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遵義,有一個美麗的女孩掌握了一項絕活——輕功水上漂,不僅能夠通過腳踩一根竹子在水上漂浮,甚至還憑借著這一項絕技,在15歲的時候成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之一。
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叫做獨竹水上漂,那么,女孩是如何通過一根竹子在水面漂浮的呢?為了做到這一切女孩又付出了哪些努力?
一圈三連,點個關注。
(一)
這個女孩叫做楊柳。如果說,你在貴州旅游,看到大湖之中,有一個身著漢服,站在水中央翩翩起舞的女子,不要驚訝,那就是楊柳在展示她的絕活獨竹水上漂。
楊柳在水上漂浮
當然楊柳的水上漂跟武俠小說之中的水上漂終究還是有所區(qū)別的。在我們認知中的武俠小說中的水上漂,就是武林高手通過自己的控制力,讓自己直接在水上騰空飛起,而之所以腳尖點水實際上是為了借力。
關于這一點,現實中是需要極其高深的武功的,楊柳的水上漂則并非是這樣。要知道,地球是存在重力的,所以人們在想要長時間地保持在水里或者是在空中站立,就需要一個著力點。
正是如此,水上漂的絕技也由此而來。其實在古代,因為貴州等地區(qū)多山多水的地貌,這種水上漂的技能只是常態(tài)。
因為當時交通沒有現在這么便利,人們來往出行非常不方便,明明可以通過渡江就可以到達的彼岸,卻需要繞很長的一段路才能夠到達。
楊柳獨竹漂表演
使用船只的話,很多家庭都不足以擁有這樣的條件,于是,聰明的古人發(fā)明出來了水上漂的這種獨門絕技。
其主要方法就是通過一個非常粗壯的大竹竿,然后將其放入水中,人站在竹竿上面,為了保持平衡,手中再持一根竹竿,不停地劃動,可以讓竹竿不停的向前走,從而達到出行的目的。
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交通工具的日新月異,以及政府不斷地修建公路橋梁等,人們早就已經放棄了這種落后的交通方式,這種交通方式也逐漸地落寞,反而成為了貴州省獨具特色文化的文化遺產。
因為大量的人棄用這種交通方式,自然很多人也就不再學習如何駕馭竹竿在水上飄蕩。但這種方式終究還是有人繼承的。
楊柳奶奶
楊柳的奶奶就是其中之一。在楊柳小的時候,看到奶奶竟然能夠憑借一個小小的竹竿就漂浮在水面上,因此楊柳非常震驚,并對此產生了濃濃的好奇心。家中的墻壁上,至今還懸掛著當時奶奶參加獨竹水上漂的照片。
據奶奶回憶,自己是從遵義學習到的這項技能。當時的奶奶在游泳方面擁有特別強大的技能,在獨竹水上漂傳到了奶奶所在的家鄉(xiāng)的時候,奶奶產生了想要學習的念頭。
在奶奶的主動和努力之下,她不僅成為了當時最早的一批學習獨竹水上漂的人,還成了獨竹水上漂的傳承人。
因為奶奶的引導,楊柳自然而然產生了學習的念頭。因此,在楊柳七歲的時候,奶奶就開始教導楊柳如何在水上駕馭竹竿。
學習水上漂,落水是必不可免。為了孫女的安全,奶奶特地讓爺爺制作出來兩個竹竿,放在屋子里面讓楊柳練習。
楊柳奶奶輔導楊柳練習
考慮到楊柳可能會摔倒,奶奶一直站在楊柳的身后,時時刻刻注意楊柳的平衡,如果楊柳出現即將摔倒的情況,奶奶會在第一時間之內,扶住楊柳,讓楊柳穩(wěn)住身形。
到了楊柳已經初步掌控好了平衡的時候,游泳也學會了。而后,就開始了水里練習的過程。
(二)
雖然說楊柳已經在竹竿上面初步的掌控好了平衡,但是那畢竟是在陸地上,里面沒有水。而現在已經是在水里,其中的情況自然是不一樣的。
再者說了,竹竿本身就是一個圓的,而且還非常光滑,在水里的時候會不停地轉動。
如此一來,想要在水面上牢牢地站在竹竿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會掉入水中。
剛開始學習的楊柳也自然不例外,一次次地掉入水中,然后還需要自己重新游回岸邊。重新選擇開始。
這樣一次有一次的練習,楊柳的膝蓋上和腿上總是遍布淤青和傷口。
楊柳練習時受的傷
在抹藥的時候,奶奶總是心疼地對楊柳說:“丫頭,實在不行咱們就算了,這個東西又不能夠當飯吃,學了也沒什么意義,何必遭受這樣的罪,要知道現在的交通網絡非常發(fā)達,根本就不需要這樣的方式了?!?/p>
年幼的楊柳雖然很疼,但每次都堅定地回應道,奶奶都是這么過來的,楊柳自然也不能夠例外,奶奶能夠做到的事情,楊柳一樣可以做到。
在數以百次千次的落水后,楊柳不僅游泳的技術越來越好,對于如何掌控平衡技巧以及在竹竿上的著力點,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獨竹漂表演
而為了展現在網絡上爆紅的絕美畫面,楊柳足足用了十八年的時間。
除了學習獨竹水上漂的技能之外,楊柳也同樣是一個舞蹈的愛好者,甚至是學習舞蹈要早于學習獨竹水上漂。在楊柳三歲的時候,她就展現出來了對于舞蹈的天賦,并且她自己也非常熱愛。
這么多年過去,雖然說楊柳也在努力地學習獨竹水上漂,但是關于舞蹈,楊柳也是同樣的一點都沒有落下。
但是學習舞蹈的情況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自然也遭到了很多非人的磨練,吃苦,這些對于楊柳來講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但是讓楊柳無法接受的是舞蹈老師對其區(qū)別的對待。
初中之后的楊柳,為了學習舞蹈還專門報了一個舞蹈學校。在學校之中,楊柳非常努力地學習舞蹈,甚至會比同班級的學生,更加努力,楊柳的舞蹈技術也要遠遠超過別人的技術。
楊柳的獨竹漂表演融合舞蹈元素
但讓楊柳感受到不解的是,舞蹈老師從來不會讓她在外面登臺演出,永遠只是一個替補的身份。
關于這一點,楊柳也曾經質疑過是不是自己不夠好,或者是自己本身就不應該學習舞蹈,自己學習舞蹈就是一個浪費金錢和時間的錯誤決定。
在她將這個不解以及想要放棄的想法向同學吐露之后,老師終于說出了從來不讓楊柳登臺演出的原因——因為楊柳的身高實在是太矮了,如果讓楊柳出場參加登臺演出的話,那么將會影響整個舞蹈的效果。
這樣的說法,讓楊柳痛苦不已,身高的情況又并非是自己能夠決定的,憑什么要埋怨自己?而后,傷心的楊柳哭著跑回了家。
在奶奶聽完楊柳的委屈和不甘后,卻給出來一個截然不同的看法。
練習舞蹈
奶奶由衷地表示,楊柳的舞蹈跳得非常棒,怎么能夠因為別人的眼光說放棄就隨便放棄呢?于是奶奶給楊柳出了一個好主意,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主意,這才讓楊柳能夠展現出來我們前文看到的唯美畫面:
一個身著漢服頭戴面紗的女子,在大江之中撐著一根竹竿緩緩地飄來,在眾人的矚目之下,展開了一段優(yōu)美的舞蹈,仿佛真的如同那一句“宛在水中央”一般。
這樣的唯美畫面?zhèn)鞯搅藝庵笠昧藝饩W友的紛紛點贊,都非常佩服這個女子,同時也有網友評論,我就說中國肯定是人人都會功夫的。
將舞蹈的精髓元素融合到獨竹水上漂之中,或許會迸發(fā)出不一樣的色彩。這樣的話仿佛是醍醐灌頂一般,頓時給楊柳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楊柳的社交平臺
也正是因為奶奶的鼓勵,這才讓獨竹水上漂這一門絕技,在楊柳的努力之下發(fā)揚光大。
(三)
自從奶奶給楊柳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建議之后,楊柳就不斷地嘗試如何將舞蹈元素融合在獨竹水上漂之中。
自此之后,當地的很多村民都可以看到一個身穿漢服的姑娘經常手持一根竹竿在江面上練習舞蹈的基本功。
楊柳清楚的明白,獨竹水上漂的核心要點就是掌控平衡力,只有掌控了平衡力才算是真正地掌控了獨竹水上漂的獨門絕技。
楊柳水上一字馬表演
但是舞蹈也同樣是具備核心要點的,雖然說楊柳已經將兩個核心要點全部學會,但是想要將他們雜糅在一起,并且做到融會貫通,那么首先就是要對于平衡力有著一個絕對的掌控,做不到這一點,根本就不可能在獨竹水上漂上面進行舞蹈表演。
剛開始練習了一段時間基本功之后,很快,楊柳就開始嘗試在獨竹水上漂上面展開一字馬的表演方式,但是很快就跌落在了水中。
在這之后楊柳在水中摔倒的次數再次多了起來,甚至遠遠地超過了曾經僅僅是學習獨竹水上漂的次數。
而且練習使用的時間以及精力都是要比之前多出來十幾倍。即便是每天都會失敗,都會跌入水中,但是楊柳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
楊柳獨竹漂表演
這樣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了周邊的鄰居,經常有人時不時地就會站在江邊望著河里面那個不斷搖搖晃晃的身影,不一會伴隨著撲通一聲,激起一片水花。
剛開始的時候村民們都是有說有笑得仿佛是在看笑話,想看看這個姑娘到底摔倒多少次才能夠選擇放棄這件事情,但是伴隨著時間的蔓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楊柳的細心研究之下,楊柳已經做到了可以從一字馬然后轉變到抬起一條腿的進步過程。
跟以往的表現形式不同,曾經的獨竹水上漂主要展示的就是力量美,以及技巧的美。人們驚嘆的是他們可以在竹竿上站立的技術。但是直到楊柳的出現,這才改變了獨竹水上漂的表演方式。
從過去的陽剛之美轉變到現在的柔和之美。楊柳慢慢地開始出名,并且受到了當地有關部門的關注,當時有關部門請楊柳去演出,在眾人的點贊和驚嘆聲音之中,讓楊柳終于找到了其學習獨竹漂的價值意義所在。
在每一次的表演之中,楊柳也逐漸地嘗到了成功的甜頭,自此之后,楊柳更加喜歡并且熱衷于研究這一項技能。她打算將更多的舞蹈元素融進獨竹水上漂里面。
時間一長,獨竹水上漂就成為了楊柳的一個人的舞臺,也正是如此在2019年也就是楊柳25歲的時候,貴州省文化遺產管理部門給楊柳頒發(fā)了水上漂的證書,自此之后,楊柳就是獨竹水上漂的唯一非文化遺產的繼承人。
從拿到證書的那一刻起,楊柳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她再也不能如同往常那般,就是為了讓自己娛樂,如今她還需要將這一門技藝發(fā)揚光大。
2020年,楊柳意外發(fā)現自己在短視頻平臺上面火了起來。敏銳的她當即決定利用短視頻平臺來傳播獨竹水上漂這樣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公開尋找想要學習的弟子。
伴隨著一個個視頻不斷地上傳到抖音這樣的平臺,大家的點贊量更多,也讓更多人知道了楊柳這個女孩子的故事。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此結束,小編也希望楊柳更夠更加努力將獨竹水上漂的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發(fā)揚光大,不知道各位看官有什么看法?是否想要學習這種獨特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