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清朝,我們都知道晚清時,慈禧手握大權。但實際上清朝末期最有權勢之人應該屬于曾國藩。
曾國藩此人不僅手握重兵,而且朝堂上都是他的門生故吏。像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這些名臣都或多或少與曾國藩有著緊密的關系。
可以說此時的清朝重臣,曾國藩便是最有權勢的人。
而這時清朝表面由同治帝統(tǒng)治,實際是正在垂簾聽政的慈禧掌握大權。
慈禧此時眼見曾國藩的勢力越來越大,心中定然有所忌憚。原本慈禧想除掉手握重兵的曾國藩,但沒想到的是曾國藩還要更加狠辣,直接將兩江的總督暗殺掉了。
這當中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呢?
曾國藩的兵權主要在于他親自經營的“湘軍”,而此時曾國藩還擔任了兩江總督,可謂風光無限。
在1864年,有一則好消息傳到了清朝政府中,那就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帶領湘軍一舉攻破了太平天國的首都,還將太平天國的首領李秀成俘虜。這對于清朝和慈禧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
然而知道這個消息的曾國藩卻沒辦法開心,這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在于曾國藩知道,一旦動亂平復,湘軍就不會再有用武之地,而慈禧又怎么會平白無故讓兵權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呢?
第二個原因在于,曾國荃勝利后呈給慈禧的折子中說,太平軍的軍士一共有十萬人,且太平天國的傳人早已被火燒死。
可當曾國藩前去審訊李秀成時,李秀成卻說實際上太平軍最多也就一萬人,而傳人也趁亂逃出了城外。并且城中還有無數(shù)的金銀珠寶,這些都被曾國荃暗暗收到了自己的口袋之中。
為了避免慈禧因這件事處置曾國荃時牽連到自己,于是便只能將李秀成暗中殺掉,還將他的口供改掉。不過這樣的把戲自然瞞不過慈禧,但此時慈禧也按兵不動,準備看曾國藩的動作。
曾國藩眼見慈禧毫無舉動,但朝中又有傳聞說慈禧要徹查太平軍的銀錢,曾國藩越想越是膽戰(zhàn)心驚,于是最終還是決定,向慈禧上書請求裁軍。
曾國荃雖然極力反對,但曾國藩還是決意用裁軍的方式來消除慈禧對自己的懷疑。
慈禧見曾國藩此舉十分滿意,就將曾國藩升到了直隸總督,而之前曾國藩所擔任的兩江總督就由慈禧調來的馬新貽接任。
這一個調任,明面上是在升曾國藩的官,實際上只是給了他一個名頭,而將實權轉交給了馬新貽。
馬新貽得知自己擔任兩江總督后驚慌不定,據(jù)說之前慈禧將他秘密宣召入宮,給了他一項十分機密的任務。
而馬新貽在走出商議廳后,神色慌張不定,甚至還差點摔了一跤。之所以馬新貽如此慌張,就是因為慈禧是要他暗中去查找太平軍財物的去處。
馬新貽知道這項任務的艱險,還特的回到家中告訴兄弟父母說,如果自己在任職期間遭遇到了任何不測,家里不要讓人去上告,自己保全住自己就可以了。
就這樣馬新貽開始了他的兩江總督之路。
在馬新貽上任之后,實行了很多的改革,將原先曾國藩的部下一一清掉了,慢慢將新招募的人提了上來。但這樣以來就有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被撤下的士兵因為沒有了官職俸祿就整天在街上游蕩搶劫。
馬新貽見狀便命令手下的袁寶慶對待這些匪徒抓到一個便殺掉一個。
馬新貽對待他們如此狠絕,這些散兵自然也對馬新貽恨之入骨。
在1870年,意外發(fā)生了,在馬新貽回家途中,路上一個人突然跑過來向馬新貽行禮,禮還未成,這人便立馬抽出來一把匕首,刺向了馬新貽。
之后馬新貽不治身亡,這個刺客在殺掉了馬新貽之后,不但沒有逃跑,還將自己的名字張文祥報了上去,并且接受被捕。
沒過多久這件事被慈禧知道了,慈禧大發(fā)雷霆,要求一眾大臣前去調查。不過前去調查的官員們全都一無所獲,折騰了一段時間后,他們也終于明白,這件案子是沒辦法找出背后的主使的。
兩江總督遇害,慈禧無奈只能又將曾國藩調回兩江總督的位置。至此,刺殺馬新貽真正的兇手,想必已經不用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