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大衛(wèi)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正是孩童時代,幾乎整天混在大海里,渾身上下讓海風吹拂和日光親吻鍍上鐵蛋色,街坊鄰居都叫我“?;熳印?。暑假,我?guī)缀跆焯炫菰诤@?,趕海自然成了一件美好的盛事。
“每逢初一、十五正晌干”,即退大潮,海水退出近百米,平坦而且留有海浪波紋的海灘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這正是踩摸大人巴掌大小的“馬蹄蛤”的最好時機。
“馬蹄蛤”圓圓的酷似大馬蹄,踩摸時有三種方式。
一是腳踩。在沙灘上找尋沙眼,“馬蹄蛤”就在沙眼下面,當你踩到它時,沙眼里冒出小泡泡,內中有貨肯定無疑,再用腳用力碾磨幾下,馬蹄蛤就亮相了,有時一個沙眼里竟有倆大馬蹄蛤。
二是水中摸。馬蹄蛤有的分布在稍靠里的海水中,水清時看著海底連踩帶挖,收獲是肯定的了。
第三種方式到深水探摸。我自制了一個土水鏡,用木板釘制一個小方斗型的小框,在斗底鑲上一塊方玻璃,四邊用鑲玻璃的膩子密封,以防透水。有時海浪拍進水鏡,模糊了視線,將水倒出即可。
“三管”齊下,每次小半簍海貨,甚至還有螃蟹、瓷蛤、飛蛤之類。煙臺海蛤味道特別鮮美,是我們首選的海中獵物。
那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初夏,正趕上星期天退大潮,煙臺山下淺灘一片“飛蛤”,用手撈挖效率太低,我索性從家里拿來拾草的竹耙子,倒過身子耙拉。那一潮,我和老同學每人拉了近50斤“飛蛤”,回家分給鄰居,還剩了些,蒸熟,扒肉曬干,以后做美味佳肴的佐料。
記得有一次,我去現(xiàn)在的月亮灣附近,那時那邊是趕海的豐盛區(qū)域,礁石多,淺灘海物集聚得特別豐盛。
我游著水進了稍遠的大礁石,戴著線袖套,扶著自制的水鏡,必要時扎個猛探尋海底的情況,常常與大螃蟹捉迷藏打游擊。
捕捉螃蟹要掌握技巧??粗π犯吲e兩只蟹鉗向你進攻之時,你萬萬不要與它較勁,它夾你一下,是死不松口的。應從它的的背面先將其按倒,再用兩指捏住它的身子,它就會老實就范。開始我讓它的兩鉗夾得生疼,有時還出血??芍^在血的教訓中,自己總結一套捕捉螃蟹的巧妙方法。
后來有一潮,我趕了大約有半塑料編織袋子個頭大小不一的40多個螃蟹?;丶艺泻羿従樱_鍋蒸熟,拎上高度白干小酒壺,就上生猛海鮮,喝著小酒咂咂有聲,美餐一頓。
現(xiàn)在萊山區(qū)遲家海邊淺灘,當年一片礁石。退潮后,礁石中的泥沙間儲藏大量“紫泥蛤”。我家一個老鄰居,是位退休女職工,拐著小簍,帶上自制的小鐵扒(粗鐵絲,三爪為好)、連同小板凳,不太挪地方,半小簍收獲還是少說了。這種小蛤特別鮮,是做打鹵面的特好佐料。
就在這里,我抓到一個藏在海菜里的八帶蛸,裝進自己編制的塑料網(wǎng)兜。以后發(fā)現(xiàn)八帶蛸不見了,細找,它竟然以縮身之術“越獄”在外,我靈機一動,幸虧布袋里有方小手絹,將其包裹在里面,系上死扣,帶回了家。
夏末秋初,我和鄰居在東炮臺月亮灣的海面上,趕到一個碾盤大的大海蜇,肉質豐厚,足有二百斤。我們用尖利礁石小心翼翼把它的頭鏟掉(其頭部蜇人,放出的毒液會蜇死人的)。我們兩個人出了大力才把這個大海蜇弄回家,鄰居家家戶戶涼拌海蜇,又是一頓美餐。
難忘一次隨著漁民的小船去了趟芝罘擔子島趕海。登岸后,發(fā)現(xiàn)島旁東岸有一條一米長、七八平方米的礁石,只是見到上面鋪有不平坦的海菜,估計有景,踏上一看,竟是一個偌大的海螺床,我喜不自勝,一次收獲50多個大海螺。
大風潮來臨,港城人是聽得到的,這也是大海的呼喚。每逢如此,大家只是準備好盛海貨的家什即可。特別是冬季,遇上大風潮,潮水一般退得很大,潮印子上大海捧出一片豐盛的海餐盡情盡意奉獻給海邊的人們。有海參、各種大小不一的蛤蠣、海帶、海毛菜、海龍、海馬、海波螺、海蒿子、大量海草、大滾蠣、海腸子、海蟶子,甚至也有各種魚類等等。此時趕海,那種豐收的喜悅,只能向大海鞠躬致謝和感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