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讀書,記憶里是從記事開始的。小時候的去上學是因為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都會去上學,自己也是對父母親嚷嚷著,要去學校。后來,慢慢懂得了上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會有收獲,也會有苦惱。收獲于知道了世界之大,苦惱于學業(yè)的停滯不前,也想得到老師的肯定和成為別人口中的“他們家孩子”。
讀書,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但是一切卻又因讀書而變得不普通。山里的孩子要讀書,因為那是他們走出大山的方法之一,他們要靠讀書這條路來多多少少改變著一些什么,父母親希望他們能夠靠自己,走出大山,不要再靠著四節(jié)里的汗水來支撐起家庭的重擔,希望他們將來能輕松一些。
讀書,變得不再簡單,有人把它看成改變命運的途徑之一,有人靠它不再受累。當讀書開始變味的時候,讀書的意義也就改變了。書,不僅僅是讀而已。
關于讀書這件事,我覺得是一件收獲頗多的事情。因為讀書,我們開始認識到自己與他人接受能力的不足,同一個句子,他看見了藍天里的白云,而她看到了遠處的天邊有奇形怪狀的云朵,而你看見的又是另一個世界。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讀書,你開始渴望自己也擁有成功的能力,開始渴望成為全新的自己,當渴望越來越強烈的時候,接下來就是一個全新的你正在發(fā)生改變。當讀書只是書中的文字從眼前飄過,而大腦毫無波動的時候,就不被稱為讀書。只有那些讓你去執(zhí)行的,去改變自我,或者從中發(fā)現(xiàn)些什么,明白些什么的,才是讀書。讀進自己的大腦體系的,才是屬于自己的,只有內化成自己的,才是永恒的,讀書也是如此。
喜歡滿園玫瑰,那就要有一個院子,其次你要親自種下玫瑰,培養(yǎng)它。
要讀書,多讀書,讀不同的書,收獲不同的觀點,或者改變你一生的,就是某天清晨或者夜里翻閱的一本書,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