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魯迅先生雖然與許先生是半路夫妻,但兩個人卻相濡以沫,度過了令人羨慕的一生。許先生和魯迅的日常其實并沒有我們想得那么嚴(yán)謹(jǐn)。
或許在大家的眼里,魯迅先生就是一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樣子,其實在生活并不然。他也是一個偷吃柿霜糖的大小孩。
在他《華蓋集續(xù)編》里面,有過這樣一則故事:
魯迅先生的朋友給他帶了一下柿霜糖,他很愛吃,開心的不得了,就一口氣吃了好多。
后來呢,先生得知這種糖極其珍貴,可以用來治療嘴上長瘡,就保留了起來。后來你猜怎么樣?
然后到了后半夜,竟又偷偷爬起來,吃了不少,還找了個理由,說是嘴角生瘡的時候不一定多,還不如趁現(xiàn)在新鮮多吃一點。
大家看,魯迅先生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刻板。
名副其實的“吃貨”
在日常吃食方面,許先生回憶里的魯迅先生對于燕窩、銀耳等高貴食品除了參加宴會偶爾會品嘗到,自己從來不買來吃。他認(rèn)為這樣的高貴食品,其營養(yǎng)遠(yuǎn)不如粗茶淡飯。
魯迅先生的老家紹興流傳一種習(xí)俗,就是過新年要吃蓮子羹,然而先生卻并不愛吃,對于嘲笑許先生不會做蓮子羹的親鄰更是不以為然。
魯迅先生的妻子許廣平拿出來一份菜單,記錄了一段時間內(nèi)魯迅先生的日?;锸?。他喜歡簡單地吃碗蛋炒飯,或者買些大餅、油條果腹。
這些食品,不僅他自己愛好,而且也常買回來請客人吃。
其實在魯迅先生的日常生活中,他是很隨和的一位學(xué)者,還記得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里敘述過一件有趣的事情:
魯迅先生寫好的書的樣板,都會用來擦桌子,或做其他。
請客人在家里吃飯,吃到半道,魯迅先生會回去拿出來給大家分著,客人接到手里一看,問:這怎么可以?魯迅先生便說用來擦手,手是膩的。
魯迅先生不大贊成紹興的腌菜、干菜以及魚干之類的復(fù)制品。
常說,腌制和曬制的食品,是我國幾千年來小農(nóng)經(jīng)濟(jì)的產(chǎn)物,而罐頭食品是外來的文明,是現(xiàn)代工業(yè)產(chǎn)品。
魯迅先生一直在廣大網(wǎng)友的心目中是以文豪的形象屹立的,但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他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吃貨”。
魯迅先生酷愛吃甜和吃辣,除了上述偷吃柿霜糖之外,為了吃辣,可謂也是想盡辦法,不擇手段了。
為了吃辣,先生不惜賣掉學(xué)校獎給他的金獎牌,拿著去菜市場買了一串紅辣椒,加在飯菜里當(dāng)佐料,從而獲得味蕾上的滿足。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魯迅先生喜歡吃螃蟹,且對螃蟹的吃法頗有研究,小一點的會做成油醬蟹或面拖蟹,稍微大一點的,先生則會蒸熟,蘸著糖醋吃,吃得那叫美!
“心機(jī)boy”:魯迅先生
家里來客人時,倘若來的是男子,便不會拿出好吃的點心來招待,用花生代替就可,而如果是女子,則不必顧忌。
因為他說:她們的胃口比男子要小很多,于他自己的損失也是極微的。
- “就剩一個,你還是不要吃得好”
魯迅先生對于自己喜歡的吃食,連兒子也要退讓三分。
有一天,薩其馬只剩下一塊,兒子問他這是什么,可以吃嗎?先生說“吃是可以吃的,但就剩一塊,你還是不要吃得好”。
- “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是這樣的,“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先生的生活也是如此,經(jīng)常在小飯館里點幾道小菜,喝幾口小酒,愜意的很!
-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
許先生的一張菜單暴露了魯迅先生喜歡吃煎魚、草頭還有冬瓜燉排骨,日常的兩菜一湯、葷素搭配,可謂是真正應(yīng)了那句“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愛情箴言了。
- 蠱惑人心的蔬果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曾這樣說,他有時候,多次回憶起兒時在故鄉(xiāng)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等。凡這些,都是很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他思鄉(xiāng)的蠱惑。
魯迅先生還極其喜歡一種面食,叫聞喜煮餅,它是用面皮包裹芝麻和白糖炸制而成,吃到嘴里酥沙軟糯,甜而不膩,這與魯迅先生愛吃甜食脫不了干系。
在我們的心目中,是魯迅先生正義凜然地拿著“不干了”的木牌站在教育部門口辭職的形象;是魯迅先生幾天幾夜茶不思飯不想鉆研出來的《狂人日記》的學(xué)者。
日常中,他也是一位尋常的煙火市民。
他說烏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黃的米飯,熱蓬蓬冒煙以及油煎大頭魚,未莊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里卻加上切細(xì)的蔥絲的人,怎么又會讓我們覺得他是冷酷的、刻板的?
伙食豐盛超出預(yù)期
許先生回憶說魯迅先生紹興有四大愛好:摩爾登糖、茶、雙刀牌香煙、牛肉干。
所以每次魯迅先生走進(jìn)糖果商店,老板就已經(jīng)給準(zhǔn)備好了摩爾登糖。
魯迅先生愛吃北方飯,還喜歡吃油炸的,喜歡吃硬的東西,以至于后來生病的時候,也不咋喝牛奶,雞湯也是舀幾口應(yīng)付了事。
魯迅先生既有日常生活的一面,也有被人崇拜贊美的一面,“千人千面”,我們應(yīng)該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每一位學(xué)者。
一千個人的眼里有一千個魯迅,希望在讀完這篇文章之后,會有助于我們?nèi)フ覍つ窃谌粘I钪?,比較有溫度又真實的魯迅先生。
時常想:在二十世紀(jì)的中國,有魯迅先生這樣的人在,時常讓國人警醒,實在是民族的一大幸事,他使我們擺脫了舊思想的束縛,向新思想邁進(jìn),一代文豪當(dāng)之無愧。
那么在看完這篇這篇文章之后,你是否對魯迅先生有了不一樣的認(rèn)識?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