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時代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反應在人的壽命上,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由新中國成立時的35歲、1978年的68.2歲,提高到2020年底的77.34歲。以前是“人活七十古來稀”,現(xiàn)在70歲、80歲還只能算是進入老年行列,90歲以上的大有人在,百歲老人也已隨處可見。
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長壽的人很多,短壽的人也不少。在這些短壽的人當中,有的是由于車禍、溺水、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所致;有的是由于自己失去生活的激情和動力而輕生;但還有一些,則是由于缺乏生活健康知識,患上了難以治愈的疾病,而不幸撒手人寰,給家庭造成難以承受的痛苦。
雖然人的壽命目前總體在不斷延長,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人的健康也不例外,更有其復雜的規(guī)律性和現(xiàn)實性。從有關資料顯示,人30歲以前,身體基本呈現(xiàn)的是逐漸上升的過程,越來越健壯,越來越強勁。30歲-50歲,基本處于穩(wěn)定期,所以這段時期是人工作出成績的最好階段,也是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個人理想的最佳期。而從50歲開始,人的各項肌能會逐漸開啟衰減的過程。
這個衰減過程是“由慢變快”的過程,并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步加快。比如,人頭發(fā)的變白問題,除個別人提前外,大部分人從50歲開始逐步出現(xiàn)白發(fā),頭幾年不是很明顯,5-6年后就會成為“花白”,再過5年左右,基本就“全白”了。這就是規(guī)律,大多數(shù)人沒法逃出。
鑒于此,人到了50歲,就應當注意對自己身體的養(yǎng)護。就像一臺機器一樣,已經(jīng)進入需要修理的時候了,如果不修理,那肯定就要出問題。所以,50歲以后,就要學習并積累一些養(yǎng)生的知識和方法,科學養(yǎng)生,理性養(yǎng)生,千萬不要輕信江湖騙子的胡言亂語,否則只能是人財兩空。
今天,就跟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人50歲后的養(yǎng)生秘訣。那就是做到“6個適當”。請大家繼續(xù)往下看。
第一,適當運動鍛煉
現(xiàn)在大家都說“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長壽的最佳捷徑”“一天不運動,渾身就發(fā)硬;兩天不運動,身體就變重;三天不運動,感覺就有病”,等等。看來運動對于人的身體健康確實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到處旅游,東看看,西逛逛;有的人“早跑步,晚爬山,忙了兩頭忙中間”;還有的干脆到體育館,打球、游泳、器械健身。
人到50歲以后,鍛煉、運動雖很有必要,但一定要適度,否則物極必反。有位同事,剛剛50來歲,爬山那真叫一絕,早上一趟,晚上一趟,基本雷打不動,每天運動量大約在3萬步左右,微信運動群常年基本沒人能超過他。兩年后,他感到右腿膝蓋有點隱隱約約的疼。他也沒管它,繼續(xù)操練。直到有一天疼得厲害了,有點不太敢邁步了。到醫(yī)院一查,診斷結果“3個+”。一問才知,一個加號是有點炎癥,需注意;兩個加號是骨滑膜受損,需靜養(yǎng);三個加號,膝蓋骨嚴重受損,快廢了??磥斫窈笊仙绞菬o緣了。
第二,適當營養(yǎng)滋補
現(xiàn)在市面上各種營養(yǎng)品琳瑯滿目,也鬧不清到底該吃什么補品。實際上,還是古人那句話,糧食是最好的補品。千萬不要亂補。
有一鄰居老兩口,特別信奉各種各樣補品,凡是有來推銷營養(yǎng)品的,倆人都是積極分子,每場必到,每到必買,每買必吃。老兩口的退休工資基本每月不剩。不到三年,老太太得了偏癱,老頭子得了癡呆。正常人不到70歲應該還到不了這種狀態(tài),醫(yī)生說就是亂補的結果。
第三,適當交際應酬
現(xiàn)代社會的人基本劃分成了兩種狀態(tài),中老年人都喜歡交際應酬,年輕人反而大部分都在忙上網(wǎng),網(wǎng)絡成了年輕人的最愛,只要一有空,基本手機不離手,就是走路、吃飯也在玩手機,打游戲,看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中老年人則熱衷于同學聚會、戰(zhàn)友聚會、老鄉(xiāng)聚會,等等,樂而不疲。還有三人一伙、五人一堆、十人一塊,來到各個景點,拍抖音、刷視頻、亮歌喉。
人到了50歲以后的年齡,玩點、唱點、吃點、喝點都沒問題,問題是要適量,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做那些遠遠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比如,過山車、玻璃橋、蹦極、摩天輪、懸崖徒步行,等等,都要有選擇性地玩,不要別人上你也跟著,別人體驗你也趨同。否則,一旦出現(xiàn)高血壓、膽量小、恐高等問題,就容易引發(fā)悲劇。近年來的同類教訓已經(jīng)不在少數(shù)。
第四,適當控制工作量
現(xiàn)在的人都感到壓力大,農(nóng)民工亞歷山大,工人更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連老小老板們、演員們、唱歌的,等等,都感到壓力空前,稍有不慎就成了“白忙活”。為了自己的家庭,更為了自己的事業(yè),很多人在殫精極慮,更有人奮不顧身,時間恨不得拉長一倍,身體恨不得長出“十只胳膊”。
但這種無節(jié)制的加班加點,無控制的耗費精力體力,對身體的損傷是非常大的。近年來先后英年早逝的三株口服液老總、“每天五分鐘”健美女神、養(yǎng)生大師,還有工作在各個崗位的公司經(jīng)理、科技人員、醫(yī)護人員,等等,真的需要大家深思,值得大家驚醒。
第五,適當控制情緒
情緒對一個人的健康非常關鍵。我們經(jīng)常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鏡頭:一家人正在討論一件事,每人各執(zhí)己見,這時,由于孩子的一句話或做的一件事,父親勃然大怒,不一會兒,老頭便心臟病急發(fā),然后就是打120進行急救。這就是典型的情緒性陳病復發(fā)的案例。這說明這位父親的情緒控制力非常差,以至于徹底失控的結果。
人過50歲后,身體就會慢慢出狀況,不是有這病就是有那病,反正總是有些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只要控制好情緒,別去激發(fā)它,一般沒有問題,但如果情緒控制不好,結果是會很糟糕的。再者,50歲以后,就要有意識地涵養(yǎng)自己的性情,真正做到處變不驚、遇急不亂,三思而行、沉著應戰(zhàn)。遇到壞事保持鎮(zhèn)定心不煩,有了好事用平常心態(tài)去觀看,則足矣。
第六,適當操心費力
中國的老年人都有個毛病,就是總為自己的下一代甚至下兩代操心費力,能多掙點就多掙點,能多干幾年就多干幾年,就怕別人說自己不如別人努力,就怕自己的孩子生活不如別人幸福,能幫一點是一點。但往往忽視了“自己已經(jīng)是年過半百的老人”這一現(xiàn)實問題。
近期就發(fā)生了這么一件事,一位50多歲的農(nóng)民工,到一單位工房頂清理淤堵的樹葉,他自認為自己身體好,也就沒有實施任何的防護措施,結果因為忽然的眩暈而從房頂?shù)粝?,頭部直接撞擊水泥地而身亡。
還是那句話:“年齡不饒人”。有些事情該認就得認。有些50多歲的人,還照常去打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籃球,等等,拉傷胳膊腕的、拉傷大腿筋的大有人在,甚至還有拉斷蹄筋的。這都是“干了超出年齡能干的事”的結果。
總之,50歲就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整個身體在“走下坡路”了,要正確認識這個年齡的正確養(yǎng)生方法,“方法對頭,萬事不愁”。
但愿各位都要正確認識人生,科學滋養(yǎng)人生,努力發(fā)揮出人生的最大價值,為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彈出自己最美妙的旋律、音符和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