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天,亞洲液化天然氣的現(xiàn)貨,已經(jīng)快漲價到以往的10倍了,受影響最大的恐怕要數(shù)日本。一邊是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一邊是G7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日本非常務實地選擇了自己的利益,保住了俄羅斯的項目。
俄烏沖突讓整個歐洲深陷天然氣危機,亞洲也被卷進這場蝴蝶效益里。正常情況下,液化天然氣是5美元/百萬英熱,但在7月27日當天,這個價格狂飆1000%,突破了50美元/百萬英熱的大關,創(chuàng)下3月以來的最高紀錄。
液化天然氣常用于發(fā)電,冬天因為有供暖需求非常搶手,大家一般在夏天,趁著價格比較便宜的時候囤一波貨。今年情況這么特殊,主要是因為歐洲天然氣漲價了,亞洲以為日韓為代表的國家擔心歐洲囤貨太狠導致市場供不應求,就以超越歐洲競爭對手的報價買入液化天然氣。
雖然聽起來有點像內(nèi)卷,但亞洲國家的擔心不無道理。尤其對于日本而言,它非常缺乏資源,天然氣幾乎是100%依賴進口,一直是全球天然氣進口國的前二。
日本液化天然氣的進口國主要是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俄羅斯只占了9%的進口量,但這9%幾乎全部來自于薩哈林2號項目。
薩哈林2號項目在俄羅斯遠東的薩哈林島上,涉及的天然氣儲量有4000多億立方米,主要就是供應給亞洲國家的。這個項目最初的運營商,是薩哈林能源,其中絕對大股東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二股東是國際能源巨鱷殼牌,還有兩個小股東是日本三井物產(chǎn)和三菱商事。
俄烏沖突后,美歐制裁俄羅斯,殼牌寧肯損失至少50億美元,也要退出薩哈林2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居然沒松口,表示不會退出薩哈林2號,看來也是真的非常需要這份能源。但他也強調(diào),會遵循G7方針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日本也擔心突然被俄羅斯斷氣,開始尋找其他外援。一位日本官員說,現(xiàn)在液化天然氣是嚴重供不應求,日本在現(xiàn)貨市場買替代品,得至少花10億日元,這都不一定買到夠用的量。
無論是天然氣還是石油,日本幾乎都不能自給自足,誰會是它在俄羅斯之后的退路呢?
日本政府方面協(xié)同美國勸中東增產(chǎn)石油。拜登7月的中東行是帶著任務去的,結果只能說有收獲,但不完全有。8月3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宣布9月石油增產(chǎn)了,但增產(chǎn)幅度一天10萬桶,只夠全球需求量的千分之一,也是史上增產(chǎn)百分比最小的一次。在業(yè)界人士看來,這對拜登政府的侮辱性極強。
日媒報道稱,日本政府還考慮提供財政上的支持,多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以代替俄羅斯的。但尷尬的事來了,這樣日本就要和歐洲直接競爭了。日本本來是答應美國,要用自己的天然氣“余糧”,幫忙支援歐洲的。
而且美國的能源巨鱷其實也不想增產(chǎn)天然氣,高溫導致能源產(chǎn)業(yè)用工荒,增產(chǎn)意味著掙到的錢要用在工人的工資和福利上,而不是流進自己的腰包,也不能用于還債。
指望不上美國,日本恐怕還是要回歸到俄羅斯的懷抱。不過6月30日,普京簽總統(tǒng)令,要成立新公司全權接管薩哈林2號,這意味著2家日本可能要被迫退出了。擺在日本面前的,只有2個選擇:是繼續(xù)跟著美國制裁俄羅斯,還是先顧好切身利益?
8月4日,日本政府給出了答案,還是薩哈林2號比較重要。日本政府表示:日本維持薩哈林2號權益的方針不變,要確保液化天然氣的供應穩(wěn)定。
考慮到G7的團結性,日本內(nèi)閣官員其實早就為不放棄薩哈林2號的結果找補過了。5月15日,日本內(nèi)閣官房副長官木原誠二說,會在必要時考慮,怎么應對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和加強對俄制裁。
美國沒有為日本提供切實的利益,日本當然要為自己打算,顧不上G7的團結性也是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