀河地區(qū)的地貌一如它的身世坎坷起伏。東部是連綿的山丘,西部是丘陵崗地。一條河流,四季潺潺,自東向西而去,因該河與我國絕大多數(shù)河流的流向相反(自西向東),因此人們稱之為倒灌河。自東晉時有一著名道士羨慕此地風水,前來筑室煉丹,后來得道成仙。世人為了紀念他,于是將該河流改稱道觀河。
其次“下”也是方位名詞,泛指站道觀河的任何地方。
再次是“道”也是動詞,表面上是談論,實際上是贊美,歌頌。
最后“河岳”也是并列名詞,“河岳”。黃河和五岳的并稱。語本《詩·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河喬岳。”毛傳:“喬,高也。高岳,岱宗也。”孔穎達疏:“言高岳岱宗者,以巡守之禮必始於東方,故以岱宗言之,其實理兼四岳。”后泛指山川。也就是祖國的大好河山, 與“山水”相對,絕了。
所以,拙作為上聯(lián):觀音山上觀山水;下聯(lián):道觀河下道河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