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蘋果推出了在線支付服務 Apple Pay,8 年后美國已經(jīng)有超過 90% 的零售商接受 Apple Pay 作為支付方式。
即便發(fā)展如此迅速,蘋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沒有碰利潤最高的金融服務之一——貸款,根據(jù)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這是因為蘋果 CEO 庫克擔心會影響公司的聲譽。
直到今年 WWDC 開發(fā)者大會,事實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蘋果推出了先買后付服務 Apple Pay Later,人們可以在下單選擇無息分期付款,收貨后在六周內(nèi)分四期支付完。
先買后付本質(zhì)上是一款小額貸款服務,為了保證還款,蘋果必然要審查消費者的信用與財務情況,比如 Apple ID 相關的交易數(shù)據(jù)等。
根據(jù) CNBC 報道,在 Apple Pay Later 服務上,蘋果并沒有選擇像銀行這種成熟的金融機構(gòu),而是通過子公司運營。
Apple Pay Later
以往 Apple Pay 還只是消費者和銀行之間的支付管道,現(xiàn)在有了 Apple Pay Later,蘋果搖身一變,成了放貸人,這家科技公司,越來越像一家銀行了。
先買后付,讓「年輕人」花錢如流水
先買后付(BNPL)是海外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支付方式,即人們可先下單、收貨后再分期付費,一般分為 4 期,不收取任何利息、手續(xù)費,逾期費用也比較低,大多在 10 美元以內(nèi)。
寬松的付款周期、較低的逾期費用、針對小額支付設計,對比信用卡先買后付的支付條件要寬松多了,自然會受到消費者歡迎。
再加上 Klarna、Afterpay、Affirm 作為先買后付領域的知名公司,都會在消費者下單后就為商家結(jié)清款項,減輕商家資金壓力。
在消費者和商家的雙重支持下,先買后付就如同一只猛虎入羊群,迅速成了在線支付領域的新星,Adidas、IKEA、Zara,你所熟知的海外品牌們幾乎都接入了先買后付服務
根據(jù)媒體 SFgate 報道,人們在先買后付服務 Affirm 上平均單次花費 365 美元,而 2020 年美國平均單次購物價格為 100 美元,數(shù)據(jù)基本和 Klarna、Afterpay 等公司披露的類似。
即便單次額度小,但頻率高,總交易額也就高了,SFgate 還提到 Z 世代(約為 1995 年至 2012 年出生的人)更偏向先買后付服務。
數(shù)字支付的流行,極大地降低了花錢的「儀式感」,以往花 1 萬塊,要從包里拿出厚厚的一沓錢,而數(shù)字支付僅僅需要輸入幾個數(shù)字。
支付更快,對錢的感知更弱,下單付費也就更多了。
因此,即便 Klarna、Afterpay、Affirm 等先買后付公司對商家抽成較高,接入服務的商家仍連綿不絕。
蘋果進入先買后付領域,推出 Apple Pay Later,是進攻也是防御。
PayPal 也推出了先買后付服務 PayPay In 4
Apple Pay 雖然作為支付方式被近 90% 的美國零售商家認可,接入了相應的服務,但商家支持并不代表人們會用,蘋果還是要面對 PayPal、 Klarna 等數(shù)字支付公司的競爭。
今年 3 月,蘋果收購了一家可以基于公開銀行數(shù)據(jù)評估信用的金融公司 Credit Kudos,這也被業(yè)界視作進入先買后付領域前的準備,用于加強信用審查,不同于 Shein 等電商平臺,蘋果將整個貸款流程牢牢掌握自己手中。
iPhone 和 Apple ID 賬號連接了應用生態(tài),也讓蘋果掌握了大量的消費數(shù)據(jù),將其作為信用證明加入到審核流程中幾乎是順其自然的。
按照官網(wǎng)的介紹,蘋果會在今年秋季在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上線 Apple Pay Later 服務,人們下單后可以分 4 期付費,沒有利息和其他手續(xù)費,使用之前要先完成審核,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該服務暫時僅支持應用內(nèi)消費和基于 Apple Pay 的網(wǎng)絡消費。
根據(jù)華爾街日報,Apple Pay Later 的初始額度為 1000 美元,和大多數(shù)先買后付的初始額度相同,金額小、賬期短也是蘋果一反常態(tài),愿意進入借貸領域的原因。
iPhone 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高達 51%,而 Apple Pay Later 的目標用戶正是他們。
iPhone 的高保有量以及配套的應用、硬件產(chǎn)品生態(tài)吸納了大量用戶,強粘性與生態(tài)壁壘,讓蘋果能更輕松地將這些用戶引入到 Apple Pay Later 等自營服務當中。
即便是 iPhone 12、iPhone 13 接連大賣,服務在蘋果財報中的營收仍然在繼續(xù)提升,蘋果 2022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服務類營收達 198.21 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 169.01 億美元,蘋果顯然有意讓 Apple Pay Later 為服務業(yè)務再加一把火。
蘋果此前推出 Tap to Pay,兩臺 iPhone 輕碰就可以交易,進一步降低支付成本
無論工具還是社交 app,你幾乎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每一個入口看見「借貸」服務,作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開啟者之一,蘋果也不能免俗,哪怕 Apple Pay Later 僅僅是小額借貸。
借錢,是要還的
先買后付服務對于推廣 Apple Pay 而言,就像是一艘燃料滿滿的助推火箭,用好了就一飛沖天,沒用好就只能自嘗苦果了,
Klarna、Afterpay、Affirm 等公司就是最好的案例,先買后付服務為它們占領了市場,但當潮流褪去后,問題也顯露了出來
Klarna 的官網(wǎng)有一張?zhí)貏e傳神的宣傳照片,一只擁有四個口的咖啡壺,分別向四個杯子里倒咖啡,像極了先買后付服務的定義。
圖片來自:Klarna
只是,并不是每個人的錢包,都足夠同時倒?jié)M四杯咖啡。
專門研究貸款的機構(gòu) Debthammer 曾在美國進行隨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近 32% 的人無法償還先買后付服務的小額貸款,一部分人甚至要從水電、房租費用中扣除費用抵扣,影響到了日常生活。
先買后付服務用靈活的賬期和極低的逾期費用,極大地降低了花錢壓力,人們在不知不覺間就超支了。
月初花錢有多爽,月末還錢就有多痛苦。
很快,逾期潮引發(fā)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首先坐不住的是信貸公司,Experian、Equifax 等信貸公司表示希望將先買后付的消費記錄納入個人信用報告。
蘋果雖然表示 Apple Pay Later 不會納入個人信用報告當中,但難保以后不會變,畢竟公司之外還有立法,英國政府在去年就表示將針對先買后付公司設立更嚴格的監(jiān)管政策。
先買后付火得太快,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在高速傳播方面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近幾年來類似的服務已經(jīng)走向全球,速度快到人們還沒來得及全面認識先買后付,就已經(jīng)開始超支和逾期了。
你的快遞盒是不是也「堆積如山」
盡管先買后付多為小額信貸,但并不意味風險比大額信貸低,如真的全面納入信用報告,極有可能會影響人們之后的房貸、車貸等。
消費者們要的不僅僅是下單一時爽,更是花錢有道,先買后付服務商們在鼓勵消費之外,應該提供更詳細、更顯眼的風險提示。告訴人們他們不僅僅是分期消費,更是在借貸,無論額度有多小,按期還款很重要。
蘋果曾在借貸門外躊躇了好幾年,相信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便捷的消費支付服務固然好,收支有度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