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兒紅
圖/來源網(wǎng)絡,與文無關,侵刪
–
張愛玲在《雨傘下》曾說過:“窮人結交富人,往往需要賠本?!?/p>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參加各種各樣的酒局、飯局,各自吹噓顯擺,又或者與大咖合影,發(fā)朋友圈,說著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成果和“雞血”。
我們很容易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無效社交之中,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
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
認識誰沒有用,成為誰才有用
如果沒有實力,借誰的力都像偷的一樣。
做微商的小麗,經(jīng)常自費參加一些微商大咖的分享會。
每次演講一結束,她便急忙排隊和大咖合影、加微信、發(fā)朋友圈,以為這樣就可以借別人的名氣,吸引更多顧客。
可2年過去了,小麗的收入依然沒有增長,一次次的社交活動也消耗了她的時間和金錢。
不僅如此,身邊的很多朋友也因為小麗死皮賴臉地介紹產(chǎn)品,將她屏蔽掉甚至直接刪除好友。
入選2019年福布斯U30精英榜單的牛文,曾提到:
很多人自我感動式的努力,參加各種聚會,卻得不到大佬的青睞。
其實這種付出是非常膚淺且無任何意義的,真正的努力是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在專業(yè)領域的能力,而不是頻繁地參加各種無效社交。
一次,小麗在網(wǎng)上看到一名知識博主分享自己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踩到的地坑。她發(fā)覺自己的情況和那位博主十分相似,便報了該博主的知識付費課程。
隨著學習的深入,小麗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技能,她最需要的是重新定位自己。
那之后,小麗不再耗費金錢和精力參加那些無效社交,每天忙完工作,她就把自己關進書房里學習,同時和網(wǎng)課老師討論方法對策。
1年后,小麗終于憑借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成為月入過萬的家教。家長們爭相將她介紹給身邊的朋友,為她鏈接了許多從沒想過的資源。
一個人如果沒有實力,認識多少人都沒用。
比起認識厲害的人,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價值。
被譽為“日本經(jīng)營之圣”的稻盛和夫在畢業(yè)后,前往一家大公司參加應聘。
站在等候區(qū),有人問他:“你認識這家公司的哪個領導?”
稻盛和夫一臉茫然地回答:“我誰也不認識”。
最后的結果是,他被眾多關系戶擠掉,應聘失敗。
縱然一無所有,他也沒有隨波逐流、攀權附貴,而是選擇向內深耕自己。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稻盛和夫在27歲創(chuàng)辦了京瓷,52歲建立KDDI,兩家公司最后都躋身世界500強企業(yè)。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那是因為它里面含有真正的金元素;
那些不是金子的,就算表面上和金子一模一樣,在懂行人的面前也只是贗品而已。
一個人,想在別人面前昂首挺胸,必須先有實力。
實力是社交的通行證
楊天真曾在奇葩說袒露自己的故事:
大學畢業(yè)時,我只是一個月薪兩千多的普通員工。
但我想明白了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自己身上。
除了完成分內的工作,有時間我還幫同事處理其他的事,因為我覺得那是訓練自己的好機會。
我們總想著從別人身上索取,卻很少去思考自己能給別人帶去什么價值。
當你還只是一個小白時,別人看不到你的實力,也沒有時間了解你的性格,憑什么被你吸引?
每個人都很忙,不可能對所有人掏心掏肺。
李佳琦和董明珠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同臺對話,上了某音熱搜。
一向驕傲的董明珠說:“從直播的角度,李佳琦是我的老師?!?/p>
要知道在去年董明珠還直言表示:“不知道李佳琦是誰?!?/p>
但隨著電商直播對線下實體行業(yè)的巨大沖擊,格力不得不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開始進軍直播行業(yè)。
董明珠看到了李佳琦的才華和實力,便有了后來在論壇上的認可。
從不認識到贊賞認可,董明珠態(tài)度的變化,影射了成人世界的“潛規(guī)則”:
哈佛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霍曼斯曾說過:“任何社交關系,其本質上就是交換關系?!?/p>
你的“可利用價值”,才是社交的通行證。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童話,你牛了,才會有人愿意搭理你。
一位MCN老板曾說:“有實力的人一定是功利性的社交,所謂的功利性社交不是誰有錢跟誰吃飯,而是實力的等價交換?!?/p>
20多歲年輕人的社交,大多看對方是不是玩得來、聊得來。
但30歲后的社交,則取決于你個人的能力,你有什么樣的能力,就能進什么樣的圈子。
如果你有實力,別人對你的冷淡只會是暫時的;
只要你有實力,別人總有一天會對你另眼相看。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成為獅子,才能加入獅群。
黃渤在節(jié)目談到自己成名前所遭受的冷遇:
去酒吧當歌手,唱完不結賬,各種上當受騙;
在劇組當群演,遇到各種小心機,請教問題沒人理,結束后自己走回家。
但這些沒有動搖黃渤的演員夢,他知道比自己厲害的人多的是,也了解自己的短板和長處。
懷著清醒和自律,他不斷沉淀力量,打磨演技,不管角色大小都拼盡全力,做到最好。
直到《瘋狂的石頭》上映,黃渤憑借滿口青島話的“黑皮”徹底走紅。
成名后,許多知名導演看到了黃渤的潛力,紛紛來找他參演自己的電影。
就這樣,在一個注重顏值的娛樂圈里,這個其貌不揚的男人,成為了擁有70億票房的影帝。
一切來得似乎剛剛好,但一切的到來,都是等價交換。
是努力換來了成名的實力,是堅持迎來了成功的機會,是價值吸引了更多橄欖枝。
人脈的爆炸,不是時來運轉的, 而是實實在在由實力交換而來。
沒有捷徑,也耍不得心機。
正如《教父》里的主人公科萊昂感嘆:
“永遠不要急著攀附位高權重的人,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斷強化自己的實力,只有你自己擁有價值,才能吸引到資源?!?/p>
千萬不要湊熱鬧,盲目結識厲害的人。
要知道當你沒有實力時,在大佬面前就好像是“裸奔”一樣,不僅不值一提,還令人無言以對。
少參加一個聚會,少融入一個圈子,不會損失什么東西。
在這個世界上實力最重要,你有實力,人脈才會有用。
別人的屋檐再大,也不如自己有傘。
成年人的世界里無需借誰的光,但必須成為那道光。
點個贊吧,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