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節(jié)都是一種既憂愁又快樂的體驗,很擔心要調休連上二周的班,又因為調休比平時休息時間長而快樂。
每年中秋總能想起老家的糯米糍,糯米里面包著花生和白糖,那是中秋佳節(jié)必不可少的一道小吃。
記得小時候,中秋的前半個月,家家戶戶都會備上一些自家種的糯米去隔壁村打成粉,三五成群地,雖然走的是山路,但是一路上熱鬧也是愉快的。
那時候,我們村家家戶戶都會種田,糧食自給自足。
現(xiàn)在中秋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會在集市上買好糯米粉,已經沒有幾戶人家種田了。
我不得不感嘆,大家的日子都越過越好,至少是不愁吃住了。
糯米粉里面包著白糖與花生,這是中秋當天必須要做的糍粑,這么多年了不曾改變。
糍粑的底部會用芭蕉葉子墊著,我們家喜歡把芭蕉剪成一個個圓形,比糍粑大一些,吃著的時候方便。
有些人家會在糍粑上印花或者印字,很是好看。
蒸出來的第一籠糍粑要先留出一部分給晚上的月亮,我們才可以開吃,不管有多饞,都是要先給月亮留夠的。
記得小時候,我是很喜歡吃餡的,總是想叫媽媽包多些糖,甜滋滋的。
有時候自己也會動手,因為太貪心了,皮薄餡多,蒸出來都破了,卻又嫌棄它長得不好看了。
小時候總盼著自己快些長大,長大后卻又總懷念小時候的事情。
如果我還沒有長大,中秋那天幫忙割芭蕉葉,燒火倒水……忙得不亦樂乎。
年紀越大,越是會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