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身上所帶的金銀首飾都必須取下來,千萬不可隨老人一起火化,因為經(jīng)過火化爐的高溫?zé)荆疸y首飾都會被高溫爐火燒毀掉了。
我奶奶去世的時候,手上也戴著一個玉手鐲,我們在幫奶奶穿戴好壽衣壽服之后,就想順便把奶奶手上戴著的玉鐲子給取下來,但這個玉鐲子戴在我奶奶手上已經(jīng)有幾十年了,可能是鐲子的內(nèi)圈小一點點吧,當(dāng)時幾個嬸嬸取了老半天卻還是沒能取下來,后來我?guī)讉€叔叔就說:取不出來就算了,陪著老人一起火化吧。我聽到后就說不行,玉鐲子一定要取下來,要不然火化后也給燒壞了。然后我就讓人拿來半碗花生油涂抹在我奶奶的手上和鐲子上,然后我們都跪在地上跟我奶奶說,奶奶,我們暫時把你手上的玉鐲子取下來,暫時幫你保管好,等你安葬的時候,我們再把你的玉鐲子放在金甕里(壇子里)跟你一起安葬。當(dāng)時幫奶奶把鐲子取下來后就交給我小叔代為保管,等幾個月后,我奶奶的骨灰下葬時才把她的玉鐲子放在壇子里面一起掩埋,現(xiàn)在我奶奶的玉鐲子就陪著她老人家一起埋在她的墳?zāi)估锩妗?/p>
2015年,姥姥壽終,所有的做法都是按照客家人傳統(tǒng)的做法操辦的,可誰知道壽終當(dāng)天我那幾個姑姑就出現(xiàn)了分歧,她們竟然為了姥姥身上的金銀首飾起了紛爭。
姥姥生前生了五個姑姑和我爸爸,這輩子她還算沒白活,活了88歲,姑姑和爸爸對她還是很孝順的,要說物質(zhì)上的孝順,那就是我的大姑姑。
大姑姑家庭狀況普通,是一個文化家庭,在這么多孩子中,她對奶奶是最好的,每次來我家的時候,不是給姥姥帶了衣服就是帶了姥姥喜歡的首飾,其中就有很多姥姥生前的一些金銀首飾,身上的金耳環(huán)、手上的金手鐲、金戒指都是大姑姑給買的。
而別的姑姑他們其實比大姑姑家庭條件好,他們每次來就是給姥姥一些錢或者買點吃的,相對來說沒有大姑姑孝順。
姥姥去世那天,大姑姑在身邊,而其余的姑姑還在趕回來的路上,姥姥就說了要把身上的首飾取下來留給后代,話還沒說完姥姥就離世了,當(dāng)時爸爸就陪在身邊。
我們客家人有一個習(xí)俗,老人家停止呼吸那一刻需要立馬給老人洗澡,目的就是防止硬化,當(dāng)然,還有一個就是需要給她趕緊穿起壽衣,以表示對逝者的尊重。
在洗澡的過程中,別的姑姑都趕到了,爸爸就讓大姑姑給姥姥身上的飾品給取下來,畢竟躺在水里,飾品更好取。站在一旁的幾個小姑姑就不樂意了,覺得這個是姥姥的飾品就該陪著她入葬。
首先大姑姑這人是一個文化人,她覺得姥姥生前的吩咐是取下來,爸爸也聽著,另一個按照客家人的傳統(tǒng)就是流傳后代。這里的爭議確實有一點,客家人要留遺物就需要在逝者活在最后一刻之前把身上的東西取下來,交代留到下一代傳承。可當(dāng)時,姥姥斷氣太快了,壓根來不及取下來,所以這個東西到底是留還是取呢,成了姑姑的矛盾,具體矛盾的起因后文會說到。
那么老人去世后,身上的金銀首飾到底怎么處理比較好呢?當(dāng)我目睹了我們村的一個現(xiàn)象后,我還是強烈建議取下來才是最正確的。
我們暫且不談老人身上的飾品在殯儀館是否被工作人員處理了,就當(dāng)沒有處理,這個情況下,按理說就是在盒子里隨老人的骨灰一起放置了。
我們農(nóng)村是在一個偏遠的農(nóng)村,農(nóng)村人這邊端回骨灰盒后的處理方式有三種,一種是放在公墓上埋葬、一種是端回村里統(tǒng)一建設(shè)的骨灰盒安置房里統(tǒng)一管理、一種是直接在山上做墓地。我們這邊大多數(shù)人都是選擇在山上取兩三平米做一個墓地。
相信住在農(nóng)村的人都知道每個村都會有那么幾個“守村人”,我們村也不例外,我們村這個守村人是個男的,腦袋不是很正常,流口水,吐字不清,整天穿的不整齊。這個守村人在他父親活著的時候比較正常,畢竟他的父親還是會嚴加管教的。
后來這個守村人的父親去世后,家里已沒有任何親人,脫韁的野馬開始滿村打盹,誰家有紅白喜事他都知道,不過大家對他還是很尊重,直到后來他的一個做法,讓我們村的人不再歡迎他。
隔壁村有一個人心很壞,知道這種守村人做了壞事,派出所也是拿他沒辦法,所以就起了歪心思。村里那人知道這個守村人什么也不怕,家里沒飯吃,那就請他吃飯,會抽煙,就買煙給他抽。買通了這個守村人后,守村人也對他特別友好,讓他做什么他都愿意。
在受人指使的情況下,這個守村人每天夜晚就去挖墓,而我們這邊的墓地都是比較現(xiàn)代化,墓碑都是可以從墓頂蓋直接拔出來,是個活動的,就像門栓一樣,只需要把蓋子撬了,墓碑就可以拔起來。
這個守村人就是這么干的,他這么做就是把骨灰盒里面老人去世后留下來的首飾全部拿走,隨后還不忘把墓碑恢復(fù)原樣。一開始我們?nèi)迦硕家詾槭撬约核鶠椋皇菆缶T了,但是,派出所抓去關(guān)了幾個月又放出來,畢竟守村人不是很正常,在拘留所也是很麻煩的。
后來,村民試探他為何要這么做,守村人說是隔壁村的一個人讓他做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守村人說的話可能都是胡話,何況這事誰又會難么沒良心指使他這么做呢。所以這個疑點只能說半信半疑了,村里人決定把他趕出這個村,但是效果很差。
那么到底是取下來還是留著呢?每個地方的說法不同,客家人是這么想的。
首先,姥姥活了88歲,這對于人類來說,這個年齡算是高壽了。客家人認為老人身上的東西特別是可以長期保留的就需要留下來。一般在生前,老人就會交代把身上的東西留給誰的問題。大姑姑認為要取下來但是她也是得不到的。雖然是大姑姑買的,但是我們客家人認為,姥姥身上的東西是要留給自己后代,也就是說要留給爸爸這才叫傳宗接代。為何要留給爸爸而不是讓大姑姑自己留著呢?
我們這邊的說法是,爸爸的后代有兒子,爸爸接管后,等孫子結(jié)婚娶妻的時候是要拿給孫媳婦的,而為了防止這東西被認為是死者的,所以必須是生前就取下來交給兒子,如果老人家兒子多的,要么就是兒子幾個商量要不要,如果有主動放棄的就留給需要的,如果都想要留下來傳宗接代,那么就需要商量著分,比如一個人拿戒指,一個人拿手鐲,一個人拿耳環(huán)。
分多分少無爭論,老人說的算。而有些人就會說了,農(nóng)村很多貧窮的家庭怎么會有這么多首飾呢?
我們這邊的做法可能令很多人不理解,我們這邊有一種習(xí)俗就是“念佛”,每個村里人在生前的時候都會請人算一算什么時候有卍道,也就是可以“念佛”的時間,這天他們不僅需要穿壽衣,而且孩子們必須給他們買首飾,而這些在這天超度過的首飾都是代表長命的意義,希望戴上后的每一代人都長長久久。這就是首飾的來源。
那么幾個姑姑為何又要鬧這個矛盾呢?這是我們這邊的傳統(tǒng),我具體說道。
我們這邊傳統(tǒng)上來說,老人在生前交代了但是還沒取下來,就表示老人只是說說,也就是說老人還是希望把首飾帶走,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是一般不會取下來。至于大姑姑要取下來也是尊重了姥姥的吩咐,當(dāng)然,爸爸也是做了證人,只是證據(jù)不足。按照傳統(tǒng)做法,這種情況是不能再取下來,需要隨著姥姥進入火爐再進骨灰盒,希望這個首飾能夠陪伴她一生,也叫有始有終。
作為文化人的大姑姑,覺得尊重姥姥的做法就是尊重她,而且還能夠傳承給后代,這更是一舉兩得,作為沒什么文化,但是有一定收入的別的姑姑并不是在乎那個東西,而是覺得燒越多那些飾品給她越好,希望她到另一個環(huán)境里也能用上。這就是比較封建的思想,也是矛盾的所在。
寫在最后
我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人,我也是一個國際海員,姥姥在我跑船時間,每次都會我祈福平安,我覺得這十幾年的跑船順順利利,心里也是很踏實,所以我相信很多傳統(tǒng)的東西該延續(xù)的就延續(xù),該尊重的就得尊重。
金銀首飾肯定要取下來,火化后金銀首飾也沒有了,就是火化員工不拿,火化后也沒有了。
老年人去世金首飾肯定應(yīng)該取下來,銀首飾不取也可以,金首飾不取下來,到火化場別人拿去了家人也不知道,應(yīng)該取下來。
有的人家老年人去世了,兒女不想要老年人首飾,就是火化前把首飾取下來,然后放棺材里或者骨灰盒里,這叫陪葬,如果把首飾帶去火化,火化后什么也沒有,這有什么意義。
我們農(nóng)村老年人去世,一般都是金耳環(huán)陪葬,所以農(nóng)村人大多數(shù)人有金耳環(huán),在沒錢人都會買個金耳環(huán),不問大小有金耳環(huán)就行。
可能是金耳環(huán)陪葬比較好,農(nóng)村老年人多數(shù)都在生前買金耳環(huán),也可能是金耳環(huán)四五百塊錢都能買到一雙,比較實惠,剛好又是一對。
農(nóng)村講究的是紅白喜事都成雙成對,多數(shù)老年人用金耳環(huán)陪葬應(yīng)該是這原因,如果用別的首飾陪葬應(yīng)該不是一對,不是一對可能不好,陪葬東西還要是平時戴的東西,說去世后才得到。
我現(xiàn)在明白老年人去世,為什么都要金耳環(huán)陪葬了,別的金銀首飾幾乎不陪葬,可能就是金耳環(huán)是一對,雙雙對對的是幸福美滿的意思。
老人去世金銀首飾最好取下來,然后放骨灰盒里陪葬,也不要放太多,太值錢了就有人盜墓了,那樣去世老人也不安,幾百塊錢一對耳環(huán),別人也不會盜,現(xiàn)在幾百塊錢也不算什么,沒人會盜墓,如果多了就有人眼紅了。
以上只是建議而已,主意還得老人家人拿,每個人想法不一樣,珍重老人兒女意見,該怎么做就怎么做,別人做不了你家主。謝謝
由于各地的風(fēng)俗習(xí)慣不同,關(guān)于老年人在世的時候,無論是自己以前購買的金銀首飾,還是出嫁時娘家陪送的金銀首飾,還是他們的兒女們給自己的父母購買的身上帶的金銀首飾,是不是百年以后去世了,無論是過去的土葬,還是現(xiàn)在實行的火葬是不是要取下來,讓老人帶著一起過去的土葬,現(xiàn)在的火葬一起去呢?
作為老人在世的時候,無論是自己購買的金銀首飾,還是后來兒女們給自己的父母購買的金銀首飾,在我們的地方在老人病危的時候,都會把這些金銀首飾取下來,在父母去世以后分給他們的子孫后代,并且是他們的子孫后代會重新打造成一種長命百歲的金制品,給他的子后代幼年時戴上,能夠使自己的子孫后代富貴長壽。過去就連去世的老人在世的時候蓋過的被子,他們的后代也都去掙著分著蓋,那叫子孫窩被子。
所以在我地老人去世后,生前所戴過的金銀首飾以前是不會隨著土葬埋到地下,現(xiàn)在也不會隨老人一起去火化,會留給自己的子孫后代,一代一代的留傳下去。
常言說,“真金是不怕火煉的”,聽說是現(xiàn)在的老人去世以后去火葬的時候,戴的金銀首飾家人不取下來,到了火葬場火化以后火葬場的工人也會撿起來,不知是真是假,所以老人去世以后還是把身上戴的金銀首飾取下來留給子孫后人好。
那一年堂弟去世,我目睹了他火化的全過程,佩戴在身上,衣服上的金屬飾品,很少有陪死者一起推進火化爐的。
叔叔一生愛面子,總是想堂弟走的風(fēng)光一點,到那邊還是鬼上鬼的鬼雄。
堂弟是個職業(yè)警察,可惜身體不好,英年早逝。按規(guī)定,警察死后,帽子,衣服上,是不能佩戴帽徽和警號一起火化的,這個單位得收回。
叔叔也知道這一點,于是,他對領(lǐng)導(dǎo)要求,讓他的兒子穿上生前的警服,戴上警帽一起火化,領(lǐng)導(dǎo)答應(yīng)了叔叔的要求。并且叫家屬,我和我愛人一同陪送堂弟進火化場。
開追掉會的時候,堂弟帽子上的帽徽,衣服上的警號都在。開完追悼會后,人群都散去,火葬場的四個工人便推著堂弟走,這節(jié)骨眼上,派出所的一個領(lǐng)導(dǎo)叫我們跟上,然后在火葬場的一個工人耳旁耳語了幾句,堂弟便被那四個工人推進了用簾子拉著的小空間里,一會兒便推了出來。
再上前看堂弟的時候,帽子被摘了,衣服上的警號也被摘了,隨后在我們的監(jiān)護下,堂弟被推進了火化爐。
收骨灰的時候,火葬場的工廠當(dāng)著我們的面揀的骨灰,問我們要不要全部的骨灰,我們說挑身體重要的骨骼灰揀吧,骨灰盒也裝不了那么多。
那剩下的骨灰呢?工作人員問我們,我們告訴工作人員,由他們自己處理吧,我們不管。
人死后,骨灰可不止骨灰盒里裝的那么一點點,多余的去了該去的地方,不問去處,人家工作人員會講,我們保持沉默。
家屬的心里會想,死者戴了一生的金銀首飾,玉佩,玉鐲什么的,隨死者去吧。真這么想,初衷可能是好的,是尊重死者,結(jié)果是不盡人意,要么半途失蹤,要么玉石俱焚,碎成了片,金,銀熔化或滴。
不要想著讓老人去逝后帶著金銀首飾進火葬場,或許你不取,有人替你取,又或許燒碎燒熔不成灰,放著碎片和金屬滴珠在骨灰里,對死者來說,也沒什么實際意義,弄不好死者還會怪罪活人,弄壞了他的寶貝首飾。
我旁邊的一位老人去逝,她兒媳婦就是在老人走后,取下了老人的玉鐲,給不給老人陪葬,這個不好說。
我們村一個地主婆去逝,他兒子在下葬時,將他母親的金飾放進了骨灰盒里。
人死如燈滅,想老人去逝后穿金戴銀,學(xué)學(xué)古人,將金銀首飾完好無損的放進骨灰盒里,保留金銀首飾特有的自身價值,不要人為的去損壞。
家人取不取下來并不重要,關(guān)鍵是負責(zé)火化的師傅,會把老人隨身攜帶的東西取下來的。
前幾天一朋友去世,家人告訴火化師傅說:想在逝者口袋里放三塊小石頭,避免骨灰弄錯了,火化師傅說你們家屬放心吧,骨灰絕對不會弄錯的,他還說火化前口袋里任何東西都會掏出來的!
具體逝者隨身戴的首飾,還真的不知道!
老年人去世后,身上帶的金銀首飾一定要取下來,如果你不取,殯儀館的火化工就會幫你取,然后這些東西就會被他們賣一個好價錢。
我奶奶在臨終前千叮萬囑,在她去世后千萬不要取走她手上的那只玉鐲子,一定隨遺體一起火化。
因為這只玉鐲子是爺爺當(dāng)年送給她的定情信物,她要戴著鐲子去見爺爺,期待著在另一個地方再續(xù)前緣。
不久之后奶奶就去世了,我們遵照她老人家的遺愿,讓那只玉鐲子陪著她一起進了火化間。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玉鐲并沒有隨奶奶的遺體一起化為灰燼,而是在不久之后出現(xiàn)在了殯儀館附近的古玩市場。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發(fā)生在奶奶去世一個月之后。
那一天我陪著媽媽一起去逛花鳥市場,正好花鳥市場旁邊就是古玩市場,閑來無事我們走進了一家玉器店。
媽媽一直非常喜歡玉器,進店后看著琳瑯滿目的玉器愛不釋手,一件件拿在手里細細端詳。
可就在這時候,柜臺角落一只玉手鐲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我感覺這只玉鐲子似曾相識,好像在哪見過。
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我讓老板把那只玉鐲子拿給我看看,不看還好,這一看直接嚇出我一身冷汗!
我敢肯定眼前這只玉手鐲就是我奶奶手上佩戴的那只,因為爺爺當(dāng)年送玉鐲子給奶奶的時候,特意請工匠在玉鐲里層刻了兩個小字。
這兩個字是爺爺名字最后一位和奶奶名字最后一位,如果不仔細觀察,是看不出來里面刻字了。
奶奶的這只玉手鐲不是隨她的遺體一起火化了嗎?
為什么突然在古玩店出現(xiàn)?
我一頭霧水,拿著鐲子質(zhì)問老板,這件東西是從哪來的?
老板是一名爽快的人,也不藏著掖著,直接告訴我這只手鐲是一名殯儀館的火化工賣給他的,因為這樣的事情對于他們來說已經(jīng)見怪不怪了。
這個時候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奶奶身上帶的金銀首飾在火化前被火化工取了下來,然后裝進了自己口袋,她老人家的臨終遺愿終究沒有實現(xiàn)。
為了不讓奶奶帶著遺恨離開,我花錢把那只玉鐲子買了下來,然后親手把這件寶貝埋在了奶奶的墓碑下面,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之后,玉鐲總算是物歸原主了。
老人去世后,他們身上帶的金銀首飾最好是取下來。
如今老年人佩戴金銀首飾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風(fēng)潮,如果身上不戴點什么東西都不好意思出門了,但是當(dāng)老年人去世后,他們身上帶的金銀首飾該怎么處理呢?
是取下來好,還是隨老人的遺體一起火化好呢?
個人認為還是取下來為好,如果那些金銀首飾隨老人遺體一起火化了,那簡直是暴殄天物。
1、如果你不取,火化工就會取走
火葬場有明文規(guī)定,在火化遺體的時候任何金屬制品和硬物都不能帶進火化爐,甚至是衣服上一粒小小的紐扣都不行,更別說那些金銀玉器了。
但是一般人不了解火葬場的規(guī)章制度,他們家里的老人去世后,子女出于對老人的尊重,并沒有把老人身上佩戴的金銀首飾取下來。
火化工在火化遺體之前,會檢查死者衣服上有沒有紐扣,耳朵上有沒有耳環(huán),脖子上有沒有項鏈,手臂上有沒有手鐲,手指上有沒有戒指,甚至?xí)z查牙齒上有沒有鑲金牙。
如果發(fā)現(xiàn)以上這些東西,火化工就會高興地取下來,然后賣一個好價錢,而死者家屬還以為這些金銀首飾隨遺體一起化為灰燼了。
2、如果不取下來,那簡直太浪費了
我相信這世界上沒有人和錢過不去,金銀首飾屬于貴重物品,就這樣隨老人一起火化了不是一種浪費嗎?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些金銀首飾隨老人一起陪葬了,這子女對老人的一片孝心,沒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可你不知道的是,最后這些金銀首飾都落入了火化工口袋,你的孝心用錯了地方。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火化工沒有將那些金銀首飾據(jù)為己有,按照死者生前的要求隨遺體一起火化了,這也是一種浪費啊。
人死如燈滅,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金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算陪葬再多東西又能怎么樣呢?
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像這樣的金銀玉器銷毀一件就少一件,永遠不可再生。
3、取下來,可以留作紀念
人死后,很快就會成為一堆白骨,當(dāng)我們思念過世親人的時候,他們留下來的物品成為了我們唯一的精神寄托。
家里的老人去世后,我們可以把他身上帶的金銀首飾取下來,然后小心保存起來,當(dāng)哪一天我們思念他們的時候,可以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看看。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把去世老人留下來的金銀首飾一代代傳下去,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如果老人堅持要把自己的金銀首飾隨自己一起陪葬,該怎么辦?
雖然我們不建議金銀首飾陪葬,但是現(xiàn)實中總有一些老年人固執(zhí)己見,堅持要把自己身上的金銀首飾帶進棺材,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如果是土葬,那就很簡單了,在老人下葬前把那些金銀首飾原封不動戴在他身上就行了,或者放在棺材四圍也行。
如果是火葬,在老人被推進火化爐之前我們應(yīng)該把他身上帶的金銀首飾取下來,避免金銀首飾被火化工據(jù)為己有,或者是在火化過程中被燒毀。
等火化完之后,再把金銀首飾放進他的骨灰盒里進行安葬。
寫在最后
古代很多王侯將相都熱衷于“陪葬”,他們寄希望把自己生前的東西帶到另一個地方繼續(xù)享受,結(jié)果死后落得一個不得安寧的下場,自己的陵墓頻頻被人惦記。
人死如燈滅,死后你什么也不知道,更帶不走任何東西,把金銀首飾陪葬只是一種無謂的浪費。
所以家里老年人去世之后,一定要把他身上帶的金銀首飾取下來。
把這些東西留作紀念,才是對去世老人最好的緬懷方式!
一位在殯儀館工作30年的火化工告訴我:老年人去世,做兒女的喜歡讓老人穿金戴銀的火化,看似孝順實則特別愚蠢。戴著金銀首飾不但會影響火化速度,可能還會讓遺體發(fā)生“爆炸”。
有些老人生前有一些喜歡的金銀首飾舍不得穿戴,在去世后兒女們?yōu)榱吮磉_最后的敬意,彰顯孝順會把所有的首飾都給老人戴在身上。
這種做法其實更適合傳統(tǒng)的土葬,畢竟從古至今土葬都有陪葬品一說,放一些逝者生前喜愛的東西一起下葬也是可以的,但是放在火葬上卻行不通。
幾年前在殯儀館就發(fā)生了這么類似的一件事,就因為幾件金銀首飾,我們差點跟殯儀館工作人員發(fā)生了沖突,現(xiàn)在想想,幸虧當(dāng)時殯儀館工作人員制止了我們,否則真的是釀下大錯了。
在2017年時,老公奶奶在醫(yī)院因病去世,當(dāng)時公婆請了殯儀館的殯葬一條龍服務(wù),我們只需要按照工作人員的要求購買相關(guān)的物品,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我們費心。
在出殯當(dāng)天,所有的親朋好友都聚集在殯儀館的遺體告別大廳里等候告別儀式的開始。這時老公二姑和三姑找到公婆,從包里拿出一個紅布,里面包著一條老式的金項鏈和一枚刻著“壽”字的金戒指。
兩位姑媽對公婆說,這是2012年奶奶過70大壽時,她們兩人湊錢給買的壽禮,奶奶生前特別喜歡。后來奶奶去養(yǎng)老院住后,她們怕這金項鏈和金戒指在養(yǎng)老院里被人偷走,就私下給奶奶拿走了。
姑媽們本想著等奶奶從養(yǎng)老院里搬回來后再還給老人,哪知道奶奶突然在養(yǎng)老院里發(fā)病,送到醫(yī)院時人已經(jīng)不行了,走的如此突然,她們也沒來得及在老人咽氣的那一刻把首飾交還給她。
如今奶奶已經(jīng)去世,她們拿著這兩個首飾,天天看著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兒,總覺得像貪了自家老媽的錢一樣,于是想了想還是把這首飾戴在老人身上跟著一起火化了得了。
之前入殮師在殯儀館給奶奶換壽衣時,她倆沒有給奶奶戴上,主要是不放心殯儀館的人,擔(dān)心入殮師“見財起意”偷偷把首飾偷走?,F(xiàn)在趁遺體告別前,想趕緊給奶奶戴上這金項鏈和金戒指,這樣一來,她倆心里也安心了,奶奶戴著這些陪葬品火化,讓親朋好友們看到也能顯著兒女們孝順,臉上有光。
公婆聽后也表示同意,于是四個人趕緊去告別大廳,把金項鏈和金戒指戴在奶奶遺體身上。
在遺體告別儀式上,明晃晃的金首飾自然吸引了親朋好友們的目光,大家都感慨公婆和兩位姑媽孝順,還給準備了這么貴重的陪葬品,奶奶泉下有知也能寬慰了。親朋好友們這番吹捧自然是讓公婆和姑媽們特別有面子,四個人也特別高興,認為做了一件特別孝順的事情。
本以為這個小插曲是件好事,誰承想就因為這兩件首飾,差點耽誤了整個火化,還帶來了嚴重的后果。
兩位姑媽是個精明人,在遺體火化前,這兩人也擔(dān)心這金首飾會被火化工給偷走。所以在火化前,兩人把金首飾塞到壽衣里襯的口袋里,因為口袋的位置比較隱蔽,火化工也沒有去翻看遺體壽衣,只是大致檢查了遺體沒有異樣后,就直接給遺體套上“文明袋”后,把遺體推入了火化間火化。
在火化進行20分鐘左右,火化工突然生氣的從火化間里快步走出來,邊走邊喊:“XXX(奶奶的名字)的家屬在哪里!家屬快來火化間!”
我們聽到呼喊后趕緊朝火化間走去,剛走到火化間門外,火化工對著公婆大聲訓(xùn)斥道:“你們家屬怎么回事!司儀沒告訴你們火化流程嗎?就算司儀沒告訴你們,門外也貼了注意事項??!規(guī)定上不是寫了,火化前家屬把逝者身上的貴重物品取下來,你們怎么還偷著往遺體身上戴金銀首飾呢?這首飾已經(jīng)被爐內(nèi)的大火給燒軟了,老人遺體上也沾上了軟化的金子,等燒完后看看骨灰啥樣吧。幸虧藏得是普通首飾,要是帶金屬的東西,火化爐里這么高的溫度非得整爆炸不可!“
聽火化工說完后,姑媽和公婆也傻了眼,本想著好心讓這金首飾跟著奶奶一起離開人世,哪知道還破壞了遺體。
本來1個小時就能結(jié)束的火化,或許因為金首飾的原因,我們足足等了將近3個小時。在火化結(jié)束后,火化工喊我們?nèi)ソo奶奶拾骨灰,在托盤里,除了燒成一團,沾著骨灰,已經(jīng)沒有形狀的金首飾外,有好幾塊骨灰上面都零星的沾著金子。
甚至有幾塊比較重要,需要裝進骨灰盒里的骨灰也被金子給沾上了,司儀皺著眉頭表示這骨灰被燒成這樣挺不好的,對于逝者來說也是一種不尊重,現(xiàn)在骨灰和金子混在一起了,扣下來都困難,只能一起放在骨灰盒里下葬了。
老人去世,遺體佩戴的金銀首飾火化時需要取下來嗎?
給老人佩戴一些金銀首飾,其實也是兒女們對已故老人孝順的表現(xiàn),想在最后再盡一份孝道。有的金銀首飾是老人生前比較喜歡的物品,在老人去世后,兒女們就想著把這些首飾跟著老人一起下葬,從子女的角度講,這個做法其實沒有什么問題。
但如果是站在殯儀館角度看,其實這種做法特別影響遺體火化,甚至還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1、金銀首飾被爐內(nèi)大火燒毀后,會破壞逝者遺體。
火化爐內(nèi)的大火最高溫度能達到1000多度,如果老人戴著金銀首飾火化,爐內(nèi)的大火會把這些金銀首飾全部燒毀,雖然不會直接燒成液體狀態(tài),但也會燒變形、燒軟化。而這些燒毀的金銀首飾因為緊貼逝者遺體,會附在老人的骨灰上。
在火化結(jié)束后需要撿拾老人的骨灰,要是骨灰上沾的全是融化掉的金銀,看上去一是不美觀,二也是對老人的不尊重。
2、金銀首飾極容易卡在火化爐的抽風(fēng)機里,造成機器故障。
火化爐內(nèi)都安裝有抽風(fēng)機,如果金銀首飾跟著遺體一起火化,金銀首飾被大火融化掉直接會變成金錠或者銀錠子。在火化過程中,抽風(fēng)機也會運作,把爐內(nèi)的有害氣體抽走排出,在抽風(fēng)的過程中,很容易把這個金銀也一起吸走。
如果這些金銀形狀比較大,卡在抽風(fēng)管道里,就會造成機器故障,從而影響了遺體火化。所以殯儀館也是出于這個原因,在火化前會讓家屬把首飾從遺體上取下來。
3、如果金銀首飾跟著遺體火化,可能會造成遺體爆炸。
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發(fā)生過的事情。撫順85歲的老太太在殯儀館進行火化時,好端端的火化爐突然爆炸了,而老人的骨灰被炸得到處都是。
負責(zé)火化的火化工表示,火化進行半個小時不到,火化爐內(nèi)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音,因為爐內(nèi)溫度太高,只能等到焚燒結(jié)束后才能查看,在此過程中,爐內(nèi)又傳出幾次異常的聲響,似乎是什么東西爆炸了一樣。
等到火化結(jié)束后,打開爐子一看,骨灰散落四處,放著遺體的墊板已經(jīng)被炸得粉碎,這個情景讓老太太家屬難以接受。
所以,如果遺體身上帶有一些金屬制品,在火化時就容易引起爆炸。因為火化室有機械傳送裝備、電路設(shè)備、排氣設(shè)備等,是一套非常復(fù)雜的體系,火化工在火化遺體時會不停的調(diào)試,為了確保遺體和一些隨葬品順利焚燒,火化工在每個階段控制不同的風(fēng)量、氣量,還要調(diào)整爐膛的溫度和壓力。
如果遺體里安放有心臟起搏器,起搏器里有一個真空的芯片,要是家屬沒有提前告知,那么遺體在燃燒時就會產(chǎn)生爆炸,且這個爆炸的強度特別大。所以,對于殯儀館來說,金屬爆炸的事故對于火化工來說威脅很大。
4、金銀首飾隨著遺體一起火化,很容易產(chǎn)生不必要的糾紛。
金銀首飾本就是貴重物品,而且這些首飾上文中也介紹了,是無法完全燒成灰燼的,只能燒軟化或者燒成金錠子或者銀錠子。
在火化結(jié)束后,當(dāng)家屬在收斂骨灰時,發(fā)現(xiàn)金銀首飾不見了,那么肯定會因為是殯儀館工作人員或者被火化工偷偷拿走了,這樣就會引起一些糾紛。
為了避免這種不必要的情況出現(xiàn),所以有的殯儀館會禁止家屬給逝者佩戴一些金銀首飾,這樣也是防止一些有心之人起一些歪心思。
火化時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南方有些殯儀館火化爐會留一個窗口,允許家屬通過這個窗口觀看火化的過程。而有的殯儀館還推出了豪華火化爐的服務(wù),家屬們可以跟火化工一起近距離觀看逝者遺體火化全過程。
所以在火化時,家屬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1、對于一些年紀偏大且身體不好的家屬、孩子、甚至孕婦不建議觀看火化過程,畢竟火化過程畫面不美好,心理防線弱的很容易受刺激。
2、在觀看時最好戴好防毒面具,做好一些防護性措施以保護自己個人健康。雖然豪華爐的密閉性要比普通爐好,在遺體焚燒時也不會有黑煙冒出,但畢竟是機器焚燒,封閉再好的機器多少也會散發(fā)出一些氣味,所以還是戴好防毒面具。
3、感情深厚的家屬最好不要去觀看火化過程,比如逝者的至親至愛,謹防在觀看時一是想不開沖動下干出不理智的事情,從而引發(fā)意外。
4、死者為大,對于一些抱著看熱鬧心態(tài)的人最好不要去。而且一般殯儀館火化室也是不允許家屬拍照錄像的,所以家屬們在觀看火化時不要拿手機拍照,這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5、通常觀看火化過程并非所有的家屬都可以去,一般殯儀館是有人數(shù)限制的,一般都是2-4人左右,不同的殯儀館收費和要求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具體咨詢當(dāng)?shù)氐臍泝x館。建議大家在交費前可以提前咨詢清楚。
結(jié)語。
人死如燈滅,死后你什么也不知道,更帶不走任何東西,把金銀首飾陪葬只是一種無謂的浪費,還會破壞老人的遺體。
所以家里老年人去世之后,一定要把他身上帶的金銀首飾取下來。
把這些東西留作紀念,才是對去世老人最好的緬懷方式!如果實在是想要把這些金銀首飾隨老人一起下葬,可以等到遺體火化結(jié)束后,把金銀首飾跟著骨灰一起放在骨灰盒里放入墓地里,這種方法既不會損壞遺體也能滿足家屬們的需求。
真金白銀取下來,然后可以給老人換一套紙做的假首飾(有專門賣的),效果一樣的。你不取也許會有別人悄悄取走。老人去世到火葬場之后也會換成紙箱做的棺材,所以遺體上留著首飾絲毫沒有意義!
一般都是可以取下來的,如果不取下來,火化后什么都沒有了的。當(dāng)然,有的人迷信不取下來的也有,其實,一個人對父母的孝順是活著的時候,而不是在死后的做作。把它取下來,可以做一個紀念的,也可以讓子女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