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日本人經(jīng)營的山本照相館發(fā)行了一本相冊,記錄了清朝北京城及城郊的人物和人文風光。
北京前門火車站(1905年)
通過這些畫面,穿越回清光緒帝治理下的大清朝,前后一百多年的時光仿佛兩個世界。
熱鬧的崇文門大街
據(jù)文獻書籍燕京雜記中描述,北京城內(nèi)街道除了正陽門以外,其余絕不砌石,而這些景象記錄了當時北京城道路多是泥土之路。
城墻上拍攝北京外城
再加上常年日曬雨淋,每到烈陽暴曬之際便是塵土飛揚,而到雨落雪下之時,更是泥濘不堪。
關門閉戶的大清門
北京城內(nèi)的蒙古人與帳篷
清光緒1893年五六月份,京城大雨連綿,尤其是六月十二日以后,雨勢更猛,晝夜不止,積水成災。
1893年北京街道,在積水中行走
這年不但北京,就連河北全省晉、豫、魯?shù)炔糠种菘h水災都十分嚴重,而北京城內(nèi)無室不漏,無墻不傾,東舍西鄰全無界限。
1893年北京街道的積水齊腰深
1893年在積水中艱行的馬車
積水退去,墻上的水痕依稀可見
到田野里摟柴禾的男孩
晚清時期的照相機已屬于罕見的奢侈品,就算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絕大多數(shù)人都從未見過。
祖孫合影
這些人好奇地盯著鏡頭,未必明白這是怎么回事,更想不到自己的影像會流傳一百多年。
鬧市上圍觀洋人拍照的人群
赤腳的侏儒與正常身高的行人
簡陋的街頭小吃攤
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教會與租界在中國各地的擴展,西方音樂開始全面涌入中國,兩種不同的音樂文化在整體上發(fā)生全面碰撞和交匯,并造成中國音樂全面大轉(zhuǎn)型和歷史性重構。
清末民間樂隊
婚禮上的樂隊
而西式軍樂隊也逐漸繁盛起來,袁世凱在1895年創(chuàng)立的新建陸軍是中國第一支西式軍樂隊。
西式軍樂隊
鏡頭中的衙役正在懲處囚犯,將囚犯摁倒在地,大概是執(zhí)行杖刑,也就是用竹板打屁股。
衙門內(nèi)衙役正在懲處囚犯
乞丐的群體結構十分復雜,其中有因肢體殘障失去勞動力或是家庭破敗,貧病交加,完全失去生活依靠的人。
饑餓的災民
破衣爛衫的乞丐
只得靠人施舍賴以為生,而荒年逃荒乞討在清代蘇北、安徽、淮北地區(qū)最具典型性,以流浪乞討為業(yè),成為當時的一種民風、民性,并隨著時間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