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疫情,暑假仍是旅游旺季。旅游亂象也隨之而來。游客在購物點買到假貨的有之,不愿購物而被導游辱罵的也有之。文旅部日前也再次發(fā)文,要求加強行業(yè)監(jiān)管,查處“不合理低價游”、指定購物點、強迫或者變相強迫購物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規(guī)范旅游市場秩序。
跟團游,是游客向旅行社付費,旅行社向游客提供服務。按理,游客支付的費用中,包括食宿行費用、景點門票以及旅行社和導游的服務費。旅行社和導游賺的,就是這筆服務費。但很快旅游行業(yè)就開發(fā)出了新的盈利模式,那就是購物分成。導游帶游客去購物點購物,購物點給導游和旅行社分成。
這種合作模式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商家為流量付費,是各行業(yè)通行的商業(yè)模式。比如房地產中介促成交易要收取中介費,電商時代,電商平臺、商家等也要為流量付出大量的費用。因此,旅行社為景區(qū)購物點帶來客流,購物點給旅行社提成,也合情合理。為了促進本地旅游業(yè)發(fā)展,一些地方甚至以政府名義向組織游客來本地旅游的旅行社發(fā)放獎勵。旅行社和導游有了這筆收入,就可以降低向游客收取的服務費,甚至不收取服務費,降低團費,以吸引更多游客。
但是,如果游客購物分成成了旅行社和導游的主要收入來源,就可能出現(xiàn)強迫購物或者變相強迫購物。導游向游客哭窮、求游客購物,對不購物游客冷嘲熱諷,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強迫。
所以,監(jiān)管的關鍵應該在于,旅游行程中的購物活動必須提前明確告知游客。而且購物必須出于自愿原則,不能強買強賣,購物點的商品品質、價格必須合理,必須為游客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F(xiàn)在游客之所以對旅游中的購物安排不滿,主要原因也在于這些地方:一來購物環(huán)節(jié)安排過多,事先沒有明確告知,而是以低價游的宣傳把游客騙來,等到了目的地,游客才知道安排了好多購物點,自然感覺上當受騙?;蛘叽嬖趶娰I強賣,把游客關在購物點,不買不準走,而購物點的商品,往往是價高質次的,而且買定離手,一概不負責售后。這樣做,就是旅行社和購物點串通,把游客當做韭菜,騙來之后肆意收割。
對于這些強迫購物的行為,必須嚴厲打擊。相關部門應該對旅游目的地的商家加強監(jiān)管,對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如果商家強買強賣、以次充好欺詐游客,除了市場監(jiān)管部門處罰之外,如果情節(jié)嚴重,也可以按照強迫交易罪進行處罰,如果有價格畸高質量很差又不提供正常的退換貨服務,可以按照消費者保護法的相關規(guī)定處理。對于帶團來這些購物點的旅行社,主管部門也可以進行相應的處罰。
低價旅游團其實是此類強買強賣的產物,因為只有這些不合理的購物點才能向旅行社和導游提供高額的提成,讓旅行社能提供低價游。正常的市場條件下,購物點利潤不會很高,也就不會給導游提供太高的提成。因此,只要對景區(qū)購物點的執(zhí)法到位,購物點的利潤率降低,自然就不會有高額提成,沒有高額提成,“不合理的低價游”自然也就不會出現(xiàn)了。
團隊游中的購物安排,讓購物點得到了客流量和銷售額,旅行社獲得一定的購物提成,游客也降低了團費,還有機會購買當地特產和旅行紀念品。只要購物完全自愿,商品質量過關、價格合理、售后退換貨有保障,這本是三贏的局面。而現(xiàn)在旅游購物人人喊打,根本原因在于購物環(huán)節(jié)的混亂局面。管住購物環(huán)節(jié),不合理低價游自然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土壤。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