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歲月的年輪中走過春來秋往,才懂得了行走于茫茫人世間,難免遭受一些挫折,但正因為經歷過這種風吹雨打和傷痕累累,才更渴望生命波瀾不驚的安穩(wěn)狀態(tài)。
“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多一分淡泊,少一些紛擾;多一分清閑,少一些爭斗,漫漫人生就會收獲更多美好。
當你感覺心情煩悶,一地雞毛的時候,不如一起來讀讀下面這五首詩,或許會讓你豁然開朗,依然心存美好。
1、行香子·述懷
蘇軾 〔宋代〕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在一個空氣清新的夜晚,月光像白銀一樣灑落下來。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對月。一切名利都如浮云一般,徒然勞神費力。人這一生如白駒過隙、擊石迸火、黃粱一夢一樣短暫。
雖然有才學但沒人賞識,無所施展。倒不如無憂無慮、天真快樂的生活。什么時候能歸隱田園,做一個閑散之人,每日彈琴、飲酒、賞玩山水,享受當下的美好自在。
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如果執(zhí)著于一件事,反而會錯過更好的風景,倒不如像蘇軾一樣“做個閑人”,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2、龍標野宴
王昌齡 〔唐代〕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涼風習習的夏夜,我在沅溪邊散步,幾個好友帶著酒陪我坐在竹林邊。不要說弦樂之聲是被貶謫的哀愁,遠處的青山和當空的明月從來不會缺席。
林清玄說: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縱有三千煩惱,不如拈花一笑;與其窮追不舍,不如順其自然;與其在意生活的苦楚與失意,不如充滿干勁全力以赴。
3、鷓鴣天·博山寺作
辛棄疾 〔宋代〕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
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不在求取功名的路上奔波,卻整日來往于山寺之間。在有味和無味尋求樂趣,在有用和無用之間了此人生。應以自身之德聞名,豈能依附權勢以求名,走遍人間,最后還是歸隱田園,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鳥是我的好弟兄。
俗話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你的人生再富貴,如果沒有一個朋友,也會感到孤獨和寂寞,而有時候一棵松一叢竹,一束花一只鳥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好朋友,這就是一種簡單的追求,簡單的快樂。
4、偈一
惠能 〔唐代〕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來就不是樹,明鏡也不是臺。原本就什么也沒有,哪里有地方招惹塵埃呢?
原本沒有煩惱,可你覺得有煩惱,煩惱就會在你心里滋生,這煩惱就是塵。你覺得自己沒有煩惱,煩惱自然就消失了,心中也就無塵了。
念由心生,只要記住把心掃空,然后讓它起善念,煩惱就不消自除了。
5、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孟浩然 〔唐代〕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高僧習禪的地方遠離塵囂,房子外面是空寂的山林。門外是一座秀麗的山峰,臺階前有很多深深的溝壑。傍晚時分,雨過天晴,夕陽照射著庭院中的樹木投下陰影??粗刂袧崈舻纳徎ǎ胖泪尲业亩U心是如此地純凈。
“心靜則清,心清則明”
拋卻不必要的雜念,日子才能過得從容知足。心靜是一種自在,只有心靜下來,才能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親愛的朋友們,讀完這幾首詩你有何感想?你最喜歡哪一首?歡迎在評論區(qū)留下您的精彩言論,我們一起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