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做對了一件事情!
長征時期的毛澤東
1935年元旦,
毛澤東提出紅軍繼續(xù)向西并立刻搶渡烏江、攻占遵義的主張,
獲得了大家的贊同。
1935年1月2日至6日,
中央紅軍按照毛澤東的主張西渡烏江、攻占了遵義。
毛澤東的主張很快就被事實證明是正確的——
蔣介石搞丟了目標,
不知道中央紅軍往哪里去了,
只好命令軍隊整訓待命,
借此機會,
中央紅軍得以進行短暫休整。
這時,
王稼祥提議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他的提議得到了毛澤東和張聞天的贊同和支持。
紅軍每次休整都要及時總結(jié)經(jīng)驗和吸取教訓,
但這次,
似乎只有慘痛的教訓亟待吸取——
整個隊伍被慘重的失敗壓抑得喘不過氣來,
大家要求撤換領導人的情緒越來越強烈了,
因為誰都知道自己參加革命可不是為了毫無意義地在戰(zhàn)場上送死,
而是為了將來革命能勝利,
大家不圖名、不圖利,
唯一的就是圖將來窮人能有屬于自己的天下、能有個光明的未來!
假如大家都認為再這么走下去只會是死路一條,
那就沒有人還會再跟著走下去了!
現(xiàn)在的中央紅軍既有之前在毛澤東和周恩來、朱德領導下的前四次反“圍剿”勝利的經(jīng)驗,
更有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瀕臨絕境的慘痛失敗的教訓,
到了該作出選擇的生死攸關(guān)的時刻了!
根據(jù)組織原則,
王稼祥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提議是有效的,
博古知道,
在這次擴大會議上,
他需要解釋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慘痛失敗是怎么導致的,
他知道一場激烈的爭論必然不可避免,
但他到這時仍然不想坦率承認是因為自己的指揮錯誤,
他要給自己找個合理的理由;
他也不想讓自己的權(quán)力在這次擴大會議上落入他人之手,
所以他急著尋找支持者。
為此,
一直支持博古的鐵桿粉絲政治局候補委員凱豐甚至曾幾次找聶榮臻談話,
要求聶榮臻在會上支持博古,
但遭到了聶榮臻的拒絕,
凱豐也不想一想,
博古等人差點斷送紅軍和革命,
聶榮臻怎么可能支持博古?
遵義會議期間的張聞天(右)和王稼祥(左)
1935年1月15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
參加這次會議的共有20人,
第一個層面是政治局委員6人:
博古、周恩來、張聞天、陳云、朱德、毛澤東;
第二個層面是政治局候補委員4人:
王稼祥、鄧發(fā)、劉少奇、凱豐;
第三個層面是紅軍總部和各軍團負責人7人:
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和李卓然;
第四個層面是中央秘書長鄧小平、軍事顧問李德;
第五個層面是列席人員翻譯伍修權(quán)。
當時的主要負責人仍然是博古,
所以會議仍然由博古主持。
博古在會上作了報告,
他承認了失敗,
但他認為失敗的原因是敵人太強大了。
坦蕩的周恩來主動承擔了責任,
他承認失敗的原因是指揮錯誤。
張聞天作了反報告,
所謂的反報告就是否定博古的報告。
緊接著是毛澤東作了長篇發(fā)言。
毛澤東依舊如往常一樣言辭犀利而又深刻,
他毫不客氣地指出,
在博古領導下,
從第五次反“圍剿”以來就犯了三大錯誤:
進攻時的冒險主義、防御時的保守主義和突圍時的逃跑主義,
他的話是有強大而又有說服力的證據(jù)的——
在第三次反“圍剿”時敵我兵力對比為10比1,
是第五次反“圍剿”時敵我兵力對比的兩倍,
紅軍還不是大獲全勝嗎?
也就是說,
事實證明,
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慘重失敗沒有任何借口,
根本原因就是指揮錯誤!
毛澤東并沒有糾結(jié)于怎么算前面的壞賬,
他把大家的希望更多地放在了今后的軍事行動該往哪個方向走,
他把自己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告訴大家,
這就是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做對了的最關(guān)鍵的事情——總結(jié)失敗的教訓、指明前進的方向,
而這件事情除了他沒人能做、也沒人能做對。
毛澤東發(fā)言完畢后,
王稼祥從擔架上爬起來發(fā)言對毛澤東給予了鼎力支持,
他的鼎力支持對毛澤東來說分量是非常重的,
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油畫作品《遵義會議》
我們?yōu)槭裁纯偸钦f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有多么重大,
因為,
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一下,
從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之初,
直到遵義會議之前,
幾乎所有重大決策全都是在共產(chǎn)國際的操控或影響下作出來的,
只有這次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chǎn)黨真正第一次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事情,
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真正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選擇自己的領袖,
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慘痛失敗的教訓太深刻了——
經(jīng)營多年的革命根據(jù)地丟了,
中央紅軍損失了三分之二,
中國共產(chǎn)黨軍民數(shù)以十萬計人的生命犧牲了,
這才開始擺脫了共產(chǎn)國際的操控,
此后,
中國共產(chǎn)黨再也不欠共產(chǎn)國際什么了,
可以獨立自主地走自己選擇的道路了!
遵義會議最終的結(jié)果是,
絕大多數(shù)人都選擇了支持毛澤東,
道理和原因很簡單,
當大家都被籠罩在失敗和死亡的濃重陰影之下,
誰不愿意選擇能給大家?guī)砩鷻C和勝利的毛澤東呢?
歷史是公平的,
從一開始天平并沒有單獨偏向毛澤東這邊,
而是給過其他領導人機會,
比如博古,
歷史給了他機會,
讓他領導紅軍,
結(jié)果他卻差點葬送紅軍;
歷史也給過周恩來和張聞天機會,
他們雖然沒能成為最高領導人,
但他們作為常委之一,
也沒有能力指明革命的道路和前進的方向。
既然博古等人差點葬送紅軍,
既然周恩來和張聞天等人沒有能力指明革命的道路和前進的方向,
那么這個歷史重任就自然地落到了毛澤東的身上,
因為只有他有能力挑起這個歷史重任,
只有他能為大家指明革命的道路和前進的方向。
此后,
他用他的實力以及他的正確向大家證明,
在成為黨的最高領袖這個問題上,
已經(jīng)沒有人能同他競爭了。
遵義會議的結(jié)果是毛澤東被選為政治局常委,
周恩來是軍事上的最高負責人。
雖然此時,
最高領導人還不是毛澤東,
但已經(jīng)在事實上開始確定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quán)了,
這也就意味著,
遵義會議選擇了毛澤東,
而不是任何其他人來帶領大家走出困境、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