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究竟有什么本質區(qū)別?
偉大物理學家薛定諤的《生命是什么》系列演講(薛定諤:生命以負熵為生)已過去了三代人的時間,然而,生物學與物理學之間仍然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missing-link”(缺失的連接)
人們曾經認為,只要將生命拆分研究,直至分解到分子原子,就可以使用原子和分子的物理學來解釋一切(“強還原論”),然而,許多科學家并不這么認為,比如薛定諤曾寫道:“生物體可能涉及我們迄今尚未發(fā)現(xiàn)的‘其它物理規(guī)律’。”
這是一種“新的物理”,這種新物理將發(fā)現(xiàn)更加微妙的東西,它將物質與信息、整體與部分、簡單性與復雜性交織起來。
“當與生物打交道時,人們就能深刻地感受到物理學有多么原始?!薄獝垡蛩固?/p>
“生命力”的本質是“信息”
人們曾經認為,生命與非生命的區(qū)別,在于具有“生命力”(“活力論”)。
而從科學的視角來看,其背后的統(tǒng)一概念就是“信息”。
注意,這里的信息,與通常意義上的信息不同;這里的信息是更為抽象的概念,與物質同構,能讓物質形成生命,的一種“信息流模式”。
所以,“生命力”的本質,是包含了“物質-能量-信息”的三位一體的復雜概念,單純用“信息”這個詞尚不準確,我們中國人可以姑且使用一個幾乎與這個概念完美一致的詞——“氣”。
比如,一只剛死的老鼠和它在前一秒的化學復雜性是一樣的,但我們不會說前者活著的程度是99.9%。我們會說,它“沒氣了”,意思是說,這個生命在這個“物質-能量-信息”的三位一體的復雜概念上,失效了。
信息對這個世界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它具有“因果關系的力量”。而科學的挑戰(zhàn)就在于,如何將抽象的信息與具體的物質聯(lián)系起來。
“信息就是物質的!”——蘭道爾
人類不能直接感知信息,只能感知它所在的物質結構。
我們可以把熵看成是一種無知狀態(tài),那么,信息就是關乎你知道什么;所以,信息是熵的對立面。
無序,是大量事物聚集在一起的集體屬性,所以,說單一分子處于無序或隨機狀態(tài)是沒有意義的。無論何時,只要取平均,有些信息就會損失掉。
生命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
我們知道,僅僅羅列出生命的“屬性”,并不等同于解釋了生命是什么,但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
生命必定涉及到比原子和分子物理學更多的東西。從復雜系統(tǒng)科學的視角來看,這幾乎是必然的;我們稱這種“更多東西”的出現(xiàn)為——“涌現(xiàn)”(emerge)。
還原論的反面就是涌現(xiàn)——新的性質和原則會在更高的級別上涌現(xiàn),但這些性質和原則本身卻相對簡單,并不需要借助低級別來理解。
中科院特聘教授吳家睿研究員的《生物學是什么》一書極為精彩地詮釋了生物學的真諦,科技千里眼也做了精華解讀,感興趣的讀者可移步——生物學是什么?
生命是一個“耗散結構”
有些系統(tǒng)可以呈現(xiàn)出有組織的復雜性的自發(fā)樣態(tài),偉大的化學家普里高津(Prigogine)稱之為“耗散結構”(dissipative structure),這是一種遠離熱平衡態(tài)的開放系統(tǒng)。
生物就是典型的耗散結構,它從環(huán)境中吸收能量和物質,也向環(huán)境中放出熵,從而保持自穩(wěn)態(tài)。
“城市”和“氣旋”,也都是典型的耗散結構。
耗散結構會自發(fā)產生“對稱性破缺”,并走向“混沌”(chaos)。
生命是一個“無標度網絡”
生物學表明,生物系統(tǒng)中往往不存在簡單的因果關系,更多是一種“網絡結構”,比如下圖所示的“控制酵母菌細胞周期的基因網絡”,其中實線代表“激活”(“生”),虛線代表“抑制”(“克”)。
控制酵母菌細胞周期的基因網絡
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生命中的網絡結構并不是“隨機網絡”,而是一種“無標度網絡”,大大提升了信息處理的品質。
無標度網絡(Scale-free network),特點是“少數(shù)節(jié)點的連接數(shù)遠高于平均值”,在自然和社會中具有極其普遍的適用性。無標度網絡的結構決定了它能以分形的方式自然地擴張,與生命的演化過程高度一致。(生物學是什么?)
同樣的網絡理論也很好地解釋了生物群體(蟻群、鳥群、魚群)的行為,單個節(jié)點通過簡單的規(guī)則的大量復用,可以產生難以想象的復雜有序行為,一般被稱為“群體智能”。
納斯在他的文章《生命、邏輯和信息》中前瞻性地說:“支配信息的原則在不同層級上具有相似性,即使它們的元素完全不同?!?/p>
結語:“missing-link”的補完時代
生物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鴻溝將由“新物理學”補完,而我們正處于揭示和利用這些新物理學的偉大時代;這種補完很可能從“信息”的視角切入,從而建立一套全面的理論框架。
真正的問題是,信息究竟是一種依附于物質的事物,還是一種獨立存在的事物呢?
要知道,我們現(xiàn)在的物理定律都是關于物質的,而并沒有關于信息的。為了將生命納入物理定律的范疇,并且,為信息本身作為一種基本實體的基礎,《生物與新物理學》的作者戴維斯主張,我們需要對物理定律的性質進行徹底的重新評估。
我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還對了解人類存在的本質和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而言,意義重大。
如果生命(也許還有心靈)的涌現(xiàn)被視為自然界中注定會發(fā)生的事,這就會使我們作為活生生的、會思考的存在,擁有一種宇宙層面上的意義。
這樣的話,我們就會在宇宙中真正獲得“家的感覺”。
科技千里眼頭條號,長期致力于用最易懂的講解詮釋科技,創(chuàng)作系列科普專欄,與中國所有自我教育者一同理解科技、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