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導就能成才,智力低下的人即使教導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絕大多數(shù)智力中等的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導就不會懂得道理。古時候圣賢的君王就有胎教的做法:妃嬪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就要出去住到專門的房子里,眼睛不看不該看的東西,耳朵不聽胡言亂語,她所聽的音樂吃的美味,都要按照禮儀加以節(jié)制,這種胎教的方法寫到玉版上,藏進金柜里。胎兒出生還在幼兒時,就確定了擔任“師”和“?!钡娜耍_始對他進行孝、仁、禮、義等方面的教育。普通老百娃家縱使不能如此,也應在嬰兒識人臉色、懂得喜怒時,對他進行教導,做到大人允許他做才做,不允評他做就立刻停止,這樣等孩子長到幾歲大時,就不必對他使用鞭打懲罰。只要父母既威嚴又慈愛,子女自然敬畏謹慎從而產生孝行了。我見到世上有些父母,對孩子不加教育而只是一味的溺愛,往往不能這樣。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縱孩子,不加管制,該告誠阻止的反而夸獎鼓勵,該訓斥責罵的反而和顏悅色,到孩子懂事時,就認為這些本來就是這樣的。到孩子驕傲息慢的習性養(yǎng)成的時候,才開始去加以制止,就算把他們鞭打得再狠毒也難以樹立父母的威嚴,父母的憤怒導致子女的怨恨,等到孩子長大成人,最終就會成為品德敗壞的人。孔子所謂“從小養(yǎng)成的就像天性,習慣了的也就成為自然”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俗諺說:“教媳婦要在初來時,教兒女要在嬰孩時?!边@話說的確實很有道理。
梁元帝的時候,有一位學士,聰明有才氣,從小被父親寵愛,管教失當。他若一句話說得漂亮,父親就到處宣揚,巴不得過往行人都曉得,一年到頭地掛在嘴上;他若一件事做錯了,父親為他百般遮掩粉飾,希望他能夠自己改正。這位學士成年以后,粗暴傲慢的習氣日益滋長,終究因為說話不檢點,觸犯了周逖,被周逖抽出腸子,用他的血來祭戰(zhàn)鼓。
父子之間的關系要嚴肅,不可以過分親呢;骨肉之間的親情,不可以不拘禮節(jié)。不拘禮節(jié)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過分親昵就會產生放肆不敬之心。從有地位的讀書人往上數(shù),父子都不同室居住,這就是使父子之間不過分親呢的方法。至于長輩身體不適時,晚輩為他們按摩抓搔;長輩每天起床后,晚輩為他們整理臥具,這些都是講究禮節(jié)的教育。有人要問:“孔子的弟子陳亢聽到孔子疏遠自己的兒子,感到高興,這是什么緣故呢?”回答:“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君子不親自教授他的孩子?!对娊?jīng)》里有諷刺君主的言辭,《禮記》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誠,《尚書》里有違禮作亂的事,《春秋》中有對淫亂行為的指責,《易經(jīng)》里有備物致用的卦象,這些都不是父親可以直接向子女講解的,所以君子不親自教自己的孩子?!?/p>
齊武成帝高湛的三兒子瑯邪王高儼,是太子高緯的同母弟弟,他天生聰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愛他,不論穿的吃的都可以和太子相比照。武成帝經(jīng)常當面稱贊他說:“這孩子聰明過人,將來應當有所成就?!钡忍蛹次恢?,瑯邪王搬到別宮居住,他的待遇仍然十分優(yōu)厚,超過其他諸侯王。即便如此,太后還認為不夠,常為此向皇帝進言。瑯邪王才十多歲,就驕橫放肆得毫無節(jié)制,他在吃穿用住等方面都要與皇帝相比。他曾經(jīng)去南殿朝拜,見到典御官向皇帝進獻新從地窖里取出的冰塊,鉤盾令進獻早熟的李子,他回府后就派人去索取,沒有得到,他就大發(fā)脾氣,罵道:“皇帝已經(jīng)有了的東西,我為什么沒有?”他的言行不知分寸,在其他事情上也大都這樣。有識之士大多指責他是古代的共叔段、州吁一類人。后來,瑯邪王假傳圣旨,把和他發(fā)生摩擦的宰相殺了,擔心有人來救,竟命令手下的軍士守住皇帝所在的宮殿大門。他雖然本無反叛之心,受到安撫后也撒了兵,但最終還是因為這件事被皇帝密令處死。
人們都喜愛自己的孩子,卻少有能夠一視同仁的。從古到今,這造成的弊病太多了。那聰慧俊秀的孩子,當然值得賞識喜愛,那愚蠢遲鈍的孩子,也應該喜愛憐惜才是。那些偏寵孩子的人,雖然本意是想以自己的愛厚待他,反而以此害了他。共叔段的死,實際是他母親造成的;趙王如意被殺,實際是他父親造成的。其他像劉表的宗族傾覆,袁紹的兵敗地失,這些事例都像靈龜顯示的卦象和明鏡照出的影子一樣可供人借鑒啊。
北齊有個士大夫,曾對我說:“我有個兒子,已有十七歲,很會寫奏札,教他講鮮卑語、彈奏琵琶,差不多都學會了,憑這些來服侍三公九卿,一定會被寵愛的,這也是緊要的事情。”我當時低頭沒有回答。奇怪啊,這個人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兒子!如果用這種辦法當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讓你們去干的。
以上文章源自吉林出版集團責任有限公司
著作:《世界教育名著概攬》中的節(jié)選譯文“顏氏家訓”。
主編:丁振宇 。
以上文章中關于胎教的主張,我十分贊賞。四十年前正值懷胎的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參加教師文化再提高的業(yè)余培訓活動,每周四下午在家聽電視講課,每周日全天候接受面授。因每次都是步行去趕課,家離授課地點較遠,曾有一次課畢返回途中因路燈昏暗看不清路面,被街道上冰面滑倒,但我沒有氣餒,一如既往地堅持聽課學習,直到生下孩子……
奇怪的是,生下來的孩子除了脖子上例外地纏繞一圈臍帶外,語言表達能力確實優(yōu)于其他孩子。(當時我居住在一個有著數(shù)十排平房的大院里,院內與我同時期生的孩子就有十多個。)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學習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傾聽別人講話時的專注、凝神,逐漸顯現(xiàn)了出來,尤其對講課人的聲音特別敏感。當然,也許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所致,比如基因遺傳、家庭環(huán)境等。但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懷孕期間不間斷的聽課學習、動腦做題,是他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我也贊同孩子稍懂事就開始接受啟蒙教育的觀點,否則真就不知人之常情,更不懂所謂的孝道文化了!我大姐六十歲時才有了盼望已久的孫子,媳婦生產以后就由大姐一把屎一把尿的一手撫養(yǎng),吃喝拉撒睡那可真是“皇帝”級別的待遇?。∪欢F(xiàn)已上高中的孫子,回到母親身邊后再未去看望親他養(yǎng)他、含辛茹苦的奶奶。如今已是七十多歲的大姐,只能用一聲接一聲的嘆息聲悔之當初!
而父親不親自教自家孩子這一觀點,我認為根據(jù)時代的變遷,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子承父業(yè)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說到這里我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以便進一步切磋、交流,將我們的經(jīng)典文化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