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發(fā)布的新機雖然不多,但是不缺重磅產品,華為Mate 50系列和iPhone 14系列都選在了9月發(fā)布,這兩款產品吸引了眾多用戶的關注,產品上市后也是相當的搶手,都出現了需要加價才能購買到的情況。
不過相比之下,華為Mate 50系列好像更搶手一些,因為iPhone 14系列加價的持續(xù)時間并沒有往年那么長,而且很快就出現了破發(fā)的情況,可以說坑了不少黃牛,反觀華為Mate 50系列網上很多人喊搶不到。
當然這個事情并不能說明華為Mate 50系列賣的比iPhone 14系列更多,畢竟華為被美國制裁后,供應鏈受到了不少的影響,而蘋果沒有這方面的問題,而且蘋果的供應鏈歷來就是業(yè)界的標桿,所以iPhone 14系列的供貨肯定是強于Mate 50系列的。
正是因為iPhone 14系列供貨充足,才讓iPhone 14系列加價的幅度和時間比往年更少了,而華為Mate 50系列因為供貨更少,加上華為Mate系列時隔2年才更新,很多用戶早就急不可耐了,所以華為Mate 50系列更難拿到就很正常了。
對于華為Mate 50系列和iPhone 14系列的市場表現,其他品牌自然只能表示很羨慕,如果看參數的話,華為Mate 50系列和iPhone 14系列都有明顯的不足,其中華為Mate 50系列最大的不足就是不支持5G,而iPhone 14系列最大的不足就是充電被安卓吊打,才20W的功率。
可是在國內高端市場上面,偏偏就是華為的4G手機和蘋果20W充電手機之間進行對決,這讓那些參數光鮮的產品情何以堪?至于為什么會這樣,說到底還是用戶更信任華為和蘋果,相信選擇他們的產品不會出現什么大的簍子。
實際上用戶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選錯,選了個宣傳很強,實際用起來很一般的產品,廠家想要打消消費者的顧慮,就必須要保證產品的穩(wěn)定性可以持續(xù),不能這代產品是神,結果下代產品是鬼,產品的表現起伏不定,這樣子的表現自然無法讓用戶產生信任。
那么如何保持產品的穩(wěn)定就是一個系統工程了,最基本的產品質量,售后保障體系這些就不用說了,從技術角度來看,自研處理器和系統無疑很關鍵,華為和蘋果能夠站穩(wěn)高端其實也就是在這兩個方面做得更加優(yōu)秀。
不過現在華為因為受到制裁,麒麟芯片無法繼續(xù)了,所以在Mate 50系列身上全部采用了高通的芯片,不過高通后面的幾代產品都會采用臺積電的工藝,應該不會再出現大規(guī)模翻車的問題了,這對于華為無疑是有利的,如果能夠熬到麒麟芯重出江湖,那就更好了。
蘋果那邊倒是不用擔心被制裁,但是它的基帶都是采用高通的基帶,而蘋果又在做自己的基帶,所以未來如果和高通起沖突了,蘋果要強上自己的基帶,那個信號表現能不能比高通更好還難說,搞不好蘋果的信號表現會雪上加霜。
如此看來,不管是華為Mate 50系列賣得更好,還是iPhone 14系列賣得更好,高通都是穩(wěn)賺不賠,高通才是最大的贏家,贏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