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都會受累于繁瑣之事,便會擾亂心智,心生怨念。抱怨于我們而言,于事無補。它只會消磨我們的意志,惡化人際關(guān)系,喪失對生活的熱情。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一、提升自我認知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一葉障目,與自己的認知有很大關(guān)系。人傾向于自己的觀念,習慣于熟悉的思維方式,無法達成共識,卻往往會造成更大的認知漏洞。
正如安東尼羅賓所說:“任何事情都影響不了我們,真正能影響我們的乃是我們自己的認知?!?/p>
提升認知,去除意識障礙,這是最重要的。這就好比一個病人求生,有支撐的信念,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當然,人更要善于思考,將新的思維方式內(nèi)化于心,才能徹底改變自我。縱然生活有萬般不如意,也能盡快做出調(diào)整,以便滋養(yǎng)心靈,催人奮進。
提升自我認知,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方能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二、改變行為習慣
生活中我們形影不離的是習慣,習慣是我們第二大天性。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的習慣使人受益,而壞的習慣讓人沉淪。
改變行為習慣,才有可能改變?nèi)说囊簧?/p>
行為習慣是慢慢養(yǎng)成的,也要更大的耐心和時間來調(diào)整。如何脫離困局,做出改變,應該是我們最應該關(guān)心的。
我們可制定計劃,養(yǎng)成打卡的好習慣,形成新的生物鐘,直到找到適應我們自己的節(jié)奏。當然,這個過程不可能平穩(wěn)進行,若是滋生懈怠情緒,可留給自己緩解的時間。或者明確小目標給自己進行階段性的獎勵。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逐步適應,直到能養(yǎng)成新一輪的好習慣。
我們應該學習螞蟻的勤奮,也要懂得沉默寡言。默默做事比浮躁喧嘩更讓人欽佩。每個人都可以立足于當下,做出改變。
改變行為習慣,做最好的主人,不怕反復無常,更怕的是有心人。
三、擁有良好心態(tài)
讀到過這樣一句話:“不必仰望別人,自己亦是風景?!蹦苡腥绱诵木车娜耍厝粨碛辛己玫男膽B(tài)。
良好的心態(tài),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快節(jié)奏時代,人人會為忙碌的生活奔波,會頂著壓力努力賺錢。好像人們努力追趕,便會得到一絲安慰。殊不知,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能夠放松下來,在細碎平常的日子里,適度減輕內(nèi)心的苦悶,保持一顆平常心,方能行遠。
一種年齡,一種心境,亦會有一種人生領(lǐng)悟。
反觀現(xiàn)在,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時常有人攀比,有人功利。如此這般,便破壞了心的療愈能力。古語云:“心悅則物美,心悲則事哀”,只有我們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才能知足常樂。
擁有良好心態(tài)的人,領(lǐng)悟“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的心境,深信“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從容淡定,感知“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愜意。
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漸入佳境,如沐春風,亦能收獲不同的風景。
四、放下抱怨,方能行遠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因為一些瑣事困頓于心,這也都是人之常情。但是若真想有益于自己的身心,我們必須放下抱怨,方能行遠。
提升自我認知,學會跳出舒適圈,學會在錯綜復雜的人性面前轉(zhuǎn)圜余地,才會如陽光一般,心生暖意。
改變行為習慣,改變懶散傲慢的性格,改變與人處事的行為舉止,才會如船帆一樣,暢游大海。
擁有良好心態(tài),要積極上進,要自強不息,要愉悅樂觀,才會如攀登一樣,抵達人生新高度。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放下抱怨,方能行遠。
愿喜樂安康,做自己。
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
圖格那黎,喜歡閱讀,熱愛寫作,擅長歌唱。愿詩意生活,向陽而生,逐夢前行。個人公眾號:流淌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