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我家大寶的同學兩家自駕去郊區(qū)的山里玩。
同學的爸爸在部隊,偶爾回來,這次是媽媽陪著出來的。
13歲的男孩子,接近一米八的個頭兒,說話、做事仍然像個頑皮的孩子一樣。
他媽媽不認可爸爸的育子觀,她認為孩子就是孩子,有時不聽話或不禮貌都很正常,這說明家庭氛圍輕松。
反倒是那些從小特別聽話,善于察言觀色的孩子,恰恰是缺少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過早地接觸到人際交往中不美好的一面。
家庭像個安全的港灣,在被肯定和鼓勵中幸福地長大,這是多少孩子的夢想啊。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家庭少之又少,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和雞毛蒜皮把家庭變成了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
易難的《她和她的群島》,通過三代女人的情感碰撞,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家庭漸趨理性、親子關系更加親密而自由的故事。
望子成龍,美好的心愿有時反成為孩子的枷鎖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式育子觀。
甚至有的家長自己不求上進,整天混日子,卻還指望孩子能爭氣,替自己彌補當年未能實現(xiàn)的這個夢那個夢,這真是白日做夢。
紀伯倫在《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一詩中說: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她和她的群島》中的李衣錦一定希望自己的媽媽能夠有這樣的認知,如此她就不用整天提心吊膽地怕媽媽問這問那了。
上學時的成績,畢業(yè)后的工作,現(xiàn)在的婚姻,媽媽一路問過來,也一路打擊過來,這樣的日子已經快三十年了。
媽媽經常拿自己妹妹的孩子打擊她:“要不是你有個表妹比著,還真以為你有幾斤幾兩呢?!?/p>
看到女兒與同事的合影也不忘打擊她:“一看就是兩個剩女,你就等著吧,她嫁出去了,你也嫁不出去?!?/p>
李衣錦覺得,聽安排,媽媽就嫌她傻,不能扛事。不聽安排,媽媽就嫌她翅膀硬了,不把媽媽放在眼里,反正怎么都是錯。
李衣錦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能夠早日掙脫家庭的束縛,考外地的大學,畢業(yè)去外地上班,過點自己能做主的日子,哪怕過得坎坎坷坷呢。
我最高興看到的,就是李衣錦后來能夠獨立面對自己的人生。就像她對媽媽說的那樣:
“我放過自己了,才會有今天的樣子。雖然我沒錢,沒房子,沒有任何你以前期待的、成功人士應該擁有的一切,但我能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普通人,已經很知足了?!?/p>
獨立,是人生該有的美好樣子。獨立的女性,更美。
過度保護,父母的苦心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就如扛得住自然界的風雨,小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一樣,人只有親身經歷生活的苦難,才能得到成長的鍛煉。
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甚至覺得自己能力太差,啥也干不好。
李衣錦之所以被媽媽孟明瑋照顧得不堪忍受,就是因為孟明瑋也是被媽媽這么照顧過來的,她因之產生的自卑心理,映射在了對李衣錦的教育上。
她盼著女兒健康,盼著女兒優(yōu)秀,盼著女兒出人頭地,盼著女兒飛上枝頭變鳳凰,盼著女兒逃出生天,永遠不要再回來,不要像她一樣,在暗無天日的歲月里服刑。
是的,她認為自己的日子就像是無期徒刑一樣。丈夫不拿正眼瞧她,時不時地惡語相向;女兒成績一般,性格懦弱。
其實父母對她挺好的,那個時候爸爸教書,媽媽管理著一個百十人的大廠子,只是陪她的時間少些而已。
高考政策恢復之后,她也報考了,沒考上。家里還有兩個妹妹需要照顧。她主動做了父母的幫手。
她長相一般,不聰明,腿腳還有殘疾。想找個對象并不容易。
媽媽幫她物色了自己廠子里的電工做上門女婿,為他們提供了一套住房。
她仍然覺得媽媽確太偏心。靠一套房子把她從此拴在一段不明所以的婚姻里,她沒有心存感激,反倒有些不甘心。她打心底里羨慕可以自己追求愛情的兩個妹妹。
可是孟明瑋不知道的是,她并不是媽媽喬海云的親生孩子。
她的親生父母出來躲債,租住到喬海云的隔壁。除夕夜,喬海云好心端了一碗餃子送過去,她們屋里燈也不敢點,沒錢吃飯,最小的兩歲的孩子發(fā)著高燒也沒錢看病。
喬海云和丈夫主動帶孩子去醫(yī)院看病,第二天一早回到家,隔壁已是人去樓空了。
那批退燒藥因為有質量問題,導致孟明瑋落下了殘疾。怕孟明瑋孤單,一心撲在事業(yè)上的喬海云才決定和丈夫要生自己的孩子,后來就有了聰明、漂亮的孟菀青和孟以安。
喬海云對非親生女孟明瑋的照顧可以說非常周到細致了。也正因為如此,孟明瑋才更覺得自己成了父母的拖累,才愿意維持著名存實亡的婚姻,才希望自己的孩子李衣錦能夠過上超越她的更好的生活。
強勢家長,在進步的時代已成為落后的代名詞
喬海云來自一個小漁村。出門遠眺,除了無邊無際的海水,便是霧氣中若隱若現(xiàn)的群島。
村里來了一個外面的先生,非常儒雅。不久后,他們兩個私奔了。
再回來,喬海云成了聚財有方的生意達人。辦起了頗具規(guī)模的海鮮加工廠,帶領村民致富。
在商界叱咤風云的喬海云不自然地形成了強勢獨斷的家長作風,在長女孟明瑋的婚姻上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
還在孟明瑋剛剛懷孕的時候,對婚姻不滿的丈夫家暴,喬海云利用自己的威勢收拾了女婿。
自此以后,家里風平浪靜了,同時也死氣沉沉了。
直至李衣錦三十多歲時,孟明瑋也成為快六十的人了,在家里遭遇了一系列變故之后,心高氣傲的一家之主喬海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很多做法傷到了孩子。
她先是鼓勵孟明瑋離婚,然后把自己的房子和給孟明瑋結婚用的房子賣了,為孟明瑋買了一套心儀的房子,自己則心甘情愿地搬去養(yǎng)老院。
如果說李衣錦母女的和解是因為孟明瑋對自己的婚姻很失望,希望女兒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另一半而比較好理解的話,八十高齡的喬海云能夠主動反思自己,并以實際行動支持女兒們追求自己的獨立和幸福,真是驚艷到我了。
要知道本書開篇的情節(jié)就是李衣錦除夕夜未經允許去了男朋友家,而除夕夜女兒女婿和孫輩們全都回老太太家,是多年來雷打不動的慣例。
喬海云被丈夫慣壞了,她想當然地覺得婚姻里的苦不算什么苦。之前,她不是希望女兒們好好的,而是希望她們都不離婚。
所以最有出息的小女兒與丈夫離婚三年了,除夕時仍然像一家人一樣回來,就怕老太太傷心。
當最后喬海云跟三個女兒說你們都得好好的,以后可千萬別委屈自己了的時候,曾經捆綁在一家人身上的鏈條才算真正解開了。
孟明瑋婚姻的不幸,對女兒李衣錦教育的“失敗”,最終的根源其實都可以歸結到一家之主喬海云這里。
寫在最后
喬海云以自己為中心,把一家人組成了一個群島。
可是每個大小島嶼,都該有它自己的個性和魅力,它不只屬于整個群島,它們首先是它自己。
當李衣錦跟小姨孟以安報怨說媽媽不盼著她好時,孟以安說:“她怎么會不盼著你好?你們只是在哪種好才是真的好這個問題上有代際觀念差異而已?!?/p>
親子之間的很多矛盾往往就是這樣,并不是出于利害關系,只是每一代人的觀念不同。
無論是兩代人之間,還是夫妻雙方之間,在家庭這樣一個特殊的組合里,不是為了爭輸贏,而是為了彼此成就。
讓每個島都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它們組成的群島自然也會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