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水洞是聞名世界的旅游圣地,每年都吸引著各地的游客前來旅游,但是你知道她最初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嗎?又是如何勘察的嗎?讓你想不到的是,最初水洞還有作為軍事用途的打算。
1962年,本溪的駐軍受領(lǐng)任務,對本溪水洞進行了細致的探查,下文這篇內(nèi)容就是當時勘察水洞的人員于上世紀80年代的回憶錄,今天分享給廣大的網(wǎng)友們:
盛夏的一天,我乘專車直達謝家崴子水洞(注:即現(xiàn)在的本溪水洞)。當我跳下車,便頓覺進入了仙境。我興致勃勃,噌噌地踏上了洞口平臺,簡直是眼花繚亂:一排排乳白色的柵欄秩序井然,攝影師忙個不停,導游員指揮著出入口兩排“長龍”;昔日的沙石灘,今日成了鬧市,商店、餐廳、市場,吸引著來自四海的人們。
真是名不虛傳,這里確實是牽人魂魄的旅游勝地,古洞遺干秋,名勝傳萬里呀!
我這個二十年前曾親自勘查過水洞的人,充滿快慰,思緒飄然。
當年,這里羊腸小道亂石橫臥,一片荒野雜草叢生,洞砬頭虎視眈眈,寂靜山谷不見人煙。
如今人們終于從那條崎嶇的山路上,踏入了繽紛迷人的世界……
許久,我這顆激動的心才稍稍平靜下來。
(謝家崴子村)
讓我來講一段二十年前的故事吧:
一九六二年四月,我們五人接受了軍事工程的勘查任務,對“臥龍洞”、“老媽子洞”等本溪地區(qū)三十多個自然洞穴進行了詳細勘查。唯獨謝家崴子水洞,由于受到器械的限制而未能進行。
六月底,部隊首長批準我們對謝家崴子水洞實施勘查。
開展廣泛的社會調(diào)查
我們首先深入到三架嶺、謝家崴子、小市、香磨等地開展了廣泛的社會調(diào)查,搜集有關(guān)資料和民間傳說。
有的說:這個洞里有一條蛇,金黃色,長著紅冠子,足有三丈多長,它生存在旱洞的大井里面,夏季經(jīng)常爬出洞外曬鱗,過去不少人在旱洞里儲藏冬菜,自打發(fā)現(xiàn)有這條大蛇,誰都不敢進去了。
(這個水洞上游的富家樓水洞,現(xiàn)淹沒于觀音閣水庫下面)
一個老鄉(xiāng)告訴我們:他一次上山打柴,看見兩個大黑熊順著干溝子下來,進洞子里去飲水、洗澡。后來,每到冬天,這兩個熊瞎子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水洞里。
很多群眾都說:多年來普遍傳說著角龍的事兒,角龍一般生存在深山古洞的深水區(qū),這個水洞里就有兩個大角龍,它倆一翻滾,洞口的水就咕嘟咕嘟地往外冒,還說小日本進洞勘查,一條船坐五個人,被角龍打滾搞翻了,五個人也被角龍吃掉了……
謝家崴子的群眾普遍傳說:水洞西側(cè)有個旱洞,那里有很大很深的水井,早些年有人向井內(nèi)扔苞米核,次日從臥龍水洞流出去,這就說明從謝家崴子到臥龍有一條五六十里地的地下長河……
(臥龍村水洞)
謝家崴子村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告訴我們說:古往今來傳說很多,但誰也沒見實情,要想知道底細,非得找到進過洞子的人不可。我年輕時聽老人說,在清末年間有三位仙人乘一條石船從謝家崴子水洞進去從臥龍水洞出來,他們成仙得道,其中有兩個道士去西天取經(jīng)去了,剩下一個道士由于心不誠,留在三架嶺廟上修身養(yǎng)性,后來聽說他回老家臥龍崗去了,他姓王,名道修。
我們終于在紅旗溝找到了這位百余歲高齡的老道士,他已耳聾眼花,費了很大勁才從斷斷續(xù)續(xù)的談話中得知,三仙人地下行宮修仙成道的傳說,是他師父講給他們的,他未曾同路而行,知其言而不曉其境,民國初期,他的師父欲行西天取經(jīng),后來杳無音信了。
在小市鎮(zhèn)有一個姓王的老人介紹說:小日本垮臺前不久,在水洞勘查時,我的老鄉(xiāng)李長林進洞給送過飯,但這人后來的去向我不知道。
經(jīng)過許多周折,我們終于在田師付煤礦勝利廠(即坑木廠)找到了李長林同志,他聽說我們要勘查水洞非常高興,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了許多洞內(nèi)情況。
李長林介紹說:
一九四四年春天,小鬼子從我們礦調(diào)出一批工人到謝家崴子修倉庫,我被留在工地做飯,不久從東京來了一批地質(zhì)大學生執(zhí)行勘測水洞的任務,我時常擺船往水洞里送飯,看到日本人畫圖,寫著《半洞穴式倉庫建設圖》,后來得知日本人打算把大批橡膠貯入洞內(nèi),“八·一五”光復前,由于倉庫未建成而放一把火把橡膠等物資全燒掉了。
我進洞看到的,這個洞子很大,究竟有多長我也不知道,洞頂有高有低,石壁很規(guī)整,但有許多鐘乳石由上垂下,甚至有的接觸到水面。
洞里有條暗河,深度不一,有的地方一米多深,最深的地方有三米多,水從洞里往外流,流速不大,水質(zhì)很清,能見到底。洞里空氣很好,就是氣溫較低,夏天還得穿棉衣。
開始進去很害怕,其實除了洞口有許多燕蝙蝠外,什么動物也沒見到過。
(臥龍村水洞)
日本人曾議論過,深山古洞的深水處是角龍生存的地方,他們也曾用炸藥炸過,但什么也沒炸出來。至于毒蛇可能有,見日本人在石壁上摳下來一些“冰靈”,說是治紅傷有特效。
你們進水洞不必擔心,如果需要,我愿為你們帶路。
李長林同志還詳細介紹了許多情況。從而,排除了一些離奇的傳說,為我們探查水洞提供了可靠資料。
首次冒險探查水洞
為了保證探查的絕對安全,我們進行了充分準備,制定了應變措施。
我們組成探險偵察小組:作訓科長丁大清為組長,成員有作戰(zhàn)參謀吳云鵬、偵察參謀孟紹祥、戰(zhàn)勤參謀張寶臣、測繪員二人,另派一個加強班,擔負各項勤務保障。
探險偵察小組,配備有橡皮舟五艘和發(fā)電機、電緣線、網(wǎng)罩燈、氧氣包、防毒面具、防化衣、交換機以及輕機槍兩挺、沖鋒槍、手槍各十支、手榴彈三箱,運輸車、摩托車、救護車各一輛。
我們于七月二十日上午十時開赴到謝家崴水洞洞口。當我們跳下汽車,即按分工開始了進洞準備工作,接通照明,給橡皮舟沖氣,架通電話等。
偵察人員著裝完畢后,在洞口羊腸小道上排成一列橫隊,丁科長嚴肅地站在隊前,檢查了每個人的著裝,然后說:“進洞后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要切記沉著、冷靜,按照處置方案果斷行事,一切行動聽從指揮?!?/p>
然后,我們分三個小組抬起三艘橡皮舟下了水。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用力劃著小舟前進!洞里漆黑,寒氣襲人,行進不到百米,了科長發(fā)出了停止前進的信號,只見他蹲在舟頭,左手舉起照明燈觀察了一陣子然后叫道:“機槍!”
我順手抱起機槍答:“到!”并拉開槍機子彈上了膛。丁科長下達了射擊命令:“正前方,長點射,放!”
我扣壓扳機,一氣發(fā)了三個長點射;其他人員也噠噠地打了一陣沖鋒槍。槍聲回蕩著,轟鳴震耳,過了一分鐘之后,我們靜悄悄地等待有什么反應,但只聽到洞頂上的水滴發(fā)出的滴滴嗒嗒的響聲,別的什么動靜也沒有。
這種射擊行動叫作火力偵察,同時也起到震懾作用,并驅(qū)趕動物。
“繼續(xù)前進!”
我們按照丁科長的命令,劃舟前行,走走停停,聚精會神地觀察著。
這里的美妙奇景吸引著每個偵察員,通信班長不斷用電話向洞外值班員介紹所見的情況,大家時而發(fā)出新奇的笑聲。
當我們停下小舟,水面平穩(wěn)之后,只見那像屋檐冰掛似的鐘乳石映進明澈見底的地下長河,同志們不斷驚奇地感嘆:“?。≌媸敲罉O啦,這里簡直是地下水晶宮殿?!?/p>
人們常以“天外有天”來形容太空之美,而在這處地球的腹腔里,卻難以找到形容它美的詞匯來。
當我們行進約一個小時后,只聽到嘩嘩流水聲。
“注意觀察!”我們按照丁科長的口令舉起燈向前方凝視。
這時橡皮舟頭已經(jīng)接觸陸地,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啊,到頭了!”
丁科長手持照明燈一個箭步跳上了岸,我們也先后上了岸,經(jīng)觀察這是座圓形小島截斷了水路。
丁科長領(lǐng)我們繞島環(huán)視,這里洞頂高極了,向上看去模糊不清。
丁科長順手揀起兩塊石頭敲打著說:“這座小島是一次大塌方堆積而成的,但時間很久了,況且是石灰?guī)r,堅硬得很,大家不必擔心,現(xiàn)在可以在這里休息一下?!?/p>
這個地方別具一格,地下長河繞島而過,形成兩個小瀑布,有節(jié)奏的流水聲恰似一首永遠彈奏的協(xié)奏曲。
丁科長催促大家吃點東西,喝幾口酒取取暖。
丁科長坐在小島的最高峰,端起軍壺喝上一口酒,然后風趣地說:“這里可是神仙呆的地方啊?!?/p>
稍稍休息后,我們又出發(fā)了。
我們拾起橡皮舟越過小島,繼續(xù)劃舟前進。一路上忽而碰到自上垂下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忽而小舟觸到水下礁石。不知遇到多少險阻,都在丁科長的機警指揮下而安全通過。
當行進約兩個多小時后,像皮舟突然失控,打起轉(zhuǎn)兒來。經(jīng)觀察橡皮舟是隨著水的旋轉(zhuǎn)而旋轉(zhuǎn),橡皮舟規(guī)律地向右轉(zhuǎn)。
丁科長他沉著冷靜地向二號、三號舟擺擺手喊道:“把纜繩甩過來,向我靠擾?!?/p>
我接過二、三號舟的纜繩把三個橡皮舟并排捆成一體,結(jié)果舟的轉(zhuǎn)動緩慢了。丁科長手持撐桿,這捅一下那捅一下,又舉起撐桿向河底探去,三米長的撐桿全沒進水里仍探不到河底。
丁科長判斷說:這是個水源地,水是從不同方向的地下反上來的,形成了旋渦,絕不是什么角龍翻浪。從水的旋轉(zhuǎn)力來看,是雨季水多造成的,如過了雨季這里不會有旋渦,其水源不是地下水,很有可能是這座山的南端有一條香磨河漏進來的水,所以只要河水不干,洞內(nèi)就必然長流水。當然我們下一步還要進行水文勘察。
我們前后用四個槳劃舟前進,我們舉起照明燈又向前方駛出不到三十米,水路中斷了,于是拋了錨登上了陸地。
經(jīng)觀察,原來洞子到頭了。
我們分別四處察視,發(fā)現(xiàn)有各種不同形狀的小溶洞或裂口,有的地方還嘩嘩地流著水。
丁科長把大家召集起來說:我們已走到頭了,對那些小的溶洞不要硬往里鉆了,這里的石質(zhì)變化比較大,很容易塌方。我們進洞偵察的任務可以說已經(jīng)完成,現(xiàn)在上船迅速撤出。
經(jīng)過實地偵察,索取了大量資料,為下一步勘查工作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分組進行科學勘察,遭遇險情
部隊首長和沈陽軍區(qū)司令部、后勤部首長對這座洞穴很感興趣,并對勘查工作也十分重視,指令組織了二十人的勘查隊,于八月八日開赴到本溪縣商業(yè)學校扎營,按計劃開始了勘查工作。
我們的勘查工作分成地形、地質(zhì)和水文等三個勘查小組,從洞外向洞內(nèi)逐段進行全面勘查。
當時,我負責地形勘查,我們這個組任務很重,開始運用水平儀測量,盡管采取了許多辦法,橡皮舟還是固定不住,無法實施水平儀測量。
經(jīng)研究又采取了用平板儀等簡便器材,運用交匯法、丈量法等手段,測出水洞的走向、高度、長度等各項數(shù)據(jù),地質(zhì)組采集布局石樣進行化驗分析,得出各項目的結(jié)論;水文組測出水量、流速、深度等資料。
勘查工作開始是很順利的,當進行到第五天的時候,曾發(fā)生一次險情。
當時我們正在緊張的作業(yè)中,只聽到前方發(fā)出“咕咚”、“嘩啦”兩聲巨響和和求救的呼喊聲。
我們組的同志立即劃船沖了過去,只見地質(zhì)組的橡皮舟破漏了,勘查人員全部落水。
我們把落水的三名同志救上了船。
原來,他們劃舟前進時遇到一個大鐘乳石自上垂下,把舟停在鐘乳石下面,有個隊員站在舟上摟抱著它,一個同志好奇地用錘子敲打著說:“這玩藝不是一個大冰溜子嗎!”
正在敲著,鐘乳石突然斷了半截,尖尖的鐘乳石垂落下來擊穿了橡皮舟,人也隨著落了水。
地質(zhì)組還介紹了他們發(fā)現(xiàn)多處險情,有些鐘乳石有裂痕,有的洞頂、洞壁存有易落石。
水文組的同志們也發(fā)現(xiàn)有多處礁石距水面僅有三四十公分,容易劃破橡皮船。
這些不安全因素對我們的勘查作業(yè)帶來很大的威脅,必須采取措施,清除險障。
第二天,丁科長率領(lǐng)我們五人清障組進洞視察險情、并逐次標劃出險區(qū)、險段和標號,還逐項研究了清除方法。第三天,我們帶上爆破器材進洞,逐處實行爆破,全面清除險石。完成清障后又開始了勘測工作,經(jīng)過二十多天的艱苦工作,取得了大量資料。
我們地形組繪制了水洞的地形圖、平面圖、斷面圖;地質(zhì)、水文組也搞了一堆圖表和文字資料等。
這次勘查工作盡管因軍事需要而嚴格保守秘密。但是,新聞工作者還是搞到了情報,并在《內(nèi)部參考》上刊登了“本溪駐軍某部,發(fā)現(xiàn)并勘查了一座巨型自然洞穴”的消息,把這個水洞說得神乎其神。
這次鋤查士作也為后來的人們研究大自然,探索地質(zhì)變遷打開了大門。
后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放棄了軍事應用意圖,經(jīng)過國家開發(fā)建設,水洞成了今天這樣聞名中外的游覽勝地。
作者:吳云鵬,首鋼吉林柴油機廠教育處干部。
關(guān)注家鄉(xiāng)歷史,傳遞家鄉(xiāng)典故!歡迎朋友們轉(zhuǎn)發(fā)分享,關(guān)注支持。投稿請私信。#本溪頭條##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