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下半年樓市開始降溫,一直持續(xù)到現在,絲毫沒有回暖的意思,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為了重振樓市,今年各種鼓勵政策頻繁出臺,比如一人買房全家?guī)停€有西瓜、小麥、大米可以換房,武漢某區(qū)補貼15萬買房,云南大理首次推出共有產權房等等。盡管利好政策不斷,但是樓市依舊沒有回暖的意思,從一個數據就能看出來。
在今年央行公布的數據中,居民存款金額增加了10.33萬億,但是住房貸款金額卻只增加了1.56萬億,比去年腰斬。這個數據說明什么呢?大家都把錢存進銀行了,是因為大家收入增加了嗎,并不是,是因為買房不賺錢了,普通人又沒有好的投資渠道,只能把錢存在銀行。住房貸款金額腰斬,說明貸款買房的人少了,這不僅是房子不好賣的問題,還有提前還貸的人多了。
樓市降溫固然有調控政策的影響,但不是主要因素,而是多個指標迎來了轉折,其中人口是很關鍵的因素。在我們的人口達到14億之后,就開始停滯不前,多為專家預測,人口負增長可能會在今年到來。人口的減少對房地產的影響有多大。購房需求減少,新生兒少了,開發(fā)商還在拼命建房子,到時候誰來買。
綜合這些因素,今年乃至明年房價可能都會超出想象,城市房價會進一步分化,像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 還會有人口流入,提供購房需求,那么房價還會上漲,如果在政策上繼續(xù)鼓勵購房,回暖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是三四五線城市,那就不太樂觀了,這些城市有幾個共同點,那就是人口向大城市轉移,產業(yè)單一、經濟落后,在商品房庫存增加,人口外流的情況下,房價會進一步下跌。所以買不買房子,買哪里的房子,答案就很清楚了,不要想著小城市的房價跌了,就可以抄底進場,以后面臨的可能是賣不掉或者降價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