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其它的家庭是什么樣的,我們家總是因為洗碗的問題而產(chǎn)生 “鬧”劇。飯后洗碗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我負責做飯,可是父與子誰都不愿意吃完飯后立即去洗碗。經(jīng)常發(fā)生以下的場景:
場景1
飯后各自躺在床上或是沙發(fā)上刷手機,睡覺前孩爸終于“熬”不過孩子,進廚房洗碗;
場景2
我讓孩子立即洗碗,孩子反問:“你著急用嗎?”然后11點多打完游戲去洗碗;
場景3
飯后父與子各自躺平,在我的一陣“咆哮”之后,其中一個不情愿地去洗碗;
場景4
父或子答應好頭一天洗碗?yún)s忘記了,第二天我早晨做飯時,看到滿滿一池子未洗的鍋碗瓢勺,無奈動手洗碗;
場景5
父或子答應好頭一天洗碗?yún)s忘記了,第二天我早晨做飯時,看到滿滿一池子未洗的鍋碗瓢勺,罷工不做早飯,乃至午飯和晚飯。
大家看完這些場景應該和讀情景劇似的,非常能夠體會我這個家庭主婦的心情,一個場景比一個場景令人生氣。我們是標準的一家三口之家,勞動力就這有限的這三個,這個問題總得解決??!洗碗真的有這么難嗎?為此我們開了個家庭會議。具體議題紀要如下:
會議主題:今天誰洗碗?
會議參加人:父,子,母(我)
會議主要內(nèi)容:
1. 闡述洗碗的重要性
主發(fā)言人:我
內(nèi)容:充分體現(xiàn)人人參與家務的原則,培養(yǎng)勞動的好習慣,今日事今日畢,不拖沓,講衛(wèi)生,所以要主動、及時、快速地搞定洗碗這件事,不僅要洗碗,還要踐行“迅速、立刻、馬上”的原則。
2. 解釋不洗碗的原因
主發(fā)言人1:父
內(nèi)容:不是不洗碗,實在是飯?zhí)贸?、我吃得太多、肚子鼓起來彎不下去,一時半會洗不了碗,得讓食物消化兩個小時再洗;有時候不小心給忘了,抱歉抱歉;
(這個老的態(tài)度還行,過關)
主發(fā)言人2:子
內(nèi)容:誰規(guī)定飯后就必須立即馬上洗碗?您等著急用嗎?不是還有那么多干凈的碗筷可用嘛!不是我不洗,是沒有必要立刻洗。細菌生長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呢。早洗晚洗不是一樣嗎?我們同學哪有像我這樣還幫家里洗碗的?我挺優(yōu)秀的啦!
(這個小的如此這般,我一巴掌拍在他的肩上)
3. 洗碗的解決措施
盡是些亂七八糟的主意,只要來自孩子,都被我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買個洗碗機吧!打住,地方太小,還嫌廚房不夠亂?
用一次性的碗筷吧!打住,太不環(huán)保!
找個保姆吧!打住,你來出保姆費,先給我費用!
親們:支支招吧。洗碗問題沒有解決,請告訴我,明天我是繼續(xù)罷工呢還是繼續(xù)罷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