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酥酥
2020年,中國食用油消費量達4109萬噸,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國產植物油產量卻僅有1223萬噸,自給率不足30%。
中國食用油供給安全正在被威脅!
當前,中國食用油近60%的份額,被益海嘉里、魯花集團、胡姬花、中糧集團四家食用油生產企業(yè)占據。
其中,最出名的金龍魚在中國食用油市場一家獨大,2017年-2019年金龍魚食用油行業(yè)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39.5%、39.8、38.4%,緊隨其后的福臨門、魯花、胡姬花總和都還不及金龍魚一家。
1991年,金龍魚率先推出小包裝食用油,改變了中國人食用散裝油的習慣。后來,隨著國人越來越關注健康,金龍魚又推出幫助人體膳食脂肪酸達到1:1:1標準的食用調和油,從而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帶有中國風格的金龍魚熱衷于奧運贊助,還被央視稱為“中國國家品牌”,被許多國人誤認為是國產品牌,可事實上,金龍魚是新加坡品牌。
據公開信息顯示,金龍魚是益海嘉里旗下知名度最大的品牌,而益海嘉里是一家外資控股公司,隸屬于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
最值得注意的是,ADM是擁有豐益國際25%股權的大股東。這意味著,ADM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食用油巨頭。
據悉,ADM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籽、玉米和小麥加工企業(yè)之一,是一家美國公司。
追溯到大豆失守可見,外資掌控中國食用油并非一時興起,而是早有布局。
自1997年,誕生不足30年的轉基因大豆擊潰了數千年的中國大豆,大豆供應量、價格都被國外牢牢地控制著。
2000年,中國大豆進口突破1000萬噸;十年后,又猛增到5480萬噸;直到2020年,中國進口大豆首次突破1億噸。作為大豆原產地的中國,竟已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與中國大豆一同失守的,便是將大豆作為主要原料的中國食用油。
而外國資本正式進入中國食用油市場源于2004年“大豆風波”。
當時,國內外專家不斷鼓吹豬油有害健康,將國人飲食習慣向大豆油轉變,導致國際大豆價格暴漲超過96%,又因為預判美國大豆會減產,大量中國大豆壓榨企業(yè)在高位大量采購。
沒想到的是,中國禽流感爆發(fā)、美國天氣轉好,國際大豆價格快速下跌約50%。這些高位接貨的企業(yè)陷入巨額虧損,國外糧商高額經濟索賠隨之而來,許多中國大豆壓榨企業(yè)瀕臨破產。
此后,包括ADM在內的跨國糧商趁機收購或參股了我國70%以上的中國本土大豆壓榨企業(yè),中國食用油行業(yè)逐漸落入外資手中。
時至今日,中國食用油自給率越來越低,已不足30%,這對一個人口超14億的大國來說是十分危險的。
近年來,中國油脂油料生產能力不斷提升。未來,中國還需要通過努力增加油料種植面積、建設更加完善的糧油儲備制度、儲備多元化的油脂油料進口渠道等方式,真正將“油瓶子”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