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到,各種滋補湯也多了起來。每當說到要補補身子的時候,很多家庭都會煲上一鍋雞湯,但雞的品類繁多,三黃雞、童子雞、老母雞……
論滋補,很多人首選“烏雞湯”,認為它能補氣養(yǎng)血,補虛勞,養(yǎng)身體。但烏骨雞真的更滋補嗎?
1
烏骨雞、老母雞、小公雞
究竟哪種雞更好?
烏骨雞、老母雞、小公雞,這三者可以說是民間推崇的相對更為滋補的雞了,但要論其哪個更好,其實也有講究!
從中醫(yī)角度看,老母雞偏重于補血,小公雞偏重于補陽。兩者補益力量都很好,但吃老母雞一般選擇雞齡不超過三年的,而小公雞選擇那種還不會打鳴的或剛剛會打鳴的。
而烏骨雞,能補五行之氣,對于體質(zhì)虛弱、營養(yǎng)不良的人群補益作用很好,可補肝腎、益氣血。明代的醫(yī)書《壽世保元》和《普濟方》中均收載有烏雞。
另外,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也證實了烏雞在很多方面更占優(yōu)勢:
①烏雞的生長期遠比白羽雞等速成品種要長,因而烏雞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含量就高一些,這兩種物質(zhì)會增加雞肉的韌性,因此烏雞肉更勁道。
②每100 克烏雞的蛋白質(zhì)、鉀、鐵、鎂等營養(yǎng)素都要高于普通白羽雞,而且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卻更少。
這樣一來,不管是減肥還是“三高”人群,將烏雞作為膳食選擇都有一定優(yōu)勢。
為什么烏骨雞是黑色的?
主要與它自身的營養(yǎng)成分有關(guān)。烏骨雞含有一種美拉寧的黑色色素,所以看起來是黑色的。
2
烏骨雞品類繁多
哪種更有優(yōu)勢?
仔細觀察,其實烏骨雞有白毛烏骨、黑毛烏骨、斑毛烏骨、骨肉全烏等之分,并非一模一樣。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烏骨雞,有白毛烏骨者,黑毛烏骨者、斑毛烏骨者,有骨肉皆烏者、肉白烏骨者,但觀雞舌黑者,則骨肉俱烏、入藥更良?!?/p>
烏雞其實常被稱為“烏雞白鳳”,其羽毛為白色,骨頭和肉呈黑色。烏雞入腎,有利于滋陰補腎水。
3
烏雞的花式吃法
補益全身
烏雞的食用方法較多,可通過煮、燉、煨、燒、炒等法入食。民間大多用熬湯或燉食,與普通雞的烹調(diào)方法基本一致。
而搭配上不同的食材,好處也略有差異~
1
四黑補腎粥
將500克烏雞洗凈,下鍋燉半小時,再下入100克黑芝麻、100克栗子、50克黑米一起燉熟即可。
黑芝麻補腎、益氣養(yǎng)血;栗子養(yǎng)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黑米益氣補血、暖胃健脾、滋補肝腎,搭配上烏雞熬湯,很適合脾腎虛的人群。一般一個月吃一次就可以了。
2
沙參玉竹烏雞湯
沙參清熱養(yǎng)陰,潤肺止咳,尤其適合肺熱咳嗽;而玉竹中含有大量的粘液質(zhì),可以滋陰潤燥,生津止渴;陳皮健脾養(yǎng)胃。
這碗湯尤其適合經(jīng)常感覺口干咽燥,晚上睡覺潮熱出汗、睡不好的人食用。
注意
烏雞雖是補益佳品,但多食能生痰助火,生熱動風,故體肥及邪氣內(nèi)盛和嚴重皮膚疾病患者宜少食或忌食;嚴重外感疾患,如感冒發(fā)熱、咳嗽多痰時也不宜食用;還要注意,雞湯中的脂肪和嘌呤等物質(zhì)較多,因此尿酸高的人群一定要少喝或不喝。
這個“寶貝”可別丟!
除了食用雞肉進補,雞身上還有“一寶”,能化脾胃臟腑之積,卻被很多人直接丟棄了。
這個寶貝就是雞內(nèi)金,它是雞胗里的那層黃色薄膜。古人把雞內(nèi)金比作雞身體里的黃金,可見其藥用價值之高。
來源: CCTV回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