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晚10點,全中國的大街小巷異常安靜,此刻,所有的中國人都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屏幕,所有人都在等待著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而與此同時,國際奧委會大廳同樣安靜,在場的各國代表都緊緊盯著薩馬蘭奇手中的名單以及他背后的那塊巨大屏幕。
薩馬蘭奇
而就在人聲鼎沸之際,一個聲音的傳出讓所有人都開始屏氣凝神:“讓我們一起來期待一下,2008年奧運會將會在哪個國家舉辦?”
“五、四、三、二、一!”隨著倒計時結束,大屏幕上赫然出現(xiàn)了“北京”的名字。
“恭喜!北京!”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說出這幾個字之后,臺下隨即響起了一陣掌聲和歡呼聲。守在電視機前的中國人更是感動地熱淚盈眶,任誰都會感嘆一句:“北京的申奧之路實在是走得太艱難了!”
“告慰小平同志,奧運夢想實現(xiàn)了!”2008年8月3日,也正是北京奧運會舉辦的前幾天,奧運圣火傳遞到了鄧小平的家鄉(xiāng),當?shù)匕傩諏⒂∮羞@幾個字的橫幅掛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銅像前。由此可見,北京的申奧之路的確走得十分艱難。
廣安火炬手陳靜(右)與李良國交接后向鄧小平銅像鞠躬
那么,中國的申奧之路為何走得異常艱難?在此期間,我國又遇到了哪些阻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一波三折的申奧之路……
北京的“申奧之夢”
“奧運會”作為一種全球性的體育盛會,它在體育人心目中的含金量可想而知。因此很多國家都把能夠舉辦奧運會當做國家實力的象征,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能夠舉辦奧運會,不僅代表著國際上對于其實力、經濟以及地位的肯定,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宣傳機會。
中國作為一個體育強國,自然也迫切地想要得到國際的認可,如果能夠成功地申請舉辦奧運會,那么中國就可以借助此次機會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向全世界的人們展示一下中國的實力。因此,自從改革開放之后,舉辦奧運會成為了中國一直以來的一個夢想。
其實早在1974年的時候,鄧小平同志就曾經說過,中國一定要申奧,并且一定要成功地舉辦奧運會。
在此之前,中國一直被人叫做“東亞病夫”,西方國家也一直以此嘲諷中國。他們認為像中國這種經濟條件各方面都比較落后的國家,想要申請舉辦奧運會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鄧小平
不僅如此,當時的國際體育組織還把中國排擠在外,甚至不允許中國參加申請任何體育賽事的舉辦資格。面對國際上對于中國的欺凌,當時的鄧小平同志也明確地向國際體育組織提出了反對的態(tài)度。
不僅如此,鄧小平同志還在體委會議中明確表示:“國際上把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排除在外,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可是對于中國來說,想要邁出申奧的第一步,首先要在奧運會上拿出一定的成績證明自己。直到1984年的時候,隨著許海峰的一聲槍響,中國終于實現(xiàn)了奧運金牌榜上 “0”的突破。
許海峰
同樣也正是因為這個“0”的突破,鄧小平同志想要申辦奧運會的決心也愈發(fā)強烈。中國的第一枚金牌,給中國后來的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帶來了驚天動地的影響。
“一定要申辦2000年奧運會,把中國的體育事業(yè)搞起來!”鄧小平同志信心滿滿地說出了這句話。
當時正是我國80年代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期,不管是從經濟還是科技上的發(fā)展,中國的進步都逐漸地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如果此時的中國能夠在體育事業(yè)上更上一層樓的話,那中國這張名片也算是徹底地遞出去了。
鄧小平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地位的提高,國際奧委會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合法席位。正是因為如此,我國想要申辦奧運會的夢想也更近了一步。
鄧小平同志也不止一次地表示,中國申辦2000年的奧運會絕對是沒有問題的,憑借我國的綜合實力,完全有能力承辦奧運會。
1990年,中國承辦了第11屆亞運會,對于中國來說,這是我們第一次承辦如此巨大的運動會。
1990年北京亞運會
為了將亞運會辦好,鄧小平親自關注以及蒞臨了亞運會的修建現(xiàn)場,看著氣勢恢宏的運動館,鄧小平同志內心無比欣慰。
奧林匹克體育館的建成,又為中國的申奧之路增添了一絲底氣。而此次的亞運會,正是中國向前世界展露頭腳的最好時機。因此在修建亞運會的體育館時,我國可以說拿出了最為嚴謹?shù)膽B(tài)度,發(fā)誓要向全世界展現(xiàn)一場極致的體育盛宴。
北京奧林匹克體育館
“我看這些工程建好之后,辦個奧運會也差不多!”鄧小平同志自信地說到。當然,鄧小平的這句話里,更是充滿了對我國舉辦奧運會的期待以及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亞運會的開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率領代表團來到了中國,望著氣勢恢宏的奧林匹克體育館,薩馬蘭奇也不禁發(fā)出一陣陣地贊嘆。
當?shù)弥袊行囊e辦2000年的奧運會時,薩馬蘭奇表示非常的支持。得到了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認可,中國的申奧之路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薩馬蘭奇
可以說當時的中國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能夠舉行一場奧運會,那時中國的申奧口號就是:“開放的中國盼奧運”、“給北京一次機會,還世界一個奇跡”!
由此可見,中國想要舉辦奧運會的想法有多么的強烈,此時的申奧夢想也早已經不是鄧小平同志一人的夢想,而是整個中國的夢想。
申辦奧運會之前,國際奧委會甚至在北京以及全國各地進行了一部分的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同意北京申辦奧運會的支持率高達90%以上,由此可見在當時的中國,國人都希望通過一場巨大的運動盛會讓世界認識到中國。
1991年,申請奧運會的準備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北京政府也第一次向外公開了想要承辦2000年奧運會的想法,甚至還專門成立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委員會。北京的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只等著國際上可以給北京一次機會了。
那么,北京到底能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成功的申奧?也許彼時的中國也沒有想到,中國的首次申奧之路竟然輸給了一場黑幕!
艱難的“申奧之路”
“北京不應該舉辦千禧年奧運會”,這是在北京提出申辦奧運會之后,英國發(fā)表的一篇報道。報道中話里話外盡是對北京的輕視,以及對中國舉辦奧運會實力的質疑。
面對西方國家的質疑,北京的申奧團隊并沒有因此感到氣餒。按照當時參加申奧的幾個國家,北京的勝算非常大。
但是作為新世紀的第一場奧運會,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畢竟誰都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這場奧運會展現(xiàn)實力。比起以往的奧運會來說,在千禧年舉辦奧運會似乎變得更有意義。
1993年9月16日,負責參加申奧的北京申奧團隊正式前往蒙特卡洛,準備進行接下來的申奧演講。此刻申奧團隊的內心無疑是非常緊張的,因為他們的身后背負的,不僅是國家派給他們的任務,更是承載著無數(shù)國人的夢想。
“當我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的時候,我的心中就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希望奧林匹克運動會能在我的祖國舉行!”這是當時的申奧成員何振梁在申奧現(xiàn)場的原話。
說完這句話的時候,何振梁的眼睛里已經充滿淚水。因為他的心中比誰都清楚,國家對于能夠申辦奧運會的愿望實在太迫切了。為了完成這個夢想,中國已經為之付出了太多努力。
中國的申奧團隊演講結束之后,現(xiàn)場立即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大家都被何振梁的演講深深地打動了,同時也感受到了中國想要承辦奧運會的決心與信心,場下同時也對北京是否能舉辦2000年奧運會展開了激烈地談論。
何振梁
經過三輪的激烈投票之后,北京以40:37的優(yōu)異成績戰(zhàn)勝了當時最大的對手—“悉尼”,只要第四輪的投票依舊領先悉尼的話,中國就能獲得承辦2000年的奧運會了。
當時在場的申奧團隊無疑是緊張的,同樣緊張的還有無數(shù)守在電視機前關注申奧的中國人。
“最終的投票結果是45:43!,讓我們恭喜悉尼獲勝”,隨著最后的投票結果出爐,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夢想也隨之破碎。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一路領先的北京最終竟然以兩票之差敗給了悉尼。
回程的飛機上,機場內的氣氛尤其的凄冷。作為代表祖國參加申奧演講的何振梁尤為自責,他甚至覺得此次的申奧失敗自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申奧沒成功,沒關系,要總結經驗下次再接再厲!”申奧團隊回國之后,鄧小平立馬接見了他們??粗陫W團隊的人員個個垂頭喪氣,鄧小平同志平靜地安慰著他們。
隨后,鄧小平同志立馬就向申奧團隊詢問了整個申奧的過程,聽完申奧團隊的回報過后。鄧小平同志的眉頭一直緊鎖著,過了許久鄧小平同志才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
何振梁
“咱們申奧失敗,看來是有人搗鬼!”鄧小平同志說完這句話之后沉默了許久。
那么,鄧小平口中所說的“搗鬼”之人究竟指的是誰?北京的申奧失敗難道真的是有內幕嗎?
申奧失???是誰在搗亂?
為什么北京申奧團隊信心滿滿地參加申奧,但是最終的結果卻不盡人意?明明之前從國際上透露的各種信號都在向全世界表明,北京申奧成功的希望很大,但是卻還是敗給了悉尼呢?悉尼為什么會在最后一輪突然領先北京呢?
北京申奧失敗后,人們紛紛地開始猜測申奧失敗的內幕。尤其是當鄧小平同志說出那句話的時候,人們就更加確信了自己的猜想。
首先,當時的投票都是以電子票的形式計算票數(shù),所以除了國際奧委會的計票人員,外界根本沒有辦法得知到底是由哪些國家將票投給了中國。因此,有人搗鬼的這一猜想就更加的令人信服了。
有人認為,最后搗鬼的人是朝鮮,因為當時的中國剛剛與朝鮮的對手韓國確定了建交關系。因此朝鮮為了報復中國,將最關鍵的一票投給了悉尼,但是后來經過確認,朝鮮是被冤枉的,朝鮮在1993年中國申奧的時候的確把票投給了中國。
還有人認為,搗鬼的正是中國臺北,畢竟那時候臺北與中國的關系一直比較緊張,但是關于這種猜想并沒有足夠的依據去支撐。
那么,既然如此的話,誰才是北京申奧失敗的始作俑者呢?其實在北京決定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時候,一切就已經出現(xiàn)了端倪。
美國在聽到北京想要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時候,一直都在制造各種的輿論抹黑中國,美國除了惡意破壞中國的形象之外,甚至還公開向外界表明自己會支持悉尼。
“中國沒有資格舉辦奧運會!”這是美國在得知中國要申辦奧運會時的態(tài)度,由此可見中國的申奧失敗,其中少不了美國的從中作梗。
1999年,當年的申奧失敗之謎也終于被揭開,當時的澳大利亞奧委會主席公開的向外界表明,自己在投票前一晚曾經邀請肯尼亞以及烏干達的代表吃飯。
不僅如此,澳方還向他們承諾了一些“好處”,絲毫沒有體育精神的兩國代表就這樣把票投給了澳大利亞。
事情發(fā)展到這里,1993年北京申奧失敗有內幕的事情也被證實了。實際上,正是由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聯(lián)手,才導致中國在申請2000年奧運會的時候以兩票敗給悉尼。不過此次的申奧失敗并沒有徹底打敗中國,中國向來堅持一個信念:“失敗是成功之母”!
“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站起來!”短暫的調整過后,中國申奧代表團立即投入到了申請2008年奧運會的準備工作當中去。
“2008年將要申辦奧運會的城市是—北京!”薩馬蘭奇大聲地公布著最終的投票結果,那是2001年7月13日晚上10點08分。
中國北京申奧成功
“中國終于申奧成功了!”隨著消息傳來,全國上下頓時沸騰了起來,跨越幾十年的申奧夢想終于在這一刻實現(xiàn)了。
可惜的是,此刻的鄧小平同志已經感受不到這一激動人心地時刻,但是中國最終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告慰了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同時也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